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检查的项目有那些 4大注意事项你知道吗

2018-10-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前列腺癌在包膜内生长时,CT难于确诊,只有当侵破包膜 向周围脂肪组织中浸润时才可能诊断.表现为前列腺轮廓不整,密度不均.直肠前壁及膀胱壁可被浸润,精囊角消失.CT还可发现淋巴结转移和盆骨转移.CT对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帮助 MRI上,因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于中央区,故T2WI上显示中区央增大.而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周围区,致使周围区在T2WI上信号有局限低或稍低信号的结节影.因此MRI比CT更具诊断价值.但前列腺癌的MRI表现不典型时,诊断仍较困难 如何诊断 1.患者多取膝胸位或截石位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前列腺癌在包膜内生长时,CT难于确诊,只有当侵破包膜

向周围脂肪组织中浸润时才可能诊断。表现为前列腺轮廓不整,密度不均。直肠前壁及膀胱壁可被浸润,精囊角消失。CT还可发现淋巴结转移和盆骨转移。CT对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帮助

MRI上,因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于中央区,故T2WI上显示中区央增大。而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周围区,致使周围区在T2WI上信号有局限低或稍低信号的结节影。因此MRI比CT更具诊断价值。但前列腺癌的MRI表现不典型时,诊断仍较困难

如何诊断

1.患者多取膝胸位或截石位,若患者病情严重或衰弱,也可取侧卧位。

2.医师戴手套或指套,指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

3.在取膝胸位时,左手扶持患者左肩或臀部,以右手示指先在肛门口轻轻按摩,使患者适应,以免肛门括约肌骤然紧张。然后将手指徐徐插入肛门,当指端进入距肛门门约5cm直肠前壁处即可触及前列腺,注意前列腺的形状及改变。

4.按摩前列腺时,以手指末节作向内、向前徐徐按摩,每侧约4—5次,然后再将手移至腺体的上部顺正中沟向下挤压,这样前列腺液即可由尿道排出,留取标本送检。

注意事项

1.前列腺按摩指征要明确,一般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症,如怀疑结核、脓肿或肿瘤则禁忌按摩。

2.按摩时用力要均匀适当,太轻时不能使前列腺液驱出,太重则会引起疼痛。

3.按摩时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不应往返按摩。不合理的手法往往会使检查失败。

4.一次按摩失败或检查阴性,如有临床指征,需隔3—5天再重复进行。

危害

1、男性性能力减弱:前列腺炎会导致男性的性活动神经与神经中枢常常出现兴奋状态,但是如若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就容易导致男性的性兴奋受到抑制,从而诱使男性出现性功能低下。

2、诱发女性妇科疾病:由于受到一些细菌感染而诱发男性前列腺炎,就容易导致性生活时候,这些细菌进入到女性的生殖器官当中,从而使得女性受到感染,诱发妇科炎症。

3、内分泌失调:正常男性的前列腺能够分泌出多种活性物质,但是患上前列腺炎就容易导致分泌物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男性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男性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4、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因为男性患上前列腺炎,从而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多种现象,使得患者经常情绪失控,焦躁不安,从而影响到男性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5、其他相邻器官感染:由于前列腺炎长久不治,就容易导致男性炎症扩散,从而感染到相邻器官,诱发炎症的出现。

常规项目

直肠指诊

前列腺检查一般会进行直肠指诊检查,通过直肠来触摸前列腺,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硬结、有无疼痛等,还可以通过感受肛门括约肌的张力间接了解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前列腺表面摸到硬结则应考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查血PSA(患前列腺癌时会增高),必要时做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1.患者多取膝胸位或截石位,若患者病情严重或衰弱,也可取侧卧位。

2.医师戴手套或指套,指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

3.在取膝胸位时,左手扶持患者左肩或臀部,以右手示指先在肛门口轻轻按摩,

检测早期前列腺病变使患者适应,以免肛门括约肌骤然紧张。然后将手指徐徐插入肛门,当指端进入距肛门门约5cm直肠前壁处即可触及前列腺,注意前列腺的形状及改变。

4.按摩前列腺时,以手指末节作向内、向前徐徐按摩,每侧约4—5次,然后再将手移至腺体的上部顺正中沟向下挤压,这样前列腺液即可由尿道排出,留取标本送检。

b超

(1)经腹壁检查法:体位及检查前准备与膀胱检查相同。探头置耻骨联合上,超声束向下向足侧倾斜,进行横切、纵切扫查。

(2)经直肠扫查法:同膀胱检查法,前列腺显示范围大。

(3)经尿道检查法:同膀胱检查法,优点同经直肠法。

(4)经会阴检查法;左侧卧位,截石位,或站床旁上身俯卧床上,探头用乳胶套套上置于肛门前缘,向前上方加压扫查,作纵切和斜冠状断面扫查。或置于阴囊背侧作冠状断面扫查。

X线检查

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如平片可检测前列腺有无钙化或结石影。造影可帮助检查有无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CT检查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检查

对于明确前列腺肿块的性质十分有用,对明确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分型和细胞学特征帮助极大。可以经直肠针吸活检,也可以经会阴穿刺活检,有一定的痛苦和创伤,但十分必要。

另外,下尿路尿活动力学检查对诊断前列腺增生症有很大帮助,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后尿道、精阜及前列腺中叶及侧叶增生情况,对诊断前列腺疾病也十分重要。

用前列腺按摩法采取前列腺液。正常前列腺液为稀簿乳白色液体,镜检:有很多卵磷脂小体,每高倍视野白细胞数在10个以下,偶见精子。前列腺炎时,白细胞或脓细胞每高倍视野10个以下,有的成堆,卵磷脂小体减少,偶可查到滴虫。前列腺液亦可做细菌培养。

尿道照影

膀胱及尿道检查是将导管插入膀胱,注入3%~6%碘化钠溶液100~200ml,以使膀胱显影的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膀胱瘤、膀胱憩室、外在压迫,如前列腺肥大等疾病。

气体对显示膀胱肿瘤、前列腺肥大等有良好效果。也可同时使用碘剂和气体,形成双重对比。将导尿管插入前尿道,或将注射器直接抵住尿道口,注入12.5%碘化钠或15%~25%泛影葡胺,可显示男性尿道的病变。在排泄性尿路造影终了,也可进行排尿期尿期尿道摄影,为排泄法尿道造影。对于尿道狭窄,导尿管不能通过的患者更为必要。

前列腺肥大(hypertrophy of prostate )或良性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临床表现主要是排尿困难和排尿不尽,尿次增多。膀胱造影可见膀胱底部有弧形压迹,或者看到肿物影向上突入,其边缘常光滑整齐,也可略成为叶状。后尿道受压变形, 表现为伸长、狭窄和正常曲度增大。此外可见慢性阻塞引起的膀胱改变如锥形膀胱和边缘不整齐等。

超声诊断

超声图像是人体脏器及组织结构的声学图像,这种图像与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而且有一定规律性。但是目前的超声图像尚不能反映组织学及细胞病理学特征。因此,在诊断工作中,必须将超声图像与解剖、病理及临床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判断,才能作出正确结论。

CT与MRI诊断

CT与MRI均适于诊断膀胱和前列腺疾病。但对于显示病变向器官邻近脂肪组织的侵犯,对于显示前列腺内在组织结构,显示中央区和周围区以及移行区,MRI优于CT。

CT检查膀胱,需适当胀满,以区分膀胱壁与内腔。多饮水、生理盐水、不排尿以充胀膀胱,方法简便,但不够准确。经尿道插管注入低浓度碘造剂、空气或CO2气充胀膀胱易显示病变。

常规用横断面扫描,由耻骨联合向上到骨盆上缘,层厚1cm。膀胱顶部或底部肿瘤或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最好用冠状重建。增强扫描可使输尿管显影,有助于鉴别增大的淋巴结,但扫描膀胱要在膀胱充盈造影剂的早期,因为过晚,膀胱内造影剂过浓,易发生伪影。

MRI除横断面外,需如作矢面或(和)冠状面扫描,尤其是膀胱三角区病变。多回波扫描有助于判断病变组织特点及向邻近浸润。

膀胱居盆腔前部,大小形状因盈程度和层面高低而不同。CT上膀胱呈软组织密度,厚度均匀。闭孔平面可见前列腺,呈类圆形,为均一的软组织密度。中心小圆形低密度区为尿道。前列腺后方有肛门外括约肌,为软组织密度。与前列腺界限不清,再上层面可见直肠,与前列腺分界清楚。膀胱底背侧,与前列腺相连之精囊,呈两侧对称外突的突出物。精囊与膀胱后壁的间隙为精囊角。

正常前列腺在T1WI上呈较低信号,比较均匀,T2WI上可显示中央区、移行和周围区。中央区信号稍低,周围区因腺体含水量较大,信号较强,移行区很细窄,信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