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哪类人伤不起

2019-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捂秋冻"是一句由来已久的健康谚语,它是前人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时值秋季,天气渐凉,究竟该如何"秋冻"呢? "秋冻"有理,但应有度 儿童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 由于小朋友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娇嫩的身体耐寒.抗病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秋季忽冷忽热期间比成人更易患病,而且不易好转.不过,这种功能和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 专家表示,可以进行科学的"秋冻",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

“春捂秋冻”是一句由来已久的健康谚语,它是前人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时值秋季,天气渐凉,究竟该如何“秋冻”呢?

“秋冻”有理,但应有度

儿童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

由于小朋友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娇嫩的身体耐寒、抗病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秋季忽冷忽热期间比成人更易患病,而且不易好转。不过,这种功能和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

专家表示,可以进行科学的“秋冻”,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使自己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要用冷水洗手洗脸

同时,小朋友还要从秋天开始进行其他的耐寒锻炼,以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冷适应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左右为最宜)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朋友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要多到室外活动

为了提高耐寒抗病能力,只要天气许可,小朋友就要多到室外活动,特别是课间休息。虽然时间不长,也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手脚。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据测定,机体代谢越旺盛就越不怕冷,人躺着时代谢率最低,坐起来就可提高12%,站着能提高20%,步行可提高50%以上,剧烈活动时则可提高10倍。

当然,万事皆有个度。“秋冻”也不例外,尤其是深秋之后,早晚外界气温偏低,而午间气温偏高,这时要注意及时地适当增减衣服,以防身体过冷而着凉生病,或过热出汗着风而患感冒等。专家指出:每年的秋冬季节之所以呼吸道疾病高发,一方面是因为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体弱多病的小朋友,则不宜盲目的进行“秋冻”,重点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和严寒的冬季。

不宜秋冻的人

1、心血管疾病患者

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输送到身体内部,这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脱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2、溃疡病患者

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

3、脑血管疾病患者

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4、慢性肺病患者

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5、关节炎患者

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寒性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这类病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