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万霖孙子 蔡万霖:台湾的金融巨子

2017-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的宝岛台湾,虽然其面积还不到中国大陆的十分之一,但却缘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而成为一块卧虎藏龙的宝地.在每年如期而至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台湾总会成为亚洲富豪最多的地区之一.台塑集团的王永庆.鸿海集团的郭台铭.中信金控的辜濂松,亦或是奇美集团的许文龙,这些都是常年位列富豪500强的热门人选.但在所有的这些富豪之中,如果不是因为2004年霖园集团董事长蔡万霖的逝世,其他所有人都很难获得台湾首富的称号,因为这位1995年成为世界华人首富的台湾富豪,

在中国的宝岛台湾,虽然其面积还不到中国大陆的十分之一,但却缘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而成为一块卧虎藏龙的宝地。在每年如期而至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台湾总会成为亚洲富豪最多的地区之一。台塑集团的王永庆、鸿海集团的郭台铭、中信金控的辜濂松,亦或是奇美集团的许文龙,这些都是常年位列富豪500强的热门人选。

但在所有的这些富豪之中,如果不是因为2004年霖园集团董事长蔡万霖的逝世,其他所有人都很难获得台湾首富的称号,因为这位1995年成为世界华人首富的台湾富豪,一直以来都是台湾首富的热门人选。只是在2004年他以81岁的年龄病逝后,才给王永庆与郭台铭这样的后辈留出了首富的空间,使后两位得以轮流坐上台湾首富的位置。

蔡万霖身高只有160公分、方脸大头、其貌不扬,但财富往往与相貌成反比。1987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世界富豪排名榜,蔡万霖首次进入世界亿万富翁前10名之列,此后连续多年他都在全球十大富豪之内;1995年7月美国《福布斯》公布全球十大富豪排行榜,霖园集团的掌门人蔡万霖以8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成为全球华人第一富。

蔡万霖的成长史

蔡万霖1924年11月10日出生于台湾苗栗县竹南镇。8岁时起就跟兄长蔡万春到台北谋生、打天下。在谋生不易与从小打工的情况下,蔡万霖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现代教育,只是在完成了小学学业后,考入了台北市的一所中学夜校;而当时的蔡家并不富裕,蔡万霖只有白天打工,晚上读书,由此完成高中学业。

学校毕业后,蔡万霖就与哥哥蔡万春开了家手工作坊的酱油厂,自产自销,开始了他的商场生涯。由于经营得法,又加上台湾经历了抗战等事件之后,经济快速腾飞,因此蔡万霖与哥哥蔡万春的事业一日千里,财富迅速积累。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蔡万春与蔡万霖已积累了60万元的积蓄,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由此蔡家的家族事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其后,蔡万霖与哥哥蔡万春、弟弟蔡万才及林顶立等人共同成立国泰产物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公司、国泰建设公司等,建立了以“国泰”为标志的蔡家天下。不过,蔡家大权一直掌握在哥哥蔡万春手中,蔡万春成为蔡家的代表,其他蔡家兄弟在社会上的声望也不很大。这种情况一直到1979年才被改变。

1979年,如同所有的家族企业一样,蔡家面临着分家的压力。于是在蔡万春的主持下,蔡家完成了一次意以重大的分拆行动。通过那次分家,蔡万霖获得了原先蔡家集团中的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进工程与国泰汽车工业等4家公司,在分析了台湾的经济情况之后,蔡万霖决定组织一个以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为核心的新集团,这集团一开始叫国泰人寿集团,后来改名为霖园集团。

相对于蔡家其他几兄弟而言,这次分家蔡万霖分得的公司并不多,但却是四家最好的公司,也由此奠定了蔡万霖富甲台湾的经济地位。到1979年年底,霖园集团四家公司资产总额高达168亿元,营业收入119亿元,已是台湾大财团之一。

其中,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一直居同业龙头地位,同年度保险新契约突破2000亿元,有效期约2285亿元,维持5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国泰建设公司也一直是台湾最大建设公司,业绩辉煌,先后兴建住宅2万余户,博得“房屋总汇”之美誉。

三井工程公司于60年代初回成立于云林县,为一甲级营造厂商,因经营不善于1975年改组为国泰关系企业的一员。1964年成立的国泰建设公司以“产权清楚、按图施工、如期交屋、永久服务”四大保证为经营宗旨,获得社会好评,已是台湾第五大建筑业公司。

当然,霖园集团如此辉煌的业绩,也引来了家族其他人的羡慕与妒忌。如他的侄子蔡辰男(蔡万春的儿子)便不以为然,认为是得益于他的父亲蔡万春,蔡辰男后来讲,他当时不同意那样分家,因为“十信”、国泰人寿与国泰信托公司都由他管,且他持有的国泰人寿公司股权最多,但蔡万春还是让他将股权换给蔡万霖。

1996年《新新闻》周刊访问蔡辰男时,他讲:“我叔叔蔡万霖的财产本来是我的,是因为我们分家以后,把我的变成他的……”这样一段不经意的话语背后,给我们留下了当初分家时那种剑拔弩张与智慧较量的无限想象空间。或许霖园集团的成功,有一半原因在于蔡万霖的确是分得了最好的企业,但这更与蔡万霖的经营手法与经营理念密切相关。

这里最凸显蔡万霖智慧的,便是其在国泰人寿上的经营之道。蔡万霖于1979年接手国泰人寿董事长职位,在他入主后,国泰人寿发展迅速,他将人身保险业务推广到台湾的各个角落,设置了很多分支机构,远及澎湖岛。目前公司名下仍有100多栋大楼分布在各地,除供自己的企业使用外,其余出租,年租金就达数十亿元。1995年起,该公司一直是台湾第一大民营企业。

国泰人寿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为蔡万霖一开始就强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争取人人保险,家家幸福”的服务性理念,这在当年是不多见的。为了提高服务品质,国泰人寿自1986年起,提供了50亿元资金作为保户贷款,这是保险业的创举。

另一方面,在不断增强服务品质的同时,蔡万霖刻意增加经营的寿险品种,他知道,品种越多,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在这样的领导之下,国泰人寿交出了一张出色的成绩单:1962年刚创办时,保险费收入是1.

14亿元,而到九十年代,一年的保险费收入可以达到1323.5亿元,增长一千倍。1979年,公司资产总额103亿元,16年后,达到5683亿元,增长55倍。目前,国泰人寿所管理的投保户资料远超过台北市政府管理的270万人口。

到1995年底,公司员工达3.6万名;资产总额达5682亿元台币,相当于台湾“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的三分之一,每天一开业,就有3.6亿元的进帐;资本额264亿元。公司股票更成为证券市场同业界的“股王”,一直为投资人所看好。公司股票在股价大涨时,是唯一股价突破1000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国泰人寿也是台湾最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总值达58亿美元。

不过,这里也有一些历史的原因。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只有少数几家人寿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公司也具有垄断性质。1987年,台湾开放外国保险公司设立后,人寿保险公司迅速增至3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国泰人寿也面临巨大压力。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从最高峰1982-1983年的60%降为1995年的42.7%,但仍不影响国泰人寿的龙头地位。

在国泰人寿上积累的宝贵经验,随后也被蔡万霖成功地运用到了霖园集团的其他事业上。但国泰人寿首要的贡献,是为霖园集团的整个运作,提供了丰富的现金流支持。在国泰人寿的高潮时期,每天收入的现金都超过数亿元,这样一笔资金放到任何公司,都有可能使其蓬勃发展,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好这样庞大的现金流呢?蔡万霖的做法是:分散经营、稳定发展。

他将所得资金的三分一用于贷款,赚取利息;三分之一投入股票市场,凭他高超的股市操作技术,赚取可观利润;而另三分之一投入房地产,做一些可靠的房产开发。

同时,国泰人寿的经验更被蔡万霖拓展为他的一套经营理念,蔡万霖将他称为四大法则,即:经营脚踏实地,工作精益求精;注重商业道德,讲究职业良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员工福利,兼顾股东权益——这些经营思想,即使到今天,也依然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霖园却在十几年前便已确立并做到。

千夫指与“圣思维”

然而,蔡氏家族在台湾的社会形象并不很好,特别是在其发展路程上发生过著名的“十信事件”与“国信事件”,曾一度让其家族形象跌至谷底,而引起这场信任危机的是蔡万霖的另一个侄子——蔡辰洲(蔡万春二太太所生的长子)。

1979年蔡家分家后,蔡万春一系的另一分支机构是国泰塑胶集团,由次子蔡辰洲负责。分家时,蔡辰洲有8家公司,以国泰塑胶工业公司为核心。同时,蔡辰洲还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理事主席,而后者是台湾规模最大的信用社。

蔡辰洲接管这一支集团事业后,企业发展很快,但蔡辰洲却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做法,他通过大量收购亏损企业,使自己的规模不断扩张,但也因此陷入了资金周转不灵的危机中。于是蔡辰洲将希望寄托在十信的存款上,通过不断的挪用资金,维系着他的事业。

但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很快被人告密而曝光,1995年,“十信”受到当局的核查,结果发现“十信”贷款总额为154亿元,而存款总额只有151亿元,实际上“十信”已是亏空了。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恐慌,既而发生了群体性挤兑现象,而这种现象也直接蔓延到了蔡家其他的关联企业上。短短数日内,“十信”被提领走了61.8亿元,而蔡辰洲兄弟蔡辰男所有的国泰信托公司也遭受巨灾,被提领走150亿元。

这场风暴最终以蔡辰洲锒铛入狱,并因此早逝而告终。而蔡辰洲的债权人打着“蔡家债,蔡家还”的口号,要求蔡家的其他成员归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蔡万霖向社会发表了一篇“情、理、法”的声明,表示霖园集团与“十信”、国泰集团没有关系,不承担蔡辰洲与蔡辰男两人的债务。但出于亲情,蔡万霖还是拿出3亿元,只是这件事,还是给蔡家,尤其是蔡万霖的企业打上了“为富不仁”的旗号。

蔡家另一个被外界指责的是认为蔡家炒地皮,是带动台北地价上涨的罪魁祸首。1987年,蔡万霖的国泰人寿公司以每坪约(1坪约3.33平方米)90万元得标,购买台北市南京东路华航公司旁边一片空地时,被认为是带动地价上涨的第一笔交易。

这可能也不太公平,因为地价的上涨是台湾整个经济环境变化使然,大财团都在炒地皮,不是一个蔡家所能够主导的。但民众显然不会考虑这么多,在他们眼里,蔡家就是因此获得了巨额的暴利。台湾《雷声》杂志一篇评论指出:“蔡万霖钱多多,羡煞不少人,但是国泰人寿的‘滚’钱手法,却引人诟病。股票。房地产炒作,保险纠纷最多,造成了社会问题。”

蔡家社会形象不好,但蔡万霖却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建立了国泰综合医院、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与国泰建设文教基金会三大公益事业,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其中,国泰综合医院现已成为台湾知名的大型医院,曾荣获台湾最优秀的金字招牌医院称号;而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于到1996年便已累计参与各项慈善活动捐助金额达5亿元,到2004年更是翻了几番;国泰建设公司则为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台湾遭受特大台风袭击,为响应当局“大家动员起来,重建自己家园”的号召,国泰人寿公司向“省政府”捐款1亿元,向台北市政府与高雄市政府分别捐款200万元与1000万元,此举亦为蔡万霖的形象增分不少。

但一个人生存到一定时候,必定会在一些诸如社会责任的领域产生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富甲一方的首富。因此蔡万霖也经常由衷地出于自身的想法,去做一些公益的事业。比如他以个人身份多次捐款兴建十信工商职业学校,还有一次捐款600万元兴建行政大楼,这些行动让霖园集团的形象大为改善,也大大降低了因“十信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蔡万霖因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也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1980年10月29日,蔡万霖荣获美国纽约圣若大学以蔡万霖白家起家、在企业经营方面成就卓越。对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福利有重大贡献而颁赠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1993年2月,蔡万霖获得教宗若望保罗二世所颁赐的“圣思维”爵士勋章,这是为数不多的华人才能享有的荣誉。

在低调与失落中默默死去

今天,研究蔡万霖的历程已成为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时间在他身上仿佛是凝结的:对于他的人生经历,对于他公司的状况,很多资料都停滞在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前,而他的生命也凝结在2004年的9月27日。

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是因为蔡万霖在后期的生命中,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行事风格,甚至几乎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往来,因此他成为了一个异常神秘的人物。这种转变,一方面与上文提到的“十信”风暴有关——那件事引起的社会动荡,足以使他对一个企业家的行为产生更多的思考;而另一方面,随着台湾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分化、生存安全问题也让他颇多顾虑。

因此他把国泰人寿的总部设在台北市一幢不起眼的28层大楼里,在那里他有个1500平方米的办公室,而蔡万霖的出入都有专用的电梯,随时都有保镖严密保护着。

后期的蔡万霖也很少参加社交应酬,不在电视露面,连报上的消息也很少——在正常情况下,台湾人都非常热衷于做秀与宣传,决不会放过任何的自我表现的机会。除了工作之外,蔡万霖消遣方式就是每周一次的高尔夫球及平时的太极拳。而后期他的生活也变得十分简朴,他不抽高级烟,抽的是台湾的“万寿”烟,出行乘坐的是台湾裕隆2000CC的自产车——这些与他拥有的亿万财富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蔡万霖一生的努力,为他赢得了一个地区的最高荣誉,在他死的时候,他用40亿美元的遗产,为一生画上了句号。但这个句号却也并不圆满,因为在一生的最后十几年中,他想完成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夙愿——他一直希望能开设一家银行,而这个机会在90年代初来临——那时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的设立,蔡万霖也申请成立汇通银行,但却未获通过,而在当时共计申请的19家银行中,有15家获得了通过,只有4家未获批准,汇通银行就是四家之一。

蔡万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但更大的遗憾却留给了他身后的家庭,因为根据台湾的法律规定,像这样富豪的遗产,政府将收取高达50%的遗产税,这也意味着,曾经富甲台湾的霖园集团,将至少有一半的资产会缩水;但现在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谁来接替蔡万霖,这个问题对于后蔡万霖时代的霖园集团来讲,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