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疱疹症状是什么 如何缓解和预防

2019-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口唇疱疹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口唇疱疹常在口唇黏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疱,常为一群,也有两三群,自觉有轻度烧灼感,历时一周左右可自愈,亦可反复发作.如果疱疹出现后因机体免疫机制的调整不当,或破溃后而继发感染,会延长病程. 口唇疱疹的鉴别诊断: 口炎: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可波及颊粘膜.舌.齿龊.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因受伤感染或

口唇疱疹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口唇疱疹常在口唇黏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疱,常为一群,也有两三群,自觉有轻度烧灼感,历时一周左右可自愈,亦可反复发作。如果疱疹出现后因机体免疫机制的调整不当,或破溃后而继发感染,会延长病程。

口唇疱疹的鉴别诊断:

口炎: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可波及颊粘膜、舌、齿龊、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预防口唇疱疹,首先要保证睡眠时间,中午要午睡。其次,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不应单纯吃清淡类食品,应荤素结合,要吃饱吃杂,多饮水,保持体内营养平衡,这样才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疱疹的发生。发热的病人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要养成进食后漱口、睡觉前刷牙,特别是刷牙后不再吃东西的好习惯,每天最好用淡盐水漱口1至3次。

口唇疱疹治疗护理: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复发性单纯疱疹可用2%%u7532紫溶液、新霉素软膏、酞丁胺霜剂或3%%u2014—5%%u65E0环鸟苷软膏外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50mg,3/d,服3d,停药12d,如上法连用2——3个月。亦可肌注聚肌胞、转移因子等。

3、带状疱疹:

(1)维生素B1、B12肌注和镇痛剂。

(2)中药:热盛者用龙胆泻肝汤,湿盛者用除湿胃苓汤。

(3)症状较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口服;转移因子2ml,上臂内侧皮下注射,隔日一次,两侧交替,共2——3次;③阿糖胞苷每日2mg/kg,静滴,连用5d;④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肌注。严重者可加用无环鸟苷、干扰素和聚肌胞治疗。

(4)疱疹后神经痛者可用大量维生素E口服,亦可选用卡马西平、阿米替林口服,或糖皮质激素与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5)皮肤病损可用5%%u7898苷二甲基亚砜溶液外涂。局部外用扑粉加消毒敷料包扎或外涂炉甘石洗剂;如有破溃对症处理,注意防治继发感染。

4、眼部病损可用0.1%%u7898苷眼药水、阿糖胞苷眼药水滴眼,每2h1次。加强护理,及早邀请眼科会诊。

口唇疱疹家庭治疗措施注意以下事项:

1、放松心情

当症状出现后,你町借由某些放松心情的运动来减轻压力。比如,听音乐、散步、游泳等。

2、保持患部干爽

假使唇疱疹不是太严重,不妨就别理会它。但要确保唇疱疹干爽,如果出现脓肿,应看医生,以确定细菌感染的程度。

3、换牙刷

单纯疱疹病毒能寄居于牙刷好一阵子,使你在复原后再度感染。当你发现你又开始有病毒感染时,应将牙刷丢掉。如果你仍长出唇疱疹,应在水疱形成后丢掉牙刷。如此可防止产生多重疱疹。一旦此疱疹完全复原后,再换一把牙刷。

4、保持牙刷干燥

潮湿的牙刷加上潮湿的浴室,正好符合单纯疱疹所期盼的舒适环境。这些水分有助于延长牙刷里的病毒之寿命。因此,建议将牙刷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5、使用小剂量牙膏

牙膏本身不会传播疾病。但如果你将接触口腔的牙刷压在牙膏的开口上,就会因为接触而传播疾病。使用小剂量牙膏,可让你较常换牙膏。

6、用凡士林保护

你可在唇疱疹上涂些凡士林来加以保护。避免让接触到唇疱疹的手指再度沾入凡士林,可以用棉花棒涂抹。

7、冰敷

冰敷能减轻发炎。

8、潦抹锌液

研究显示,葡萄糖酸锌溶液涂抹患处有利于加速复原,你可以每隔半小时抹一次,相信会有所帮助。

9、防日晒风吹

许多专家皆指出,保护嘴唇免受伤害(例如刚西、风吹)是预防唇疱疹的关键。

10、避免一些食物

精氨酸是单纯疱疹病毒必需的氨基酸。冈此应避免精氨酸丰富的食物,例如巧克力、町乐、豌豆、谷类麦片、花生、明胶、腰果、啤酒。

11、多吃生菜

多吃生菜、酸酪乳,及酸性食品。如果常患唇疱疹,应检查是否甲状腺功能不足。

12、加强运动

运动确实有助于强化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愈强,愈能抵抗病毒入侵。运动也是放松心情的极佳方法。

13、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紧张的情绪会引起单纯疱疹病毒复发。高度的压力未必是此病的祸首,主要是你如何看待它,如何处理它。拥有一个彼此关怀及照应的人际关系,这是避免陷于高度压力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