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传(蒋南翔简历?)(一)

2017-09-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学.自动控制.精密仪器等新兴科学技术的系和专业;自力更生建造了试验原子能反应堆.这些重大决策的实施,不失时机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新兴科学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新兴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蒋南翔始终强调发挥学校党组织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巩固和扩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和组织阵地,勇于探索和一分为二地总结不同历史时期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和制度,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亲自给干部.教师和学生讲授哲学课,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领域,提出业务课

学、自动控制、精密仪器等新兴科学技术的系和专业;自力更生建造了试验原子能反应堆。这些重大决策的实施,不失时机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新兴科学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新兴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蒋南翔始终强调发挥学校党组织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巩固和扩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和组织阵地,勇于探索和一分为二地总结不同历史时期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和制度,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亲自给干部、教师和学生讲授哲学课,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领域,提出业务课教师也要担任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

他创建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培养了一批“双肩挑”干部,积累了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经验,提出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真刀真枪”毕业设计等一系列举措,使学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又能获得先进的科研成果。

他十分爱护和关心青年学生,始终强调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出“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著名口号。他亲自联系学生班组,对历年在德智体及文化生活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都非常熟悉,经常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在学生中发挥带头作用。对这些学生他多年不忘,甚至在病重时还关心、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对教育事业的高瞻远瞩。

在教育部、高教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蒋南翔受党中央委托,主持起草了《高教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和《小学四十条》三个工作条例。《高教六十条》经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逐条审定,毛泽东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并在196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

毛泽东称赞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东西”。《中学五十条》和《小学四十条》也先后经中央审查批准。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这三个条例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特色,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领导了高等教育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开创、理工农医教材建设、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专业和学科的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革”期间,蒋南翔受到残酷迫害。面对百般凌辱和诬陷,他毫不畏惧,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70年,“四人帮”一伙抛出妄图全盘否定解放后十七年新中国教育事业伟大成就的题为《为创办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而奋斗》的文章,身陷囹圄的蒋南翔敢于对这篇文章逐条批注,驳斥谬论,公开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九一三”事件后准备“解放”他,负责监管他的人找他谈话,让他从思想感情上与“资产阶级司令部”划清界限,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对林彪恨得起来,对刘、邓就是恨不起来”,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气概。

1977年,他重返领导岗位,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兼市科委主任。他倡议建立南开中学“周恩来纪念馆”,并积极建议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很快就被中央采纳。1978年,他作为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全国科学大会秘书长,为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

他受邓小平委托,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调查,写了调查报告和“关于大量派遣留学生”的报告,提出关于高等教育拨乱反正的系统建议,邓小平阅后亲自批交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应全国几十所高等学校负责人要求,邓小平提名蒋南翔担任教育部部长,重返教育战线。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在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上,要认真解决文教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平衡的意见;指出教育战线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方向问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四有”人才;从教育要为“四化”服务和办教育要符合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必须考虑需要与可能的统一,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

他还着力普及小学教育和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提出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他强调指出,“教育要适应‘四化’的要求,既要积极发展数量,更要注重提高质量”,“重点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则体现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

他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经人大常委会通过,在我国首次建立学位制度。这些工作使在“文革”中遭到极度破坏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82年8月,蒋南翔调任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根据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指示,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他协助校长王震有效地领导了对党校工作的改革。在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后,根据十二大确定的干部“四化”的方针和对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任务,系统地提出了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

他们的意见都及时得到中央的认可,在两、三年时间内中央先后三次向全国下发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文件。这不仅对中央党校,也对全国各级地方党校的改革和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的几年中,各级党校在基本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较好的解决。全国党校系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充实和提高。

这些党校教育正规化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与他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党校教育正规化,也是他从事教育事业光辉生涯中的最后贡献。他在古稀之年毅然接受党中央的重托,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工作超负荷运转,积劳成疾。

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仍在关心着党的教育事业。1988年,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下午2时0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蒋南翔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发挥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的原则性和创造性。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不惟书、不惟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好传统。

他在教育战线上的辛勤探索和呕心沥血的工作,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经验,对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创建的业绩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后人向前迈进。(无锡太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