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成发杨维骏 杨维骏发挥余热百姓称快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解决失地农民反映的拆迁安置政策不合理,以及其他信访者反映的各种问题,除了需要有更多的官员能像杨维骏这样关心群众疾苦.记挂百姓冷暖.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与困难之外..... [散文在线·时评]报道:88岁离休官员杨维骏,是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日前他做了件轰动的事,"开公车带领村民上访".为帮助一群失地农民从苦难处境中解脱出来,杨维骏用政府为他专配的公车,带着12名失地农民到云南省政协反映问题.结果,一边是百姓称快,一边是云南政协某处长强烈责怪(12月22日华西都市报).杨维骏老人

【导读】解决失地农民反映的拆迁安置政策不合理,以及其他信访者反映的各种问题,除了需要有更多的官员能像杨维骏这样关心群众疾苦、记挂百姓冷暖、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与困难之外..... 【散文在线·时评】报道:88岁离休官员杨维骏,是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日前他做了件轰动的事,"开公车带领村民上访"。

为帮助一群失地农民从苦难处境中解脱出来,杨维骏用政府为他专配的公车,带着12名失地农民到云南省政协反映问题。

结果,一边是百姓称快,一边是云南政协某处长强烈责怪(12月22日华西都市报)。杨维骏老人说,"政府给我配的车,那是人民给我的待遇,我会用他来做更多有益于人民的事"。年近9旬的退休高官"公车上书"具有引领维权时代意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反思。

这次带领村民上访,杨维骏被网民称为"最可爱的官员"。 原来在12月17日,杨维骏坐着政府专配用车,为12名失地农民代表开道,带其到云南省政协,反映政府拆迁安置政策不合理的问题。

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福海社区韩家湾村,有8个自然村组拆迁,1700亩耕地被当地政府征用,房屋在今年年初就被限期拆除,而当初答应每亩25万元的征地款到至今也未发放。冬天到了,老百姓的安置房至今还没有下落。

农民张桂仙曾去上访过80多次,去过省委省政府、省人大政协、市区政府,但事情毫无进展。杨维骏看到这种情况后,心里替农民着急,就主动帮他们维权。因为政协可以监督政府,如果没有杨维骏的带路,农民连大门都进不了。

现在一些机关大院警卫森严,常常只容官车进去,不容布衣叩门,何况还是上访户。但此举动,受到了云南省政协老干部处一名处长公开指责,称老革命是在多管闲事。当时,杨维骏感到困惑不解。

帮助上访者打通对话途径的举动,却受到一些权力责怪。真的不明白这是基于怎样的官场伦理,到底又在维护谁的利益呢? "我们党不是一贯提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吗,当人民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为何不可帮助一下呢?有人说我大脑有问题,不正常。

难道将政府配车只能用于游山玩水,那才正常吗?替老百姓说活,反映民生疾苦,我问心无愧,如果说这也叫闲事,那我就将这闲事管定了"。杨维骏如些说道,当场给予了现在的处长大人已回敬。

多好的一位人民公仆呀,真是急老百姓之所急,几十年过去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始终没有忘。当这位年近九旬的耋耄老人,退休高官,本该安享晚年,却无奈上演了一幕让人心酸的"公车上书"之民生现实情景剧,这的确让所有阅者动容。

杨维骏1922年3月生,云南昆明人。194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政治系,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民盟云南省委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和中央委员,云南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为民请命的事在网络传播后,现在成了网络红人。这位两袖清风的老革命,长期以"以丹心照万民,甘造坎坷不甘驯"这个条幅挂在书房来自勉。当记者采访他,您为什么要亲自带着他们去,打个电话不就行了吗?他说道:"人走茶凉,只有亲自去才有效果。

现在农民太可怜了,有些官员对待群众的感情太淡薄,太冷漠。我毕竟是有级别的,我有义务将这个情况反映给省政协,能引起一些领导的重视。老百姓自己去信访,拖到猴年马月也不见得有人管"。

杨维骏都如此评价我们的地方政府,可见我们的信访渠道很不畅通,老百姓维权不是一般的艰难。 现在杨维骏的人生安全,受到公开威胁,"有人转告我,瞎管闲事小心灭口"这是杨维骏告诉记者的消息。"我不怕,大不了早见马克思。

我问心无愧,心怀坦荡"。杨维骏一身正气说道:我不会退缩。连原省政协副主席也会遭威胁,说明云南也存在黑恶势力。多么可爱的老人,退休了还把民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并称之"衣食父母",这种精神确实值得赞扬。

但是,竟然有人丧尽天良地说出"小心灭口!"这是一种什么逻辑,他们到底想代表谁的利益?网友"路云与月"质疑:"这么大的官竟然有人叫嚣着要‘灭口’,哪咱小小的平头百姓更没有活路了。

在今天这个崇尚法治、张扬权利的时代,连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也会遭威胁,这不能不令人汗颜!如果说一些"忘了群众"的官员还属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的问题的话,那么威胁帮助群众反映问题的杨维骏"小心灭口"的人,就已经完全堕落成了人民的敌人。

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革命队伍中背叛党和人民、出卖战友和同志的叛徒理应灭口。而杨维骏是在为群众办事,为国泰民安尽职尽责,却被人以生命安全来要挟,可见这种既得利益阶层者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决心,已经到了不惜以人民为敌,公开为非作歹的地步。

怎不让我们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前途捏着一把汗。在自己的国家,公民连性命都不能保全,某些人为求利益不择手段,用强拆带来一时经济繁荣,到底会为国家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面对这种带血的GDP,民众能会笑的出来,能够和谐吗。

"站着官位不为民办事,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杨维骏以89岁高龄的垂暮老人,发出了斩钉截铁的警告,也是一位宝刀不老的革命者,向贪腐和邪恶势力的亮剑。

针对扬老为老百姓维权,天涯杂谈开展与杨维骏比,当今的官员缺少了什么的社会评论专题。我看了一下,现在相关评论已达到2万多条。不用引导,网友们主动跟帖,而观点却出奇的一致:向杨老致敬,祝愿杨老长命百岁,希望现在多一些杨老这样"最可爱的官员"。

网民现在评价我们的官员主要有三点。一是缺少了一颗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弱者的"心"。二是缺少了一股以丹心照万民,甘造坎坷不甘驯的正气和勇气。

三是缺少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只知道坐好车、住豪宅、要待遇。特别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以来,什么共产主义、为人民服务、履职尽责等,对有些官员来说都是假的。

只有官位、金钱、美女、洋房、豪车才是真的。这样的官员,你让他象杨老那样去为民请命,让他去关心民众疾苦,去为人民服务,他不说你多管闲事才怪。 上访做为最后伸张正义的唯一诉求,当这一通道又被堵死的时候,不仅仅是对法与理的失望,更是对地方执政者,无视民生民权的澈骨深寒,而这种深寒,又造成一个地方政府形象的塌坍。

如果说,一个地方政府,失却了民心民意的时候,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还谈什么一切发展是为了人民呢?那种打着城市发展提高地方经济的口号,却不能让当地公民受益的时候,一切都成了空话。

杨维骏痛斥当地官员,激动之余才说出占着官位不为民办事是对人民犯罪的话事。为何各地暴力强拆和流血冲突不断,杨维骏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些都是一些主政者,他们并非以民生问题为首重,而是追求那些看得见的政绩,所以到处大拆大建,全国兴起的"农民被上楼"运动就是典型。

村庄改造村民却失去自主权,农民生活和就业处于困境,许多官员只唯上、只唯权、只唯钱、只唯政绩,却忘了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个根本。

现在一些官员却从心底里,无视这些衣食父母,以为凭借手中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尽管一些具体做法可能是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放到历史的层面来看,也有某种合理性,但一味违逆百姓意志与利益的行为,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有些官员考虑的根本,只是自己的利益。

正是由于杨维骏为民请命的"可爱",才反衬出某些官员的冷漠和不作为,才使得官员们不舒服、不高兴。省政协的官员,对杨维骏发出"身份不合、公车不宜、渠道不对"的"三不"怪论,恰恰反映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