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和霍去病什么关系 霍去病为什么要等三年才替卫青报私仇?他的死到底有什么内情?

2018-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即便过了2000多年,少年将军霍去病的勇武威名依然不减当年,图为霍去病网游cosplay关于一代战神.汉民族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的少年将军霍去病23岁突然离奇死亡的事件历史上有过无数的猜测和探究,懂得的人不好明说,比如司马迁,不懂的人瞎猜测,比如被人陷害中毒死的,网上类似的揭秘帖子太多了说什么的都有,每种说法都觉得自己是最有道理的说起来都振振有词,但彤星雨更关心的是和霍去病关系最密切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当我查阅了霍去病生前的政治时局和朝廷内斗现实,感慨道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啊,所以

即便过了2000多年,少年将军霍去病的勇武威名依然不减当年,图为霍去病网游cosplay

关于一代战神、汉民族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的少年将军霍去病23岁突然离奇死亡的事件历史上有过无数的猜测和探究,懂得的人不好明说,比如司马迁,不懂的人瞎猜测,比如被人陷害中毒死的,网上类似的揭秘帖子太多了说什么的都有,每种说法都觉得自己是最有道理的说起来都振振有词,但彤星雨更关心的是和霍去病关系最密切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当我查阅了霍去病生前的政治时局和朝廷内斗现实,感慨道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啊,所以对于他的隐退,司马迁给出了官方解释,暴毙(百度百科对“暴毙”的解释是:在史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它,一般背后有一连串的政治斗争,使史官不敢写真正的死因。

所以在此处“暴毙”=“你懂的”),也有他的拥趸说,他是谎称暴毙,实则隐姓埋名过自己的生活去了。

我觉得这些解释都可以,影视作品可以在这个桥段上非常大胆的发挥,当然你们会说他功高盖主或者是年少轻狂不懂政治,说的都对,不过在点出“你懂的”是谁之前,还是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霍去病生前所处的历史背景。

其实线索理清了并不难,主要线索有三条,时间跨度为三年。

保卫家园、抵御外族入侵一直是汉民族最重大的社会生活主题之一

线索一: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延续了嬴政武力统一汉族后实施的追求皇帝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了稳固他最重要的万里江山和绝对权力,他一生都在追求权力的绝对集中,让自己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这一点很重要,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都如此,所以看清了武帝的个性本质后就知道分封王子和诸侯这种类似授权的事情是武帝所反感和排斥的,霍去病曾犯过这一忌,向汉武帝劝封王子,武帝不喜。

武帝非常喜欢霍去病的军事才能,曾想亲自教他兵法,在他击退匈奴班师回朝后,便拟出了让他和卫青互相制衡的策略,这种构想既能约束卫氏集团的扩张不让他威胁到自己,也能给培植霍去病发展势力提供了空间。但想法毕竟是想法,当现实没有按照武帝最理想的预期推进时,武帝最终采用了最残酷的方式清理残局,因为他是皇帝。

线索二:卫氏家族

卫氏的事,得从霍去病去世三年前说起。身为卫家核心的卫青曾作为统帅指挥了一场和匈奴的战争史称漠北大战,同样在朝中拥有很高人望和话语权的飞将军李广由于年老判断力下降,导致在沙漠中迷路贻误战机,畏罪自杀。李广的孙子李敢认定爷爷的死是卫青的责任,因此将卫青打伤,卫青心中有愧,没有追究李敢以下犯上的罪责。

虽然卫青能宽容,但不代表卫氏家族能宽容。卫家的人希望李敢死。但是做死李敢的事情必须由一个有着性格沉稳,城府心计都很深的人才策划,才能做得不漏痕迹不让外人抓到把柄,卫青夫人平阳公主虽然有这个心计但没有这个实力去操作这件事,而身为卫青姐姐、武帝夫人的卫子夫是最有可能性也有相应实力策划这起事件的人,即便她不是主谋,卫青和平阳公主以及卫家这边的人也能袒护主事者。

线索三:霍去病

霍去病是女奴卫少儿和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因为他的生父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府的女奴私通,所以霍去病既没有父亲也看不起母亲,导致他长大后有了轻视女性的性格缺陷。霍去病得不到成功女人的支持,这在汉武帝布下的卫霍二虎对峙的棋局中,霍去病本就先天不足,再加上他又是一个年轻的、健康的男性,有正常的七情六欲,少年得志,既有武帝重用,又有舅舅卫青撑腰,他对宫廷人际关系的认识比较单纯,所以他在宫中很难做到谨言慎行,不谙世事的他对卫青的过于亲昵,即他一厢情愿看中的舅侄关系恰恰成为他日后被卫青身后的利益集团施行借刀杀人的工具埋下了悲剧伏笔。

促使这三条线交织在一起的就是那起所有人都在场的围猎事件,霍去病当场射杀李敢使整个事件达到高潮,那么,霍去病为什么要等三年才替卫青报私仇?他为什么胆子大到敢在皇帝面前杀重臣?预谋这起事件的主使是谁,TA事前做了哪些精心策划,想达到何种目的?

卫子夫是卫青的姐姐、霍去病的姨母,她为卫青、霍去病的上位发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前面介绍了霍去病23岁暴毙身亡的历史背景,并草拟了汉武帝、卫氏家族、霍去病三条线索来抓住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动向。接续上文,卫士集团为了借霍去病之刃除掉异己一直在等待时机,经过周密策划和精心准备,时机终于成熟了,这就是被正史所记载的历史事件——霍去病在围猎时当着包括武帝在内的所有人的面射杀了李敢,由于李氏家族原本不仅在朝中有很高威望,在坊间口碑也不错,霍去病这一冷箭秒杀了飞将军李敢的孙子,不仅让汉武帝大失所望,更让整个长安城的人议论纷纷,导致霍去病人气直线下滑,此事几乎标志了霍去病政治生命的终结。

还是延续之前的三条清晰主线来说明冷箭杀李敢对这三拨人所造成的具体影响吧。

线索一:汉武帝

了解武帝性格的人都知道,他是铁腕型的君主,其在位期间不乏朝中重臣因触犯法律畏罪自杀,武帝也是到了老年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下《罪己诏》,但当时正值武帝盛年(39岁),再加上霍去病是当着自己和大臣的面结果了李敢,所以如果汉武帝宽恕了霍去病,他就失去了服众的资本,而武帝的个性又如此的强硬,怎能让自己下不了台呢?所以他即刻下令将霍去病逐出宫廷贬至朔方城,这种做法对武帝来说已经算是仁慈的了。

而武帝内心的恼怒还有让卫青、霍去病力量均势以利于权力制衡的构想破产,因此他也不再重用卫青,从此以后卫青就被闲置起来了。

线索二:卫氏家族

李敢的死,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卫士家族,但这仅仅是从利益上的获益。从感情层面上,说卫青是最痛苦的人毫不为过。平阳公主和他是政治婚姻,没准她还偷着乐呢!可以预见,在三年前他被李敢打伤时,身边就已经有人对他的隐忍不还击看不下去了,或许有平阳公主,他可能也大概知道身边有除掉李敢的声音,但作为一个老于世故的男人,徇私仇一事谁先动手谁就会先陷于被动,那么最好的手段就是假借他人之手拔掉李敢这颗钉子。

因此打压李家是真,报李敢伤己一事之仇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的把柄罢了。

假设卫子夫是挑拨霍去病杀李敢的幕后主使,而且霍去病接连不断勇立战功,日益增长的威名使得不少卫青的属下转投霍去病麾下,从长远来看,霍去病的成长壮大后难免会威胁到卫青的利益,为何不先采用激将法,在武帝和群臣在场的情况下把李敢打伤卫青的实情告诉霍去病,依霍去病讷言敏行高执行力的个性必然会找李敢复仇,而武帝又是贯彻严明法纪的人,必然会施其重罪,此计若成,既让这个侄儿帮舅舅报了仇,又顺便把这个工具抹杀掉,卫家的势力也会更上一层楼。

当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这是卫子夫的计谋,但实施计划的人一定是卫家的人,要不就是平阳公主,要不就是卫家的谁谁谁,也有可能是合谋,这个只能怨司马迁没写清楚,给后人增添了无限的幻想空间,网上还有说是汉武帝谋杀了霍去病的帖子也不少呢。如果我是导演,我会选择让卫子夫来当这个刽子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要感谢历史的留白。

卫青性格宽厚谦和,且有卫子夫相助,即便被武帝闲置十余年也终究得到了善终

但历史上这样的算计往往没好下场,果不其然,汉武帝在得知霍去病在前往朔方路上暴毙身亡后,之前的失望累积成了绝望,武帝万念俱灰之际干脆连同卫青一并作为弃子不用,卫青一党就这么走向了边缘化。

线索三:霍去病

霍去病完败于人生政治博弈的起跑线上,台面之上上演了一出激情犯罪的拙戏而导致前程尽毁,(授予我剧本改编权的话我会写卫子夫暗示平阳公主在围猎途中唆使小喽啰向霍去病告密的细节桥段)所以他在被贬谪的路上就已经失败了,之后不管他是病死、隐姓埋名都不是最关键的,而是我一旦政治生命结束,我在历史上就不大可能大有作为了是这个意思。

但彤星雨觉得霍去病的早夭为他从人性角度赢得了满分,他致死都单纯地以为武帝是公正严明的好皇帝,卫青是正直和蔼的好舅舅,也正是这种单纯让无数人为他的死潸然泪下,这么多的说法总归一句话,霍去病是阴暗的宫廷内部争斗的牺牲品,死于“你懂的”(其实我知道汉武帝更有可能是真凶,但我个人认为写成卫子夫会更增百转千回之感,如果你认为是武帝我也表示尊重,毕竟谁都拿不出确凿证据来)。

霍去病身前的话不多,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迹,“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在今天听来依然是那么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成为无数热血男儿精忠报国、甘洒热血耀中华的经典引用名句!霍去病鲜明的个性造就了他激情四射的人生,他将匈奴大军追杀至狼居胥山的杰出军事成就早已超越了宫廷斗争的局限性,他是大汉民族的战神,诚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