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作品警察故事 萨苏:写真正的警察故事

2018-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近日,作家萨苏推出了新作<京城十案>.这是萨苏采访若干老公安干警后,根据其破案经历创作的一部作品,披露了北京十大要案的内幕.这些故事

    近日,作家萨苏推出了新作《京城十案》。这是萨苏采访若干老公安干警后,根据其破案经历创作的一部作品,披露了北京十大要案的内幕。这些故事揭秘了案件背后的离奇人物,萨苏讲得真实、生动、引人入胜,同时穿插着有趣的北京风俗传说,延续着他一贯的幽默,也融入了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思。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家的前院就是派出所,萨苏对那些出入的警察们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好比说在外的游子,如果说别人是喝一口故乡的井水就觉得回到了家,我呢,看见一个中国警察就觉得到了家!

不管怎样,这些每日忙碌、偶尔爆两句粗口,除了一身制服以外,仿佛和胡同与生俱来有密切联系的警察们,让我有特殊的亲切感。一个普通的警察,没有多少权力,我看到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对职责的忠诚。在战争时代,优秀的军人代表着世界最为阳刚的一极;在没有战争的时代,随时可能付出牺牲的刑警们,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萨苏说。 

    其实,萨苏写这些故事也是有契机的。在萨苏的书橱里,有一本很喜欢的叫《与老虎做邻居》的书。作者是两位在动物园工作了30年以上的老饲养员。老饲养员退休之后,因为思念自己那些动物朋友而情绪郁闷。

老饲养员的弟弟看在眼里,偶然和朋友叨唠这事,结果一位做编辑的朋友随口说了一句:“让他们写出来啊,咱们做本书。”于是,就有了《与老虎做邻居》。老饲养员的故事能变成书,萨苏警察朋友们的故事显然更可以。

唯一的问题是,萨苏认识的老警察大多是刑警出身,让他们抓坏人可以,最烦的事就是写报告。让他们动笔写自己的事情,简直和让孙猴子踢正步一样不可思议。“几次碰壁之后,我跟他们说,您讲,我写,成不?”“成。”于是,就有了《京城十案》。 

    书中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于萨苏对当事者的采访。不过,这个当事者基本是单向的。“我只采访到了办案警察,至于被抓的主儿,有一些人直到今天还关着呢,有的人甚至已经被绳之以法了,想采访也没那个条件啊。” 

    当然,在采访中也经常遇到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北京火车站人称“神眼小尹”的抓逃能手尹宏志警官,手里抓的亡命徒不计其数,可连一次“像样的”伤也没负过。

据老尹自己承认,最重的一次伤是盘查某个可疑车辆的时候,案犯的哥哥从另一辆车上下来,出其不意用车牌子从背后猛砍过来,老尹的反应快,一躲,伤了左耳朵……这是好事儿吧?没想到这严重影响了老尹的前途。因为没受过重伤,他最高的荣誉是公安部二等功。

没办法,别看老尹是部里上下都相当欣赏的一员大将(这不是瞎说,看老尹和强卫部长的合影,近乎熊抱),他也拿不了一等功。不是成绩不够,而是公安部的一级英模评定有不成文的硬指标,获得这个称号,不牺牲,也得重伤致残或经历生命危险。老尹运气好,到退休也没轮上这类“幸运”的事情,所以他只能叹口气,戴戴二等功的奖章了事。像这样的事情,想让人不印象深刻都不行。 

    几乎每次采访,都会让萨苏得到异乎寻常的收获。其原因很简单,新中国建立几十年来,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不断更新,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警察们破案的手段也与时俱进,日益精深。

双方斗智斗勇,经常如一幕幕惊险剧,一个高潮尚未退去,下一个高潮已经奇峰突起。但是,由于工作关系,案件侦破之中的很多细节不允许公布。而到允许细节公布的时候,这些案件由于时间的关系,又已经不是公安部门工作的重点,难受重视。这种由于公安工作特点造成的“时间差”,使萨苏的采访效率较高,几乎每次都能得到有用的细节。 

    萨苏从2008年就开始积累这本书的内容,至今已经3年。期间,仅为了解书中的案子,他就采访了20多名当年在北京数得上号的优秀干警。他怎么和警察们那么熟、关系那么好呢?萨苏说有三个原因:第一,他小时候家的前院就是派出所,生活环境与警察们就很接近,那时候他经常到派出所看电视,可能这样的接触培养了他们相通的气场。

第二,他在采访中注重相互尊重。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带着尊重的心去采访,会比较容易理解对方,对方也会因此尊重你。

第三,他采访时通常都是在老尹等警界友人的介绍下前往的,警察之间的友谊是肝胆相照的,往往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一样。因此,为了老朋友的面子,被采访的对象也会对他多几分照顾。现在,萨苏正着手写京城第十一案,进行相关案件的采访,有可能以后出这本书的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