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豫剧皇后”的覆灭

2018-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爷爷活着的时候,常带我到外面玩耍.谈起曲剧.豫剧,他总有聊不完的话.常香玉.张新芳.阎立萍.胡希华,都是他熟悉的名唱家.一曲花木兰.一段朝阳沟伴随着我,伴随着他,渡过这苦涩的年华.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如今我爷爷不在,我也结婚成了家.带着那童心,带着那思念,我又欣赏了<花木兰>.<朝阳沟>.<泪洒相思地>.<秦雪梅>,我佩服她们的唱段.,更羡慕这些一级演唱家.可我疑惑不解,河南名家千百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常香玉的名字传遍海角天涯?提起来豫剧大师,豫

我爷爷活着的时候,常带我到外面玩耍。谈起曲剧、豫剧,他总有聊不完的话。常香玉、张新芳、阎立萍、胡希华,都是他熟悉的名唱家。一曲花木兰、一段朝阳沟伴随着我,伴随着他,渡过这苦涩的年华。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如今我爷爷不在,我也结婚成了家。带着那童心,带着那思念,我又欣赏了《花木兰》、《朝阳沟》、《泪洒相思地》、《秦雪梅》,我佩服她们的唱段.,更羡慕这些一级演唱家。可我疑惑不解,河南名家千百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常香玉的名字传遍海角天涯?

提起来豫剧大师,豫剧皇后,都会想起常香玉。提起来常香玉,很多人都认为她唱的戏非常好听,非常动人。但是,凭良心说,常香玉唱的戏真的很好听吗?我认为常香玉唱的戏并不怎么样。所谓好听,都是新闻媒体把她吹响了。常香玉唱的戏.软不软.硬不硬的.没有一点儿活力.捏声捏调的.让人听着着急。

她唱的戏大致有以下缺点1,让观众“笑”不起来:你看《三子争父》里的实憨;《柜中缘》里的淘气儿;《小姑贤》里的恶婆婆,都把观众逗的哄堂大笑,回味无穷;2,常香玉的戏让人“哭”不起来:你看《泪洒相思地》的临终恨一段;《秦雪梅吊孝》里的哭灵一段;《朝阳沟》里银环下乡一段。演员在台上“哭”,观众在台下“哭”……。最不感兴趣的是常香玉唱的戏,死不死、活不活的。演员就象没吃饭一样。真不敢相信.这样的唱法竟然被封上:“豫剧大师”、“豫剧皇后”的称号,难道她比魏云、周玉珍、李金枝、张新芳、阎立萍唱的还好吗?我觉的常香玉连人家一半都比不上,跟人家拾鞋都不配。

据说有一次,常香玉和周玉珍在郑州市对唱表演。常香玉唱的是选段,周玉珍唱的是曲剧《寇准背靴》全场。唱着唱着,百分之八十的观众都去听周玉珍的戏,而常香玉那边基本上都没人了。为了留住脸面,最后常香玉提前退场,不给人家周玉珍对唱了。既然常香玉唱的戏不被群众接受,而常香玉的名字是怎样传出来的呢?听老年人说:常香玉出名.是过去他给政府送了一架飞机.因而出名了。但并不是她戏唱的好听.而出名了.常香玉为了图名:把飞机送给政府.说好听点.就是来炒作自己,说难听点就是收买政府。中国那么多穷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你们为什么不发善心?偏要给政府送飞机?

常香玉的戏唱的不怎么样,那么人品怎样啊?还是让常香玉家乡的人们来评价吧!

常香玉是河南巩义人,巩义的群众提起常香玉都再恼死了,她自己“辉煌一生”,却对家乡一点贡献都没有。学校当时“烂”的不成样子,房子都快塌了,常香玉一点也不关心,连一分钱也没有捐献,都是群众“咬着牙”盖成的;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作为“豫剧皇后”大名鼎鼎的常香玉一个也没扶持。那时候还没有两免一补。就这,常香玉还喊什么口号“豫剧要发展,教育走在前。”村里想搞大企业,缺少资金。几个干部进城找常香玉商谈。常香玉避而不见。有时见面了,常香玉不是说工作忙,就是说没时间,三言两语把乡亲们打发走,连一口白开水都不让喝。

常香玉有一次回家,走进村里.见到群众不搭腔,谁都不想理。因为村里道路泥泞不堪,车被陷进去,没有一个村民帮她推车。常香玉的车出来后,常香玉不是帮农民尽快致富、修路架桥,而是选择了永远不回老家。常香玉的名声在国内很“响”,但是在河南省内.却“响”不起来.尤其在常香玉的家乡。常香玉的戏,根本排不上号。在河南省内名声最响亮的,最受群众欢迎的是张新芳、魏云、阎立萍、李金枝、周玉珍等.这些演唱家踏踏实实、稳稳当当不图名利,一步一个脚印,硬是靠“真本事”征服了观众。而常香玉的戏在河南省内谈论的很少,之所以在国内很“响”,这都是常香玉给媒体“送好处”费,硬是靠媒体吹“响”了,实际上她没有真正的本领。很多河南省内老百姓,听了常香玉的戏后,都遗憾的说:“常香玉唱的戏不怎么样,听着听着都睡着了,就这水平,还“豫剧皇后”呢!”

很多国内观众其实并不了解真正的常香玉,他们听到的常香玉.也只是一个名,并没有欣赏出常香玉唱戏的水平,更没有接触过常香玉本人。这完全是媒体操作的结果。“只见其名,不见其声”……

常香玉成功了,利用媒体炒作自己,图个名誉。她的名字就这样传遍海角天涯。可笑的是:常香玉这种自我炒作的手段“影响”到下一代:她的孙女也把名字改成了“小香玉。”小香玉的想法是:采用这种重复姓名的方法,使观众一听到她唱的戏,就会立即想起她的奶奶常香玉,这样就会大大抬高她的身价。这种做法河南观众并不拥护:一个普通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与奋斗。靠长辈、靠老师的“影响力”来抬高自己,是行不通的。“师傅引进门,修行靠各人”,自己唱的不好.而且让一般的戏迷给比下去了。硬靠长辈.靠老师的名字,其结果是不会长久的。

说起了常香玉,不能不说说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梨园春》栏目其实也是个不公正的栏目,一切手段靠导演操控。外表装的怪象,其实是设“圈套”让全国不知情的戏迷往坑里跳 。外省的戏迷唱的再好,观众给你打的分数再高,评委不认可,你照样得不住“擂主”。细心的观众可能看到了:观众打分,一人才一分.而评委打分,一个评委就是一千分,所以得擂主的希望在评委的分数里,而评委打分早就商量好了:谁给《梨园春》领导送钱,评委就给你送分。哪怕你唱的很差,照样得高分;如果你不给《梨园春》领导送钱.你唱的再好.也是白搭。特别是外省的戏迷,观众给你的分数很高,评委一分都不给你送,给你坑死,你也不知道。金奖、银奖.外省戏迷想拿走?做梦去吧。

《梨园春》栏目从开播至今,始终奉行“金钱至上,利益第一”的信念,取得了很大经济收入和效益。 不管是任何人,只要你给他们送钱,送钱特别多。他们就一个劲儿的吹你,吹死了还要吹;如果你不给她们送钱,他们一个镜头就把你绕过去了。常香玉“眼明心亮”,为了自己出名,给《梨园春》送了一些“好处”,《梨园春》就死来活来给她吹,吹不动了,还是吹。这让河南观众非常反感。近年来《梨园春》栏目收视率连年下降,几乎到了没人看的地步,节目质量也一年不如一年……

常香玉死了.也没人替她吹了,小香玉也感到力不从心了。“豫剧皇后”、 “豫剧大师”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