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李安都炒不热 11月影市真高冷

2018-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排片来看,11月影市可谓一片繁华,既有诸多进口片,又有李安和冯小刚两位大导加持,可11月票房,最终却只留下了一个黯然的背影 楚天都市报记者戎钰 实习生杨心童

从排片来看,11月影市可谓一片繁华,既有诸多进口片,又有李安和冯小刚两位大导加持,可11月票房,最终却只留下了一个黯然的背影

楚天都市报记者戎钰 实习生杨心童

《我不是潘金莲》从国庆档改至11月上映时,导演冯小刚曾夸下海口,“都说11月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冷的一个月,那我们的野心就来了:11月冷,就让潘金莲把11月给烧烫了。”

言犹在耳,可惜一转眼11月过完,冯小刚与李安两位重量级导演都没能改变本月影市的高冷,截至昨晚9时,《我不是潘金莲》 票房仅3.5亿元,而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更是只收获了1.6亿的票房。

前有熙熙攘攘的国庆档,后有全年最重要的贺岁档,夹在这两者之间的11月电影市场向来都是“片方不疼、观众不爱”,几乎每年都稳居全年单月票房后3名。以2015年为例,当年7月暑期档票房为55亿元,而11月的总票房仅为26.6亿,位列全年单月票房倒数第2名。

这两年,11月影市逐渐变成了外语“非大片”的常驻档期,真正的国产大片都“不屑于”加入战局。未料,今年9月,冯小刚新片《潘金莲》忽然宣布改至11月公映,正当坊间猜测这个变动应与该片未通过审查有关时,冯小刚亲自发微博辟谣,称档期变动是有意为之,要以一己之力改造高冷的11月影市,“哪个档期冷我们就去哪个档,国庆档和贺岁档热,我们就不去了,要把11月给烧烫!”

冯小刚举了大旗,业界当然寄予厚望。更何况,除了冯小刚要去11月“闹海”,李安导演的电影新技术革命之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定在11月11日公映,李安还亲自到内地多个城市跑宣传,希望拉拢更多观众去电影院感受“24帧、60帧与120帧”的区别。

此外,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奇异博士》、美国灾难大片《深海浩劫》、佟大为喜剧新片《外公芳龄38》、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与《哈利·波特》师出同门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等片,也都选择在11月公映,让高冷的11月档期看上去也是一片繁荣。

截至昨晚,11月影市的成绩单已经初见分晓。冯小刚与李安两位大导演都没有实现既定目标,前者的《我不是潘金莲》票房刚刚突破3.5亿元,后者的《比利·林恩》更是令人痛惜,上映近20天了,票房仍停留在1.6亿元。但更悲惨的是,著名作家刘震云与女儿刘雨霖合作的《一句顶一万句》,上映不足半月便已难寻排片,最终收入刚过2000万元。

而从几部进口电影的成绩来看,11月变成“进口片月”不无道理。本月全月票房排名第1的是特效大片《奇异博士》,虽然7.48亿元的票房成绩也称不上惊人,但已足够令其笑傲其他对手。而上映仅5天的奇幻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可谓一骑绝尘,截至昨晚9时已经揽入3.5亿元票房,魔法世界的魅力不容小觑。

本地一位资深院线人士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档期其实已经“冷”成了一种惯性,“观众的观影热情要么在10月消耗掉,要么等着在12月爆发。而且今年11月的片子卖相都不算太好,冯导和李安导演的片子虽然很优质,但在题材上并不属于票房大片,目前的成绩并不能算是爆冷。所以你看《奇异博士》这种原本就是冲着大卖去的片子,就算在11月也能卖得不错啊。”

如无意外,今年11月的全月电影票房将不足25亿元,与“史上最冷的9月档”组成了2016年电影市场的“难兄难弟”。但好在,从明天起,2016年贺岁档将正式拉开帷幕,今年中国电影的最后一锤子能不能砸扎实,全年票房数字能不能再创新高,就看下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