郦波诗经 郦波解读《诗经·邶风·燕燕》

2017-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面,我们品读了两首非常经典的送别诗,一首是韦庄的小令<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夜别君时".一首是柳永的千古名作<雨霖铃>,所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么我们今天就沿着这个逻辑回到最初的源头,来讲一首万古送别之祖<诗经·邶风>中的<燕燕>,诗云: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

前面,我们品读了两首非常经典的送别诗,一首是韦庄的小令《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夜别君时”。一首是柳永的千古名作《雨霖铃》,所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么我们今天就沿着这个逻辑回到最初的源头,来讲一首万古送别之祖《诗经·邶风》中的《燕燕》,诗云: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我们刚才说了这首诗是被清代大诗人王士祯评为万古送别之祖的一篇名作。从《毛诗序》到朱熹,都认为这首名作,这首《燕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女诗人庄姜所作。是说庄姜在送她的好姐妹戴妫时写作的这首诗。当然像韩诗也有其他的说法,是说兄长在送妹妹。

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我个人也主张,确实应该是庄姜所作。应该《毛诗序》所说,是庄姜送别戴妫,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这时候戴妫已经死了,是送她的姐姐厉妫时所写的诗。

那么要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首诗的话,首先要有两个前提需要去理解,一个是它事件背景,一个是庄姜其人。先说美丽的吧,庄姜其人。我记得在前面我们分析诗词中对女子美丽的描述的时候,说过难以超越的最高的白描境界,就是《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简直就是把一个女子的美写到了极致,所以后人没有办法,才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四大美女,叫“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那么这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材修长的美女就是庄姜。庄姜呢,她是齐国的公主,你看“姜”就是齐国的国姓嘛,因为嫁给了卫庄公,所以后人称之为庄姜。《诗经·卫风·硕人》中的那个描写,就是她出嫁时的场面。通过《卫风·硕人》中的那个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卫国百姓认为,他们的国君庄公能娶到庄姜,那是非常幸运的。

按理说,如此佳人应该有幸福的生活。但是卫庄公呢,却不是一个什么好鸟,他反倒不是特别喜欢这种端庄而极致的美,他反倒喜欢的是那些魅惑的女子。所以庄姜嫁到卫国之后,其实备受冷落。庄姜不仅美到极致,而且也极有修养,虽然她那柔荑一样的纤纤玉手,只能抓住黄昏的孤独,她那如葫芦籽儿一般整齐而洁白的牙齿,只能咀嚼独守空房的寂寞。

但她那黑白分明的美目,看到这冰冷的现实与生活,却能看透本质,选择默默地坚强面对。因为庄公的冷漠,庄姜一直没有能够生孩子。庄公后来又娶了陈国的一对儿姐妹花,厉妫和戴妫。厉妫生了个孩子早夭了,戴妫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公子完,一个叫公子晋。后来庄公死后,公子完继位,就是卫桓公。

说到这儿就要说到故事背景了,当时的时事背景叫做州吁之乱。州吁是卫庄公最宠爱的魅惑之姬所生的孩子。州吁非常有野心,而且非常没有教养,他的残忍和暴戾的一面,完全继承了庄公身上的某些特点。后来桓公继位之后,这个州吁就策划了春秋历史上第一起成功的篡位政变,谋杀了桓公。

作为桓公的母亲,戴妫这时候也有性命之虞,也就是有生命危险。而庄姜呢,历来和戴妫的感情非常好,这时候看到戴妫有生命危险,就主动要把她送回陈国。在郊外送别戴妫的时候,庄姜就写下了《邶风》中的这篇名作《燕燕》。

当然,这里还要插入说明一下,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时候戴妫已死,庄姜送的是戴妫的姐姐厉妫。不论是送别的戴妫还是厉妫,那么庄姜和她们的感情都非常好。庄姜这个极美丽又有修养又深情的女子,在送别自己的姐妹的时候,写下了这首“万古送别之祖”。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首先,这个“燕燕于飞”的“燕燕”,它既是一种起兴,但是又兴中带比。所以像后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其实也应该从这里发源。当然,“燕燕”我想肯定不只是一只燕子,有人说是很多燕子在飞的样子,那也不一定。

由“燕燕于飞”我们很容易想到晏几道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所以为什么说它既是起兴又有比的作用在里头呢?“微雨燕双飞”之间相依相偎的感情,其实寄寓着诗人的深情。“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这个出差的“差”、差别的“差”,它是个非常丰富的多音字,它又念作差cī,参差不齐的差cī。

当然,我们知道有一个固定的词汇叫做差池,就这两个字,你要有什么差池的话,你要负全责。我们经常说倘若有什么差池,演义小说里经常有这样的话。

其实“差池”最早就是由这诗里的“差cī池”演变过来的。“差cī池”就是参差不齐的样子,燕子在飞,我们知道燕子它的那个剪刀型的尾巴,上下翻飞的时候,那种就是“差池其羽”的状态。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古人训诂说郊外曰野。所以送到很远的郊外,这超过了一般的送别之礼。这说明庄姜这个深情的姐姐,温柔的姐姐,送别危险中的妹妹,送的很远很远了。“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对于“瞻望弗及”,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里也论及过,说得非常精妙,像我们后人在送别中常用的有“望断”之说,“望断天涯路”嘛,其实就是从“瞻望弗及”化来的。

“泣涕如雨”,这个“泣涕”用得非常精妙,千万不要把它误解为流眼泪和流鼻涕,在古文里“泣”是放声哭,而“涕”是流眼泪,但不放声哭,那么“泣涕”合在一起,就是哭得非常伤心了。

所以诸葛亮说“临表涕零”,杜甫说“初闻涕泪满衣裳”,这都是动情地在哭,但绝不是哭得一塌糊涂,流鼻涕的那种。“流鼻涕”在古文里叫“涕泗滂沱”、“涕泗纵横”或者“涕泗交流”,那就是哭得一点儿形象都不顾了。所以一个“瞻望弗及”,一个“泣涕如雨”,把送别之情写得如在目前。

接下来的两章,是诗经常用的复沓章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颉颃嘛,就是燕子上下翻飞的样子,向上回叫做“颉”,向下飞叫做“颃”。所以“颉颃”原意是上下翻飞的样子,后来引申为不相上下。后人常说,谁与谁相“颉颃”,就是说他们的水平不相上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这个“将”朱熹认为就是“送”的意思。“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已经望不见妹妹戴妫远去的身影了,可美丽的庄姜还是站在夕阳的余晖里,默默地垂泪。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我们经常说呢喃,就是声音交织在一起,你看那三章是复沓章法,“差池其羽”是羽毛、羽翼交织在一起;“颉之颃之”,它们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下上其音”,它们呢喃的声音也交织在一起。所以燕子,它们彼此相依相偎的情态也如在目前。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那么因为戴妫要回去的陈国是在卫国的南面嘛,所以叫“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望也望不见妹妹的身影,我心伤悲啊。为什么呢?这时候燕子作为比兴的作用又凸显出来了。

我们知道燕子,它也是一种候鸟,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燕子又飞回来了。所以燕子离去的时候,等到明年春天它又会重新回来筑巢的,可是自己心爱的姐妹戴妫,她此次回去陈国,而且她的儿子被杀了,就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姐妹之间完全有可能一别即成永诀,所以庄姜说“瞻望弗及,实劳我心”,我心伤悲啊。

最后一章特别有意思,也是在《诗经》的写作手法中算得上别出心裁的。前面都是抒情,那么为什么我的妹妹让我这么惦记,为什么我们的感情那么好呢?最后一章,庄姜可能是她的心理活动,她就在想她的妹妹是多好。“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这是在说妹妹的好,毛传解释“仲”是戴妫的字,“仲氏”就是说戴妫,戴妫“任只”,“任”在《周礼》说,人有六种品行,“孝、友、睦、姻、任、恤”,信于友曰任,就是朋友之间坦诚睦爱,才能说得上是“任”,这说明庄姜和戴妫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深的。

为什么姐妹俩的感情会这么深呢?庄姜说,那是因为妹妹好啊,“其心塞渊”,是说她平常思虑,为他人考虑,呵护他人,切实深长。“终温且惠”,那就是说她脾气温和,又恭顺。“淑慎其身”,那是说她为人谨慎又善良。所以这几句是说,姐妹间为什么情感那么好,是因为我这个妹妹人品特别好,又懂得疼爱他人,其实庄姜怎么说也可以看出庄姜的人品,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她和戴妫之间的感情,她认为是源于戴妫的人品好。我们知道朋友之间,如果有人这么夸你的话,夸你的那个人,她的人品其实是非常好的。

她可能比她夸的那个人更温柔,因为她总想着别人的好嘛。所以庄姜最后说“先君之思,也勖寡人”,是说她对我的帮助有很多很多啊,所以我这么不舍得她的离开。

“寡人”这个词,其实在先秦,尤其在春秋时期,是可以作为人物的自称的,当然诸侯王也称寡人,所以有人就认为,这个是王者送自己的妹妹出嫁时写的诗,其实庄姜是完全可以自称的。所以“也勖寡人”,“勖”就是帮助、勉励。所以最后一章是说,我的这个好妹妹,她有那么多好的品格,她对我的帮助又那么大,就是庄姜在记着她的妹妹的好。可见,常记着他人好的人,内心会有有多么得善良、温柔。

所以这样的庄姜,在家国危难之际,冒着危险把与自己情感深厚的姐妹戴妫,送离是非之地。那个“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绝美的女子庄姜,用她比身材、比外貌、比皮肤,更美、更温柔的心灵,呵护着落难中的戴妫。

虽然只是两个女子的深情送别,但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写下万古送别之祖的这位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她那美丽容颜之下美丽心灵。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千年而下,文字里流淌的,不就是那个永远生动温柔的,如在目前的美丽身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