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的功效与作用 4个功效与作用介绍

2018-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谷芽,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

谷芽,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6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l粒。气微,味微甘。我国南北地区均有栽培。植物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炮制方法

1、谷芽:除去杂质。

2、炒谷芽:取净谷芽,按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深黄色。

3、焦谷芽:取净谷芽,按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褐色。

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谷芽含有大量蛋白质酶,维生素A,B族维生素,淀粉及蛋白质等多类营养物质。谷芽有利于蛋白质消化,能消食开胃,促进食欲的作用。另外,谷芽还有行气,和中,消胀功效。用于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谷芽是什么?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

生境分布:全国产稻区均有生产,而以南方早稻谷加工的谷芽为好。

制法:取拣净的稻谷,用水浸泡1~2天,捞出置容器中,上盖潮湿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湿润,至初生根(俗称芽)长约3~6毫米时,取出晒干。

性状:干燥的谷芽,呈长椭圆形而扁,两端略尖,长7~9毫米,宽3~4毫米,外稃包围果实,表面黄色,坚硬,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毫米,其中由一个浆片的内侧伸出1~3条淡黄色弯曲的须根(初生根)。剥去外稃,内含白米1粒,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甘。以粒饱满、均匀、色黄、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酶及维生素等。

炮制: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谷芽的功效与作用

1和中消食

谷芽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具宽 =消谷之功,故可用于食积不化等证。《本草纲目》:“快童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2健脾开胃

谷芽味甘性温,能温煦脾阳,调理中气。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各种病证。《本草经疏》:“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

3热毒下痢

是指腹痛,里急后重,便下粘液夹杂赤白脓血为特征。《病因脉治·痢疾论》:“痢疾之症,便下脓血,或赤或白或黄,或三色杂下,里急后重,欲便不得便,既便又复登而厕,逼迫恼人。”多发于夏秋季,暑热熏蒸,感受时气疫毒,入胃肠与血气相搏,则化为脓血而下痢。谷芽为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并具下气宽中之功,用后脾强气下,邪热自除。《本草经疏》:“脾胃和,中自温,气自下,热自除也。”《中草药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

4津伤烦渴

因大病、久病之后,或阴虚火旺,虚火煎灼,或脾虚不能转输津液,均致津少而口渴。症见日中干燥,喜饮水浆,饮不止渴等。谷芽味甘,可生津除烦,健脾调中,行气而除热。《中草药手册》:“治烦渴,消瘦。”

配伍应用

配鸡内金,鸡内金生发胃气,健脾消食;二药合用,启脾之力倍增,以生发胃气,舒肝调气,开胃口,增食欲。

配陈皮,陈皮健脾消食,二药合用有健脾胃,消食积的功效,可用于食欲不振,胸脘痞满等症。

配白术,白术健脾益气,合用则健脾和胃兼能消食,有消补兼用之意,可用于脾虚食滞,消化不良。

配枳壳,二药都能消食化滞,而谷芽开胃,枳壳散结,相配消食开胃的功效较好,可用于气滞食郁的脘腹痞滞之症。

配槟榔,槟榔炒用破气消积,相配能消积滞,除腹胀,可用于食积,小儿疳积或痞满腹胀等。

配木香,木香行气止痛,二药合用能和中快脾,行气消积,止痛。可用于食积腹痛。

谷芽汤:谷芽2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次温服,有消食健胃之功效,主治食欲减退、食纳不消之症。

谷芽山楂饮:谷芽、山楂各15克,将两味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即成。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等症。

谷芽粥:谷芽、麦芽各20克,白糖15克,将三味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即可。每日早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