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吃水果长寿几率达99%

2018-08-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发布的一篇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报告显示,与很少吃新鲜水果的人相比,经常吃新鲜水果的人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明显降低---每天吃100克新鲜水果,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约三分之一. 水果(供图/华盖) 该报告的研究数据来自于一项包括50万人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成人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它由英国牛津大学和中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发布的一篇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报告显示,与很少吃新鲜水果的人相比,经常吃新鲜水果的人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明显降低———每天吃100克新鲜水果,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约三分之一。

水果(供图/华盖)

该报告的研究数据来自于一项包括50万人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成人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它由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创建,在中国10个地区招募了总共51万余人的调查对象,年龄从30岁到79岁。该调查采集了调查对象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大量与健康相关的个体数据,并通过与死亡及常见慢性病报告和医保系统链接,获取调查对象在7年随访期间的发病和死亡等数据。

“既往大多数研究把新鲜以及加工水果混合在一起分析,而这次则是侧重研究新鲜水果与健康的关系。

结果发现,水果摄入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程度较之前报道的西方人群中的同类研究结果来得更强。”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研究院杜怀东博士说,“虽然中国人总体水果摄入水平偏低,但主要以生吃方式摄入,而西方人有相当一部分的水果是加工过的。这可能提示,以咀嚼方式摄入新鲜水果,会更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该研究报告的资深作者、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说:“作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并不能完全确立水果摄入与低心血管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果二者确为因果关系,而且通过健康促进,使每个中国人都能做到每日摄入新鲜水果,每年则可以减少50余万名心血管病死亡,同时还可以避免更多的非致死性心脏病和中风事件的发生。在中国许多地区,包括不少水果产区,人们并没有养成每天吃水果的生活习惯。”

该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近期的报告指出,在中国,低水果摄入水平是导致成人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但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西方而非中国本土的大型前瞻性人群研究结果。而这次研究则是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研究。

首先让我们先为水果分分类,传统医学看来,水果性情分三种:寒凉类主要包括柑、橙、菱角、香蕉、柿子、西瓜等;温热类主要有橘子、枣、栗子、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

甘平类有李子、椰子、枇杷、山楂、苹果等。一般来说,冬天吃温热类水果,夏天吃寒凉类水果,甘平类水果则一年四季都适宜。

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所以春天里吃樱桃是比较合适的。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

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樱桃属火,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鼻出血等症及患热病者应忌食或少食。

干燥咳痰多吃梨。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

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

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作为医疗食品经常食用很有好处。但是,因为梨性寒,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血虚的人,不可多食。

防治感冒吃苹果。春秋季节气温不稳定,易患感冒,吃红色的苹果能使人体抗病组织产生一种热能,同时所含的特殊物质——抗感冒因子直接抵抗感冒病毒,加速康复。生吃或榨汁饮用效果较佳。

桔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

适当食用可增进食欲,但如食用不当反而无益。中医认为,桔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药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

桔子可谓全身都是宝:不仅果肉的药用价值较高,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桔皮入药称为“陈皮”,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

常用于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等症。其果核叫“桔核”,有散结、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来治疗睾丸肿痛、乳腺炎性肿痛等症。

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而且在这个时候,我们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以及新陈代谢都到了非常活跃的时期。但是春雨绵绵、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调节外,饮食调养也特别重要。明代名医李时珍主张春季食物“杂合而食”的原则,巧配五味对身体很有好处。

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春天肝旺会伤及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化解的方法是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补充人的脾胃之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气血的源头,只有脾胃旺了,才能延年益寿。因此,要多吃甜味食物,如大枣、山药、桂圆、地瓜、南瓜、柿饼和草莓等。

在中医方面认为,我们的肝脏是属于木,而且与春相对应,因此,肝气是在春天最旺盛的。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因此春天要重在养肝。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

因此要适量吃一些酸性食物。常见的酸味水果有梅子、柠檬、菠萝等,都可适当吃一些。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免受外界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皇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养阳的食物大多性温,有牛肉、羊肉、姜、葱、土豆、韭菜、红茶等,这些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就可以。

冬季人们习惯于进补,膏粱厚味进食较多。春天里,这种习惯应向清淡的方向转变,多食蔬菜是春天的养生要诀。人们经过冬季之后,不少人会出现维生素、无机盐或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常发口角炎、口腔炎等,多吃蔬菜可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春天的韭菜是最鲜嫩的,菠菜能养血滋阴也非常受欢迎。

到春天的饿时候,一些野菜也都生长起来了,因此在春天适当的食用一些野菜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春天食用野菜不仅可以达到健康养生的功效,而且还能达到保健的作用。

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其维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高2.5倍以上,维生素B2含量高于雪里红,居蔬菜之首,可以用来做馅,也可焯水后凉拌、摊鸡蛋、煲汤煮粥等。

马齿苋含有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素,还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预防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马齿苋可炒食、凉拌、做馅,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辛甘之品助春阳。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这些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是春季养身佳品。

中医认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所以春季应该适当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黄绿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有利于春季养生。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这些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春季养生食物要避免选用这些。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为春季养生水果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