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大师彭登怀 “变脸大师”彭登怀恩师朱俊臣老师从艺70周年暨90大寿庆典

2017-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月28日中午,在雁城四三一招待所的餐厅里,朱俊臣老师从艺70周年暨90大寿庆典现场,宾客满座,十分热闹.唱歌.跳舞.变脸……节目精彩纷呈,现场欢歌笑语,他的学生.徒弟.徒孙们,甚至是粉丝都纷纷赶来朝贺."朱老师是我的恩师,没有他谆谆教诲,我也不能获得今天的成绩,我非常感谢他."朱俊臣的得意门生."变脸大师"彭登怀更是现场致祝寿词,还将题字"梨园舞台艺如松,乐享天岁瑶池宫"送给恩师.a第一次听戏情迷其中朱俊臣出生于资中县龙结镇的一个普通家庭.6岁

3月28日中午,在雁城四三一招待所的餐厅里,朱俊臣老师从艺70周年暨90大寿庆典现场,宾客满座,十分热闹。唱歌、跳舞、变脸……节目精彩纷呈,现场欢歌笑语,他的学生、徒弟、徒孙们,甚至是粉丝都纷纷赶来朝贺。

"朱老师是我的恩师,没有他谆谆教诲,我也不能获得今天的成绩,我非常感谢他。"朱俊臣的得意门生、"变脸大师"彭登怀更是现场致祝寿词,还将题字"梨园舞台艺如松,乐享天岁瑶池宫"送给恩师。

a第一次听戏情迷其中

朱俊臣出生于资中县龙结镇的一个普通家庭。6岁到私塾学习,8岁便到官学读书。那时,镇上经常会有戏班子来演出,台上演员独特的唱腔,有趣的词句,举手投足之间的神情,让第一次听戏的朱俊臣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戏曲。之后,只要有戏班子来演出,朱俊臣便一场不落地从头看到尾。

慢慢地,朱俊臣开始学着哼唱一些片段,"别人唱的时候,我就认真听,然后把词记在脑子里。"朱俊臣回忆说,那时由于年纪小,识字有限,他便在别人唱的时候,将词默记于心。就这样,通过口传心授,朱俊臣自学成才,学会了很多折子戏。高二时,学校的文艺部长让朱俊臣去演话剧,同时还让他当导演,带领同学进行编排。虽然演的不是川剧,但却让他有了第一次登台的表演经历。

b第一次正式演出便获认可

50年代初,高中还没毕业的朱俊臣成为龙结镇芭蕉乡一名小学老师。除了上课,一有时间,他便自己练习唱川剧,愈发痴迷的他偶尔会在玩友中唱上两嗓子。渐渐地,远乡近邻都知道了朱俊臣会唱川剧。

1952年,资阳川剧团到资中龙结镇演出,有人便向团长推荐了朱俊臣。但阴差阳错,团长先后两次找朱俊臣都无果。得知此事后,朱俊臣心有不甘,于1953年2月只身来到资阳,找到了当时的资阳新声实验川剧团。他出色地唱了三段折子戏,毫无悬念地被留下了。

立志成为一名专业的川剧"资阳河"流派的表演者,时年26岁的朱俊臣比别人更认真努力,喊嗓、压腿、跑台步……"那时压腿是最难的,把腿放在凳子上,绑上带子拴上砖,来来回回要练一个小时。"朱俊臣说,当时腿痛得无法行走,但还是要咬牙坚持。

付出就有收获。到团里没多久,朱俊臣便开始登台演出。第一次以专业表演者的身份登台,免不了有些紧张。"可站上台的那一刻,就真的是目空一切了,全情投入在我的角色中。"朱俊臣第一次正式演出便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那时,应接不暇的演出一场接一场,川剧团辗转成都、重庆、资阳周边的城市、乡镇表演,最多时一天演三场,从早上唱到傍晚。"因为喜欢,所以唱得多也不觉得累,就是想让更多人领略到川剧‘资阳河’流派的魅力。

"朱俊臣介绍道,"资阳河"流派是川剧的四大流派之一,它是以资阳为中心的一个艺术流派,以高腔尤为突出,帮、打、唱的艺术表现手法尤为独特,词句诙谐而不庸俗,洒脱且有章可循,"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的戏很受欢迎。"

c最后一次招学员从辉煌走向落寞

1954年,朱俊臣当上了团长,剧团正式更名为"资阳县川剧团"。当时,剧团条件特别艰苦。所有演职人员都在舞台后台打地铺生活了四年。一张戏票五分钱的收入全部用于大家的伙食和服装开销,根本就没有工资一说。"生活虽然很清贫,但我们却很快乐,因为每天都在做我们喜欢的事。"直到1956年,朱俊臣才正式领了第一个月工资。

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川剧团开始陆续招收了一批学员。整个川剧团达到了百余人的规模,演出时都分成两个队,听戏的观众也越来越多,场场爆满,票价也从原来的5分涨到2角一张,大家对"资阳河"流派的川剧更是情有独钟。1976年,川剧团正式面向社会招收了20余名学员,那也是最后一次招收学员。

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看戏的观众从原来的几百人缩减到几十人,再到最后的零星几人,朱俊臣心里免不了失落。然而,只要台下有一个观众,他都会一如既往地用心唱。

1985年,由于种种因素,资阳县川剧团正式解散了。朱俊臣前后招收的180余名徒弟相继离开,为了生计而奔波。而他也开始过上了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但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几十年如一日地和川剧朝夕相伴,突然有一天不登台给大家唱戏了,还有点不习惯。"朱俊臣说。

d最大的心愿盼"资阳河"再崛起

如今,朱俊臣是唯一为"资阳河"川剧流派作出重要贡献并高寿健在的老艺术家,他不时地还会去茶馆跟那些业余的玩友们唱上几段。他说,心里割舍不下对川剧的那份感情,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能唱得动,即便是去小茶馆坐唱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资阳河’流派川剧再次绽放光彩。"

采访中,朱俊臣的学生彭登怀告诉记者,"资阳河"川剧流派是川剧中的艺术瑰宝,其剧本文学性是任何其他剧种都无法比拟的,其表演艺术形式具有"三小"特点,即小生、小旦、小丑,唱腔优美,朗朗上口。"‘资阳河’不能被埋没,戏剧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希望政府能加以引导,企业能够帮扶,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有发展的平台,我愿意回到我的故乡,帮助‘资阳河’重新崛起。"

延伸阅读

朱俊臣,1926年出生,内江资中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政协资阳县(今雁江区)第一届、第二届委员。1953年到资阳县川剧团工作,在职期间多次评为资阳县和内江市先进个人。朱俊臣自幼喜爱川剧艺术,在川剧表演艺术方面主攻小生及须生。

由于很好地继承了川剧"资阳河"流派的传统艺术,在川剧唱腔方面有独到的特点,数十年的川剧演艺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准确,表演惟妙惟肖,素有资阳"朱小生"的美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