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佩:谁动了饮用水的污染源?

2018-09-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水源点不时冒黑煤水,衣服洗不净,手也洗不白,严重威胁村民饮水安全.滇黔交界地区的饮用水源近日出现"黑色污染物",而相关三县市均为产煤地区.污

水源点不时冒黑煤水,衣服洗不净,手也洗不白,严重威胁村民饮水安全。滇黔交界地区的饮用水源近日出现“黑色污染物”,而相关三县市均为产煤地区。污染源究竟在云南还是贵州?相关部门接到污染报告已有两个多月,答案仍不见分晓。(人民网,11月19日)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面对滇黔交界地区村民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这里的地方政府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了吗?我看,没有。对于产煤地区来说,煤矿资源是这些县市的经济支柱,很明显,他们并没有做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否则就不会几个月过去了也查不到污染源。

环境污染严重哪怕是某个村的局部地区,只要群众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都应该受到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国家发展议程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带头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群众的利益。

因为不能跨界执法,便各自调查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如果报告里显示,此次污染源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势必自己的政绩考核同样会被这黑煤水“染黑”。这不免让人对调查结果产生疑问。乡镇、县的报告不能表明问题所在,上级相关部门按照办事程序应该派人下来督查,或者向更高一级部门汇报情况,但相关部门接到污染报告两个月过去了,却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既然不能跨界执法,为何不转变方式,进行联合执法。国与国之间都可以进行,何况是两省之间。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到两省相关地区集中排查,一旦发现污染源,可进行全省通报,并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污染源整治,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