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吴三桂与多尔衮的山海关之战 (一)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翻开历史的回忆录中,有一年是我们最不能平静接受的一年,那就是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大的事件;而在北京紫禁城皇宫内的龙椅上,先后有三位帝王以及两位亡国之君曾经坐在上面.而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后代历史来说,是足以改变整个国家发展趋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雪夜.李自成攻打北京城西北部的重镇--居庸关.监军太监杜勋率先打开城门,迎大顺军入关;而居庸关总兵唐通看到大势已去,也无奈投降.居庸关的沦陷标志着北京城最后一道

翻开历史的回忆录中,有一年是我们最不能平静接受的一年,那就是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大的事件;而在北京紫禁城皇宫内的龙椅上,先后有三位帝王以及两位亡国之君曾经坐在上面。而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后代历史来说,是足以改变整个国家发展趋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雪夜。李自成攻打北京城西北部的重镇——居庸关。监军太监杜勋率先打开城门,迎大顺军入关;而居庸关总兵唐通看到大势已去,也无奈投降。居庸关的沦陷标志着北京城最后一道屏障已经失去,而京城已如瓮中之鳖,大明王朝灭亡已成定局。三月十八日晚,李自成率领军队攻入北京外城,十九日凌晨就攻到了北京内城。

李自成先派了一个投降的太监去找崇祯谈判,让崇祯皇帝封给李自成一块地,然后称王。崇祯正在喝闷酒,一听这话并没有答应,只是继续喝酒。随后找来心腹太监王承恩,命他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焕和定王朱慈炯送到国丈周奎家避难。为了不使家人落在李自成手中而惨遭羞辱,崇祯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昭仁公主,之前又砍伤了长平公主,又逼迫周皇后自缢。而此时,王承恩回来了,他对崇祯说,自己愿意当先锋,为陛下开路,出去躲一躲,崇祯答应了。二人离开皇宫,准备离开紫禁城,没想到,守城的太监一看两人出来,就猛的向两人开炮,王承恩大怒,喊道:这是皇上!那些太监们才没说话。

崇祯和王承恩从紫禁城出来,首先来到周奎家,但是周奎已经极其勉强的收留了崇祯的三个儿子,现在更怕染祸上身,所以坚决不给二人开门;二人又跑到其他皇亲国戚那去,但是遭遇和在周奎家时一样,这些混蛋都不愿意给他俩开门。此时他们都不把崇祯当成皇帝了,都像踢皮球一样,将皇帝踢来踢去。崇祯绝望:天灭我大明也!遂回到皇宫。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进入内城了,马上就要攻到紫禁城了,崇祯和王承恩两人没有别的出路了,二人结伴来到皇宫后边的煤山(景山),崇祯踩在王承恩的背上自缢于一棵歪脖树上。随后,王承恩痛哭着连磕了三个响头,遂自缢于旁边的一棵老槐树上,二人随大明王朝而去。

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个时刻吧:公元164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九日)凌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缔造的封建王朝——明朝,从本意上宣告结束,历经十七朝十六帝(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定年号为正统,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复位,改年号为天顺,因此英宗有两个年号:正统和天顺,故为十七朝),寿命为276年。

有明一朝,终其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哉!

李自成进入紫禁城之后,首先办两件事,一是搜查崇祯等皇族下落;二是抓紧时间搜查钱财。崇祯与王承恩的尸体直到两天后才被发现,李自成将崇祯与周后合葬在一起,葬在昌平的思陵。但在搜查钱财时却遇到麻烦了,据说当时皇宫里的金银仅仅十几万两,这和李自成的要求相差甚远。李自成攻陷北京,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他后勤没有保障,也没有基地供给,只能是攻陷一城后,在该城的“财政部”里解决问题。事到如此,李自成这个农民就想到了一个快速弄到钱财的办法:他设立了一个叫“比饷镇抚司”的机构,要求原明朝官员按自己的级别实施“助饷”。所谓的“助饷”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问题,李自成真正的目的就是敲诈勒索,要这些官员掏钱,有多少钱就掏多少钱,一分也别留,谁都甭客气。

因为李自成出身贫苦,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长大一些就给地主干一些力气活,后来就来到银川驿站当驿卒。明末中原正值大旱,庄家颗粒无收,而又爆发瘟疫,老百姓生不如死。而在这个时候,明朝政府不但没有进行有效的赈灾,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剥削人民的油水。这样一来,民间怨言滔滔,各地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也持续上升,甚至有几股由农民组成的“造反团”已颇具规模。而李自成的驿卒工作最后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明朝政府给裁撤了,这样一来,李自成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参加起义。所以,李自成特别痛恨那些腐败的明朝官员,之所以设立这个“比饷镇府司”的机构,一是的确可以解决自身经济运转问题;二就是可以报复这些腐败的明朝官员,狠狠的敲他一笔。但是估计李自成没有想到,他这么做,是在玩火自焚。

李自成手下最得力的帮手是刘宗敏,此人在李自成军团中排在第二位,地位仅次于李自成。刘宗敏和李自成一样,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大老粗一辈子了,一不小心夺取了北京,本来要纵情的玩一玩,但是李自成却给了他一个比较大的权力,这个权力在手,绝对比那些花天酒地的生活更要快活,这就是让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共同主管“比饷镇抚司”。这个权力在农民军当中大的很,不但可以敲诈银子,更可以任意操纵掏钱者的性命。于是,刘宗敏发现,原来在这个机构,自己可以玩的更快活。每天按规定让明朝官员上交银子,银子够的话就没事,要是没够的话就立即逮捕,严刑拷打,逼他交出足够的分量。如果刘宗敏觉得看这个官员不顺眼的话,那么也很有可能在得到银子的同时,也让他立刻丢了性命。看来,天底下再也没有像这么好的工作了,刘宗敏干的很欢,同时也得到不少好处。

比饷镇抚司的设立对于明朝官员来说,无疑是大难临头。那里每天都有不少人死于酷刑,当初疯狂般的投靠李自成却落得这个下场,没有人不唏嘘落泪。连国丈周奎都没能幸免,被搜刮了53万两,而崇祯的三个儿子也被李自成拿去。因此这样一来,不少官员就纷纷倒戈,或逃走、或隐姓埋名。有个大学士叫魏藻德,被刘宗敏抓去,叫他拿银子。魏藻德是个清官,平时也没什么积蓄,勉强交了银子,但和刘宗敏的标准相差甚远,于是就把他绑起来,严刑拷打,逼迫他交银子。魏藻德实在受不了了,说:我已经没有银子了,我愿意把我的女儿送给大人。于是刘宗敏又得到了魏藻德之女,但依旧不满足,最终,魏藻德被拷打得脑袋都裂了,悲惨死去。魏藻德死了之后,刘宗敏还是不满意,又把他儿子给抓来了,没别的事,还是要银子,儿子说:我父亲在活着的时候,还有一些朋友、学生可以求助,现在我父亲都死了,我上哪去给你们弄银子呢?刘宗敏大怒,立即将魏藻德的儿子斩杀。

此时的京城,已经人心惶惶了,百姓们发现,这新来的主子真不是什么好东西。以前是针对官员,现在连平常百姓都牵扯进去了。抢劫、敲诈勒索、强抢民女,什么事都干,看来京城真不能待下去了。于是部分百姓连夜逃走,再也受不起这罪了。而这时李自成才如梦方醒,叫刘宗敏别这样了,银子够了就行了。而刘宗敏却顶撞李自成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你少管!

可怜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竟被一个莽夫顶得一声不吭。

而刘宗敏觉得这样似乎还不过瘾,又跑到吴府,羁押了原明总兵官吴襄,让他交20万两。然后竟又不知天高地厚,将吴家的小妾陈圆圆顺便给抢了过来。也有史书记载,说李自成看上了陈圆圆,授命叫刘宗敏给抢过来的。不管他刘宗敏喜欢陈圆圆也好,还是他李自成看上陈圆圆也罢,反正当时陈圆圆确实被大顺军所霸占。至于陈圆圆是何许人也,有何来历,怎么会在京城的吴家中,后面文中会有详细介绍。

当时不光刘宗敏,就连其他的将领也有之过而无不及,那时候他们不思进取,整天琢磨着吃喝玩乐。

经过这一段快活的时光,李自成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国库里竟然流进了七千万两,成了名副其实的暴发户。在财兵充足的情况下,李自成马上就要解决下一个问题了。

李自成入京后,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平时也很忙,但也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事情。牛金星总是频频提醒他要尽快登基,君临天下,而李自成总说先不着忙,处理完琐碎之后再登基也不迟。而眼下的这件事对于李自成本人和大顺政权很重要,那就是要招抚远在山海关的原明悍将、宁远总兵吴三桂。

吴三桂,字长伯,江苏高邮人,后落籍于辽东山海卫。万历四十年(1612年)生于辽西中后所。他从小就生长在军事家庭中,虽然他的生母没有史料记载,继母也没有太多的故事可流传,但是吴三桂的父亲是时任锦州总兵的吴襄,就是上边介绍的那个被刘宗敏绑架的吴襄;而吴三桂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名将祖大寿,做过平辽总兵和锦州总兵。可以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长,吴三桂对于军事可以说是耳濡目染、近朱者赤。他天生聪明,也很刻苦,既读书又习武,18岁就中了武举。后来进入军营中,频立战功,而官级也越升越高。到了27岁就升到了总兵这个职务,镇守宁远,兼管山海关。另外,吴三桂所统领的军队号称“关宁铁骑”,作战非常勇猛,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大明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关宁铁骑的名声也享誉长城内外。估计李自成在中原打仗时,虽未与这个对手交锋,但也深知他的厉害。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吴三桂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让他的敌手们刮目相看,清帝皇太极就想招降,但是吴三桂的政治立场很坚定,就是誓死捍卫大明。后来,已经降清的舅舅祖大寿和老师洪承畴出面,劝说吴三桂降清,吴三桂却有点拿不定主意了,犹豫不决,最后不了了之。

转眼就到了1644年,这一年初,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为大顺,年号为永昌,之后率领百万农民军向东挥师前进,直捣燕京。李自成在行军途中除了攻取宁武关时遇到顽强抵抗之外,在其他时候并没有遭到强有力的阻击,很顺利,拿下一座又一座城池。攻取宁武关,杀总兵周遇吉之后,大同总兵姜瓖也随之投降,大同沦陷,之后李自成率军继续挥师东进。

当得知大同沦陷后,崇祯皇帝坐不住了,大同的沦陷等于京西的屏障体系完全崩溃,而大顺军已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直接威胁北京。所以崇祯皇帝马上要求各地总兵入京勤王,包括宁远总兵吴三桂,叫他放弃宁远,从山海关进关,入京勤王。吴三桂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带着自己的关宁铁骑以及宁远城5万左右的居民向北京方向行去。5万居民不是一个小数字,吴三桂也很辛苦,好不容易将他们安置在山海关城,自己却马不停蹄,率领军队向北京疾驰而去。但毕竟还是晚了一步,当走到玉田的时候,吴三桂得到了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当得知国破人亡之后,吴三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大明王朝竟然灭亡的如此之快。他对着北京的方向嚎啕大哭,随后全军皆以白服披身,为崇祯皇帝发丧,最后率领军队回转,驻扎在山海关。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决定招抚吴三桂,他先要挟狱中的吴襄以本人的口吻让儿子吴三桂归顺,给吴三桂写一封家信,实际上说白了就是招降书;然后为了以示自己的诚意,赏吴三桂部4万两军饷,命降将唐通连信带银子一道给吴三桂送去。

唐通收好信物,率领部队朝山海关而去。

此时的吴三桂,正不知所措,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但摆在他面前的无非有三条路可以走:

一是投降大清,理由是和对方毕竟是老对手,相比之下也比较熟悉。从皇太极到多尔衮,没有一个不愿意让他过来的;而老师洪承畴和舅舅祖大寿也亲自上门劝说自己,给足了面子。现在国已破、家已亡,自己还这么年轻,不该就这么落魄下去,至少为了亲情还是可以投降清朝的。

可是话虽说如此,但满清毕竟是外族,不归纳于华夏,自己就这么过去了,肯定会有人骂汉奸的。不行,不能当汉奸,投降清朝这事行不通;

二是投降大顺,理由是对方和自己都一样,正经八百的汉人军队,汉人投汉人不叫投降,叫归顺。

不过,这股势力却和自己有着不解之仇,自己家的皇帝就被他们给逼死了,国破家亡,这些都是他们干的。再一个,一个农民能干得了什么?有什么眼光?是不是饭桶?这些都要权衡考虑;

三是既不投降也不归顺,而是继续坚持大明旗号,力求复明。不过这个不太现实,自己的野心虽不小,但是兵力在那摆着呢,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