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中国企业家 吴晓波:中国企业家塑型

2018-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外来资本在塑造中国企业家性格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怎样的?吴晓波:这是我写<激荡三十年>的逻辑.如果跟本土企业家和本土财富阶层相比,外国企业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一些观念和商业模式的输入,以及对中国若干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性格的培育有很大作用.比如说通过洋务运动,催生了一批最早接受所谓西方管理理念的中国人.根据白吉尔的数据,到1901年,全国的外资企业有九百多家,如果每一家有一百个中国人的话,那就是约十万人,如果每家有十个买办的话就是约一万人,这一万人就是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像郑观应这批

记者:外来资本在塑造中国企业家性格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怎样的?

吴晓波:这是我写《激荡三十年》的逻辑。如果跟本土企业家和本土财富阶层相比,外国企业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一些观念和商业模式的输入,以及对中国若干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性格的培育有很大作用。比如说通过洋务运动,催生了一批最早接受所谓西方管理理念的中国人。

根据白吉尔的数据,到1901年,全国的外资企业有九百多家,如果每一家有一百个中国人的话,那就是约十万人,如果每家有十个买办的话就是约一万人,这一万人就是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像郑观应这批人,是最早把西方人的理念带进来的。同样,这些跨国公司也是最早把西方的技术带到中国的,英美烟厂带来卷烟机,日本纺织公司带来纺织机。

一直到今天,这些外国人的企业布局和营销力量分布,以及文化影响力所能到达的区域,仅仅是北京、上海、武汉、天津、杭州这些大城市。1949年以前,他们基本上改变了一些中国大的城市,比如开放的十五个城市。这样的影响力在1949年到1978年就消失了,1977年的时候中国一家外企都没有。1978年以后,他们的作用和影响力又开始重新恢复。

改革开放后,管理观念的引入是随着设备进来的。中国1980年代的进口替代是以家电行业和纺织行业为代表的,从日本和韩国引进了很多设备,所以那时影响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是日本人,比如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井植薰等。到1990年代以后,中国的公司结构开始美国化,出现董事会、CEO。杰克·韦尔奇、郭士纳,到现在巴菲特这样的人开始影响中国的管理思想。

但如果我们把整个中国经济看成一部大的机器,从量化的角度看,外来资本到今天为止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大的,基本上还是以本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