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管骨折的症状 2大疗法还你一个明亮世界

2018-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视神经管骨折主要发生在颅脑外伤,特别是额部及眉弓部钝挫伤.这些部位的损伤可造成额颅底骨折,眼球虽未受伤,但同侧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失明.1890年Battle首先提出此种视力丧失为视神经骨折所致的视神经间接损伤,与眼球贯通伤和视神经直接损伤不同. 视神经可分为颅内段.管段和眶内段3部分,全长约40mm.颅内段为自视交叉至视神经管的一段,有颅骨和脑组织保护,除严重的颅中窝底中央部骨折外,一般不易损伤.眶内段亦称球后段,位于视神经管以外的眶内深处,周围有脂肪保护,且有活动余地,也不易受到损伤.惟有管段

视神经管骨折主要发生在颅脑外伤,特别是额部及眉弓部钝挫伤。这些部位的损伤可造成额颅底骨折,眼球虽未受伤,但同侧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失明。1890年Battle首先提出此种视力丧失为视神经骨折所致的视神经间接损伤,与眼球贯通伤和视神经直接损伤不同。

视神经可分为颅内段、管段和眶内段3部分,全长约40mm。颅内段为自视交叉至视神经管的一段,有颅骨和脑组织保护,除严重的颅中窝底中央部骨折外,一般不易损伤。眶内段亦称球后段,位于视神经管以外的眶内深处,周围有脂肪保护,且有活动余地,也不易受到损伤。惟有管段是容易遭受损伤的部位,该段距内眦约45~50mm,其长短可因颅骨发育不同而异,最短者约5.5mm,最长者约11.5mm。视神经管位于蝶骨小翼上下两个根基与蝶骨体相接处,横切面约呈圆形,内侧紧邻蝶窦,使其外上方骨壁呈丘状或半管状隆起,该处骨壁甚薄,厚度仅为0.2~0.3mm,外侧为前床突的根部,上界为颅前窝底,下壁为蝶骨小翼根部,与眶上裂相隔。视神经周围有硬脑膜延伸形成鞘膜,其下为蛛网膜和脑脊液,眼动脉在视神经管段的外下方进入视神经鞘膜内。

在视神经管内,包围视神经的三层脑膜在上方互相融合,并与上方骨膜紧密相连,故视神经管段固定于骨管内,无活动的余地,当头部受伤时,使该处视神经易于受伤。

管段视神经的血液供应,来自其外围的软脑膜血管网发出的穿通支。当视神经受到冲击时,管内鞘膜可被撕伤,小的营养动脉可发生破裂。当此段视神经于挫伤后发生出血或水肿时,由于无膨胀余地,必然导致血液循环进一步受阻,使视神经损害更为严重。此外,在视神经由颅内进入骨管处,硬脑膜形成硬而锐的褶边,跨于视神经的上方,也可挫伤视神经。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于受伤时视力立即丧失,少数病人视力可在伤后几分钟或数小时迅速恶化,此种继发性视力丧失,表示视神经纤维末端仅处于神经失用或轴索断伤状态,若及时解压,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多数病人伴有昏迷,往往难以肯定发生失明的时间。临床检查患侧瞳孔无对光反射,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称为Marcus-Gunn瞳孔,眼底正常,视神经乳头伤后初期可正常,但不久即因神经萎缩而呈现苍白。轻者视野存在,形态不一,可呈中心暗点,旁中心暗点、上半部或下半部或楔形缺损,重者视野不能测出。病人常有伤侧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

手术治疗

主要采用经鼻外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对个别情况,也可采用保守法和开颅减压术。Uemura等提出取得视神经管减压术成功的3要素:①视神经管周围骨壁必须去掉其周径的1/2,方能得到充分解压;②解压的纵深必须达到骨管的全长;③必须切开视神经鞘膜及总腱环。

1.经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按进路不同可有四种术式。

(1)鼻内筛窦蝶窦视神经管减压术:常规鼻内筛窦开放后,继之进入蝶窦,在蝶窦外上方寻找丘状或半管状视神经隆起,该处骨壁较薄约0.2~0.3mm,恰在蝶窦上壁与外侧壁之间的移行部,用细长骨凿依次轻轻凿开隆起部的上方和下方,余下的隆起部以刮匙去除,即可露出灰白色的视神经鞘膜,为达到减压目的,管壁骨质应尽量去除彻底,使视神经充分暴露。若视神经隆起部不明显时,可在距隆起部1cm处,从纸样板将骨壁咬除,即可达到视神经管。

(2)经上颌窦开放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为了扩大手术野,Kennerdell改用经上颌窦进路。在清除筛窦气房后,用肾上腺素棉片止血,在手术显微镜下将纸样板后部除去,保存眶内壁骨膜,将眶内容推向外侧,沿筛前、后孔连线方向向后寻找视神经孔。该孔恰位于最后一个筛窦气房的上外侧壁,或蝶窦外侧壁的骨管隆起处。然后小心地将该处的碎骨片挑去,刮除视神经管的内侧壁,即完成减压术。Sofferman将经上颌窦内筛窦开放行视神经减压的方法加以改进,并治愈4例。其手术的特点是尽量除去上颌窦前壁内上方的骨质及梨状孔外侧缘,以扩大手术野,便于双手操作;在上颌窦后方结扎蝶腭动脉,减少开放筛窦时出血量;为充分减压,在手术显微镜下用电钻磨去视神经管全长的内侧壁和下壁,切开视神经鞘膜和总腱环,直至有脑脊液流出。术后取半坐位,限制饮水量,用足量广谱抗生素,防止脑脊液漏及脑膜炎。

(3)经鼻外筛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此法于1981年由Karnik首先采用。取鼻外筛窦切除术切口,切断内眦韧带,剥离眶内侧壁骨膜和上斜肌的滑车。将眼球向外牵引,向深处剥离。用电凝固刀切断筛前、后动脉、沿筛前,后动脉孔的连线方向向后剥离,距内眦约4.5~5.0cm,即可见视神经孔内侧缘的隆起部,在手术显微镜下将骨折碎片取除,并以刮匙或骨凿切除视神经管内侧壁,施行减压术。笔者曾采用此法治疗11例,有4例在伤后1个月以内就诊,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1例术后1年视力恢复到1.2,故主张尽可能早期手术。

2.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全麻鼻内窥镜下先切除前、后筛窦,充分暴露蝶窦前壁。认真止血后用刮匙或小镰状钩剔除视神经管隆突骨质,同时开放部分纸样板,即可见视神经,其色灰白或充血水肿。然后再向内侧扩大蝶窦前壁开口达1.0cm直径,进入蝶窦腔。以30°或70°内窥镜观察蝶窦外侧壁的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压迹,寻找骨折部位,判定骨折性质和程度。窥镜直视下仔细取除骨折碎片,如为线形骨折,需沿开放的视神经管隆突,由外向内咬除管内侧骨壁,再用刮匙清理边缘,使之光滑,如能用电钻施行手术,则更安全省时。然后切开视神经鞘膜和前端的总腱环,可有少量脑脊液流出。仔细止血后,以浸抗生素的明胶绵轻填蝶窦和后筛窦,术腔轻填碘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