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果老师 公茂果:青年教师应该尽快融入团队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 者:非常高兴您能接受<西电科大报>的采访,您对专家教授专题论坛怎么看?公茂果:论坛办得特别好,给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记 者:非常高兴您能接受《西电科大报》的采访,您对专家教授专题论坛怎么看?

公茂果:论坛办得特别好,给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对于老师来说,也不失为是一种宣传,使学生能更多、更好地了解老师。你们提纲中的那些问题,其他老师已经谈了很多,所以,我今天主要是结合一些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就年轻人成长的话题来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特别是团队中的知名专家,如果能够拉年轻人一把,把年轻人带到团队中,这对年轻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是一个散兵游勇,孤身于团队之外,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就困难得多。更可怕的是,如果一个人经常游离于团队之外,他的热情和斗志也会消磨殆尽。”

记 者:您觉得学校在年轻人成长环境的营造方面做得怎么样?

公茂果:学校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很多好机会,采取了许多好的措施。比如说,09年推出的“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这些都给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遇。年轻人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学校也一直很重视年轻人的培养。

记 者:作为青年教师,您觉得青年人的发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公茂果:就个人发展和成长而言,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条是“传、帮、带”。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光靠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融入团队。特别是团队中的知名专家,如果能够拉年轻人一把,把年轻人带到团队中,这对年轻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就拿我们智能所来说,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对我个人的发展作用很大。比如国际交流,我们实验室跟国外的很多知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就是团队提供给你的机会,有了这样的条件,就不用自己再去从头做起。国外的一些知名专家,如果没有前期的联系基础,人家很可能就不会理会你。相反,如果你的身后有一个好的团队,人家就会很高兴和你交流。

07年我到新加坡去参加IEEE的年度盛会,当时的大会主席就邀请我担任分会主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团队在智能计算领域有较好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一些被人认可的成果。总之,以这种团队模式搞科研,对年轻人的成长非常有利。

记 者:您认为我们学校的年轻教师融入团队的程度如何?

公茂果:别的学院我不是很了解,就拿电子所来说,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比如说杜兰就是立足电子所,博士期间就在IEEE汇刊上发了好几篇文章,毕业后到了与电子所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杜克大学呆了一两年,去年评上了百优博士论文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如果是一个散兵游勇,孤身于团队之外,要获得这样的机会就困难得多。更可怕的是,如果一个人经常游离于团队之外,他的热情和斗志也会消磨殆尽。所以说,年轻教师要尽快融入到团队中去。

“我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成人了,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对于一个年轻人,这样的现象更明显,这对于年轻人的个人成长和成功而言,就是一种损失。”

记 者:可以看出,团队对一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特别对于年轻人。您刚才主要谈了这方面的情况,我们了解到,您07年入选了全国大学生30强,现在又入选了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除了团队,肯定有个人的因素在里面,能不能结合个人的经历,分享一下您的成功经验?

公茂果:是的,依托团队很重要,但个人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上初中的时候,一个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句话:志当存高远,路自脚下行。就是说,心中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用人生的理想督促自己去做好该做的事。当然,目标再远大,志向再高,如果不付诸实践,不一步步去做,理想也实现不了。所以说,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的同时,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这样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从本科上学开始,除了大一入学时,家里东拼西凑的8000元的学费,我再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成人了,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我送过牛奶,发过报纸、传单,而且每年还能给父母带点钱回去。

这是讲个人努力,还有一点,我觉得年轻人要敢于走出去,多到国外去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够好,做的东西不够前沿,就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去交流。其实,就学术研究而言,面对面的交流远比邮件交流,或者是书面交流要有效果得多。

通过论文,国外的专家很可能只会关注你的某一个学术观点,而不是关注你本人,对于一个年轻人,这样的现象更明显,对于年轻人的个人成长和成功而言,就是一种损失。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使别人更好地了解你,关注你。

举个例子,我目前比较成功的一个成果,恰恰就是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受启发得来的。04年,焦李成老师带我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当时听了一位美国科学家讲的关于人工化学的一个模型。回来之后就想,我做的人工免疫系统模型,能不能用他的思路来实现呢?结果就成功了,包括我的博士论文也是基于这个模型来做的,这一点对于我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作用非常大。

“要敢于把学生推出去,一旦学生在国外取得成功,甚至是获得学界大奖,这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的宝贵财富,成无形资产了。”

记 者:可以看出学术交流对您学术上取得成功作用很大,这对于学校的发展重要程度如何?

公茂果:对学校来说,这一点就更重要了。加强学术交流,学校就能建立更多的国际交流渠道。我们学校对于这一点还是很重视的,现在我们的研究生交流项目就非常多。传统观念认为把学生往外推,会使人才流失,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其实,要敢于把学生推出去,虽然说从短时间来看可能没有多大效果,可一旦学生在国外取得成功,甚至是获得学界大奖,这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的宝贵财富,成无形资产了。

“一个人被认可,一个团队被肯定,这其实就是对学校的一种认可,国际知名,靠的就是知名的团队和知名的专家。”

记 者:学校确立了“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您认为咱们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怎么样?

公茂果:一个人被认可,一个团队被肯定,这其实就是对学校的一种认可,国际知名,靠的就是知名的团队和知名的专家。西电在电子信息领域还是比较强的,我去参加国际会议,人家一听是西电来的,马上会觉得你在这些方面做得肯定不错。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所在,这也给年轻人的发展和成长带来了不少好处。

“一个学生四年当中如果连一次站上讲台的机会都没有,即使以后有了这种机会,也会无所适从。”

记 者:前面您主要是就科研方面谈您的感受,在教学上您有没有什么新的方法或者体会?

公茂果:就授课方式上,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比方说,我带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我会留出来几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门课的体会或者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然后,把学生发言时的表现作为很重要的考核标准。这一点很有用,同学们都很积极,学生也很需要这种锻炼。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一个学生四年当中如果连一次站上讲台的机会都没有,即使以后有了这种机会,也会无所适从。

对本科生来说,要善于把握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多参加一些竞赛,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锻炼自己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这对于以后工作帮助更大。

记 者:作为一个年轻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您有没有什么体会或者绝招跟大家分享的?

公茂果:我认为,研究生主要得靠导师来引导。人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何把他们领进门是先决条件。我喜欢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锻炼、培养学生。比如说,我会把学生每三个人分成一组,研究发现,三个人是最佳组合,人一多,就会相互推托。然后,一开始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限期完成。通过这个方法,既完成了项目,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树立了他们的竞争、合作意识。

另外,因为我跟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比较小,所以我很愿意跟学生们以一种朋友的方式去交流,有项目任务的时候,我们会把所有的项目以外的事情全放下,一心一意地做项目,等项目结束,我就让学生完全放松地休息一两周,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这样工作效率就会很高。

“如果你一直等着别人去搜索你的文章,那你的研究成果就处在被动的位置。”

记 者:我们注意到,您平时都会把自己的科研进展写进自己的科研主页里,能谈谈您这样做的目的吗?

公茂果:科研主页,在国外很流行的,几乎就是一种国际惯例。尤其是国外的一些知名专家,特别是在科研一线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科研主页。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宣传自己,如果你一直等着别人去搜索你的文章,那你的研究成果就处在被动的位置,可一旦你有了自己的科研主页之后,大家就会主动地去关注你的成果。

我从上硕士就开始写科研博客了,这对我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