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于全学术造假 中科院院士魏于全学术论文遭造假质疑

2017-09-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魏于全,这个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四川籍中科院院士如今陷入了巨大的学术道德争议中. 本周,司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在北京开会评审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时看到了他的研究,当时我就认为魏院士的研究结果是不可信的.""我后来查看了他2001年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上的论文,发现魏于全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严重而低级的硬伤". 输入"魏于全"三个字进行搜索,会发现 "魏于全假论文"."魏于全作假"这类搜

魏于全,这个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四川籍中科院院士如今陷入了巨大的学术道德争议中。 本周,司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在北京开会评审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时看到了他的研究,当时我就认为魏院士的研究结果是不可信的。

”“我后来查看了他2001年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上的论文,发现魏于全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严重而低级的硬伤”。 输入“魏于全”三个字进行搜索,会发现 “魏于全假论文”、“魏于全作假”这类搜索词出现很多。

从3月份一直持续到现在,西安交通大学司履生教授质疑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学术造假的公开信,已经成为学术圈里的热点话题。 “鉴于魏于全能够在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主要由于他发表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的两篇论文,如果司履生教授对这两篇论文的质疑成立,中科院应该严肃处理,取消魏于全的院士称号。

”知名科学打假人士方舟子日前表示。 “科学试验竟没有对照组” “就在魏于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评审过程中,我发现他(魏于全)的研究有很大问题。

”司履生日前对记者说。 司履生解释,“我发现,魏于全在实验中竟然没有设立不用任何治疗的对照组。”“要知道,一项科学实验如果没有这样的对照组,那么这项实验的所有结果都是不能成立的。

实验出现这样严重而低级的硬伤,论文竟然也能够发表,我对这样的学术造假实在感到义愤填膺。” 司履生在写给中科院院部的公开信中,一共列举了7项质疑理由,涵盖了魏于全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上的论文所依据实验的众多细节。

包括实验观察方法、数据统计公式以及实验动物选择等。基于这些理由,司履生认为,“这是一篇十分拙劣的假科学论文”。 称魏院士“从事伪科学” 年已70岁的司履生教授对魏于全教授的研究思路也表示了强烈的不认同。

他解释说,魏于全教授的研究方向是采用异种组织细胞作为抗原给动物接种,以预防和抑制肿瘤。这样的理论其实早已经在上世纪40年代就被国外的实验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他现在只不过是将这种思路进一步重新包装后,旧事重提。

魏于全2000年发表在国外著名科学刊物《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论文,在业内被看成是奠定其学术地位的重要论文。在这篇论文中,魏于全系统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思路,然而就是这篇发表在国外顶级学术刊物上的文章,司履生认为,同样存在严重造假嫌疑。

“凡是稍稍有一点实验肿瘤学常识的人,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这些文章是彻头彻尾编造出来的、反科学的谬论。

”司履生解释说,人们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实际上就是向人体内注射一定剂量的特定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引起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形成对相关疾病的预防。魏于全教授的研究思路,简单地说,就是把异种组织细胞作为肿瘤疫苗注射到动物体内,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发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