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龄与慈禧话剧剧本 话剧《德龄与慈禧》:禁宫深处的人性挽歌(图)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日前,香港话剧团的<德龄与慈禧>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取得了令人意外的巨大成功.剧中演出的并非历史上真实的德龄与慈禧,她们是剧作家笔下有悲有喜.有爱有恨的艺术人物.业内人士认为,该剧是香港本土话剧探索的成功典范.     晚清之际的历史风云彻底更改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永远无法退出的时光通道,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屈辱.羞耻的经历,它们成为中国人历史记忆中最令人悲愤的集体创痛.为此,后人不断地在追思.在反省.在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的如此败落?帝王的

    日前,香港话剧团的《德龄与慈禧》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取得了令人意外的巨大成功。剧中演出的并非历史上真实的德龄与慈禧,她们是剧作家笔下有悲有喜、有爱有恨的艺术人物。

业内人士认为,该剧是香港本土话剧探索的成功典范。     晚清之际的历史风云彻底更改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永远无法退出的时光通道,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屈辱、羞耻的经历,它们成为中国人历史记忆中最令人悲愤的集体创痛。

为此,后人不断地在追思、在反省、在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的如此败落?帝王的昏庸、朝廷的腐败、文化的禁锢、经济的落后、国力的衰微,100多年来所有对于晚清历史的叙述都无法回避对这个巨大历史创痛的探讨,国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把这种历史的诘问传播开来,文学、戏曲、电影、电视到话剧《德龄与慈禧》,这个在中国最现代化的国家大剧院上演出的以晚清历史为题材的剧目,再次把两个相隔100多年的时空相互交汇在一起,我们坐在台下,看着舞台上变幻有致的布景,看着在幽暗的灯光下穿着清代的服装来来往往的人们,仿佛与他们一起又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已、内忧外患的年代。

    《德龄与慈禧》是一场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境遇中,没有泯灭的人性与千年的封建帝制之间相互角逐的悲剧。剧中有一只始终看不见身影的黄雀,在皇宫的上空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嘻叫,它忽隐忽现,时来时去,好像与剧中的人物同悲同喜,有时像是跃动的春心在四壁高耸的宫墙上回荡;有时像是被囚禁在深宫中的侍女在角落里悲鸣。

品味剧中人物的处境,不论是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还是一国之君光绪皇帝,他们一个个又何尝不是被禁宫深锁而无法振翅高飞的黄雀。

更不要说德龄这样的险些被逼嫁给八旗子弟做太太的女人,虽然他们无一不是那个时代尊贵的皇族,可是千百年来的封建帝制,使他们没有谁能够逃脱历史铸造的巨大锁链。

禁宫的高墙闭锁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形迹,还有他们的心灵。就是皇帝,表面上看可以无拘无束,可是最终却连自己的妻子都无法选择,只能够接受一桩“亲上加亲”的政治婚姻与15年来无法排遣的内心痛苦。

同时,带来的是隆裕皇后15年独守空房的孤寂和怨恨。就人的情感选择而言,他们可能远远比不上一介草民那样来得自由。隆裕自从进了大清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15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坐着吃过一顿定心饭,眼睛要随时看着老祖宗的脸色,耳朵要随时听着老祖宗的斥责。

高兴不能笑,有泪不能流,不能回家省亲,不能再见父母,皇上对隆裕就像对一个木偶、一件摆设,连正眼都不看。他们从成婚的那天起,就没同过房!

一个尊贵威严的皇后天天住在冷宫里,忍受着比杀身还难受的心灵苦役!这一切不是因为隆裕不好,而是因为光绪不喜欢一桩被预先设定好的情感交易,所以他自然不喜欢前来执行这场交易的人。

对于期待通过这场政治婚姻得到尊严与幸福的隆裕来说,不喜欢——这比任何杀人的刀剑都更有杀伤力,因为刺痛的是她的内心。隆裕固然得到了皇后的尊贵地位,可15年的空守,使她内心的情感渐渐凋零、不断枯萎,最终沦落成一个情感的乞丐。

    慈禧太后,这个被文字与影像建构的专横独裁的中国“女皇”,在过去的电影中我们记住的是在《火烧圆明园》里她把皇帝宠爱的妃子装在坛子里,站在一旁狰狞地冷笑。

而这次慈禧也呈现了她内心难以遏制的情欲,她与荣禄之间的“私情”不仅没有使这个人物显得卑鄙、龌龊,与那些被政治化、概念化的慈禧相比,反而更加丰富了她内心世界的人性底色,而这种人性的底色恰恰是人物性格臻于极致的合理路径。

历史上的人物是否有剧中人物的情感经历是一回事,现代人要把这样一种人性的基因赋予剧中的人物则是另一回事。这种对于历史人物的写作方式所表明的人性情怀,正是横贯时空、叩动人心的艺术之魂。

    即便就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德龄与慈禧》所揭示的慈禧骄横的个性又何尝不是变革的巨大阻力?过去,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她对于封建王朝政治利益的死心维护,而这次我们看到了她对于自己个人性格的维护同样也是掣肘历史的恶性力量。

她不是不想变革,而是不想让别人逼着她变革,她自己知道大清快完了,她也知道改制这一步非走不可。可是她非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摆弄历史,非要历史屈就与自己骄横独断的个性,结果只能是让历史的巨轮从她身上隆隆碾过……     舞台上的演员与舞台下的观众虽然近在咫尺,可是要能够打动他们的心灵,其间不知道要跨越多么漫长的道路。

何冀平的剧作是把舞台上下相互并联的重要力量,我们几次在浑然无间中忘却了自己是台下的观众,被那些震撼人心的台词迷醉。特别是德龄对慈禧的一番“真情告白”,尽管我们难以确信这就是中国晚清时代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述(颇似21世纪话剧舞台上的爱情宣言),但是我们依然还是愿意欣然接受那来自心灵世界的呼声:“爱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母子的爱,兄弟的爱,朋友的爱,恋人的爱,世上没有比这些更纯洁的了。

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房屋,没有权力,但不能没有爱,人没有爱就不能生存,没有爱的人,是世界上最穷的人……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再好的衣服也有破损,再丰盛的宴席也会完结,再坚实的宫殿也不能永固,再美好的花朵也会枯萎。

只有爱,它永存心底,永远甘甜。”德龄的这一席话不仅将慈禧那颗“在死牢里关了几十年的心被放了出来”,而且也使观众体验到一种沟通舞台上下的精神力量在整个国家大剧院内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