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龙后代 莆发现宋代陈瓒叔侄衣冠冢 陈氏后人将自筹陵园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4日讯(记者 吴旭涛) 莆田的壶公山,是当地名山,宋朝时"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陈氏一族,便有18位祖先葬于此地,其中包括宋代抗元英雄陈瓒叔侄的衣冠冢.日前,从莆田传来消息,陈氏后人在壶公山麓找到陈瓒与侄儿陈文龙的合葬衣冠冢及墓碑,他们还将自发筹建"陈瓒陵园".2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莆田市新度镇善乡村的壶公山麓,见到了这座衣冠冢.古墓很小,加上墓前空地才约6平方米,墓地受损严重,三合土制的墓丘仅剩一半,四周为砖砌.据介绍,由于山上早年被开垦

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4日讯(记者 吴旭涛) 莆田的壶公山,是当地名山,宋朝时“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陈氏一族,便有18位祖先葬于此地,其中包括宋代抗元英雄陈瓒叔侄的衣冠冢。日前,从莆田传来消息,陈氏后人在壶公山麓找到陈瓒与侄儿陈文龙的合葬衣冠冢及墓碑,他们还将自发筹建“陈瓒陵园”。

2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莆田市新度镇善乡村的壶公山麓,见到了这座衣冠冢。古墓很小,加上墓前空地才约6平方米,墓地受损严重,三合土制的墓丘仅剩一半,四周为砖砌。据介绍,由于山上早年被开垦成果园,种植龙眼等果树,对地表破坏较大,墓室、墓坪以及封土基本无存。

与古墓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块墓碑。碑的形制较小,高78厘米,宽38厘米,厚度约10厘米,材质简朴,下方残缺,碑上刻有文字“宋义士侍郎忠武、文魁太师忠肃陈”,由于残缺,墓碑上只有墓主的姓,看不见名。

据陈氏后裔陈国章介绍,多年来,陈氏后人一直在寻找陈瓒衣冠冢。今年7月,他与莆田文物爱好者黄国善、王阿涛等人上山寻找,突然在某处发现地面有凸起,心生好奇便挖下去,竟发现了这个残破的古墓。随后,他们在墓前两三米处又发现一块墓碑,当时墓碑只有一半露出地表,而且露出部分长满青色石锈。

他们把碑挖出来后,隐隐约约看到碑上有刻字。莆田文物专家吴天鹤根据石材和碑刻,初步判断这是宋元时候的墓碑,且与陈氏先祖陈瓒和陈文龙有关。此外,在这个古墓东侧约百米处,还有十多个墓群遗址,其中一处规模很大,墓前还挖出两尊体型较大的石像,一尊完整,另一尊头部已经没有了。

发现古墓和墓碑后,满怀欣喜的陈国章急忙向各级文保单位上报。7月中旬,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派遣专家赴现场考察,通过碑文记载,并查阅历史文献和陈氏族谱,大致确定墓碑上所写的是陈氏祖先陈瓒和陈文龙两人。

据莆田玉壶陈氏族谱乾隆谱,兴化府陈氏一门在宋代曾出现“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盛况,其中陈瓒生于宋绍定五年(1232年),他与侄儿陈文龙一起抗击元军,陈瓒被俘拒绝投降,被元军车裂。后被宋朝朝廷追赠兵部侍郎,赐谥忠武。相传他死后,乡人偷偷把他的衣冠葬于壶公山下,但是一直没人找到过他的衣冠冢。

陈文龙则是陈姓八世祖,原名子龙,在宋咸淳四年(1268年)高中状元,宋度宗将他改名文龙,累官至参知政事。后来抗元失败,他拒绝投降,绝食而死。皇帝将他追封为太师,谥忠肃。后被葬在杭州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