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老婆 广州新老市长顺利接力 林树森:我很热爱广州

2018-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树森 南方网讯 3月29日,广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广州市政府领导班子.林树森当选广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广宁当选为广州市市长. 差不多在6年前(1997年3月),林树森和他的7位同事接过了执掌广州发展的接力棒.在当时的市长就职演说中,林树森曾发表过一段精彩言论:"大家都坐在同一条船上,掌舵的也好,乘客也好,对岸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广州.从远处看,很难看清我们每个人划船的动作,人家能看见我们的就是这条船的速度和方向.所以坐在这条船上的同志,都有责任协同

林树森 南方网讯 3月29日,广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广州市政府领导班子。林树森当选广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广宁当选为广州市市长。 差不多在6年前(1997年3月),林树森和他的7位同事接过了执掌广州发展的接力棒。

在当时的市长就职演说中,林树森曾发表过一段精彩言论:“大家都坐在同一条船上,掌舵的也好,乘客也好,对岸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广州。从远处看,很难看清我们每个人划船的动作,人家能看见我们的就是这条船的速度和方向。

所以坐在这条船上的同志,都有责任协同作战,共同努力。”那时候,人们也许很难预见,这个性子直率、看起来并不魁梧的“掌舵人”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带领广州人驰向“现代化”。

困境: 四个百分点 广州人自觉底气不足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有关要实现现代化的口号在广州这座城市就一直叫得很响。但激动之余,人们更多的是疑虑。尽管市民们普遍对现代化的概念非常模糊,但直观地理解,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城市至少应该是美丽的、设施先进的、舒适并适合居住的,而且人们不必为基本生活和生计发愁。

可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人虽历经艰辛,但全市社会总产值(当时尚无国内生产总值之说)年增长仅16.

6%,比全省20.6%的年增长速度低了4个百分点。“这4个百分点所带来的效应有三个方面。”林树森在后来的一次讲话中说,“第一个表现,不少人觉得广州没什么看头,哪方面都找不到在全国叫得响的样板和经验,很多中央领导来广东,都直接下去珠三角的其他地方,不在广州停留;第二个表现,经济专家、学者都忙于总结珠三角的经验。

却对广州兴趣不大,有的还给我们算命,说我们若干年后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将大大落后;第三种表现,广州周边的一些城市纷纷计划着多少年后就会赶超广州———连广州人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

” 四大难题 城建满意率仅27% 1996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当时广州所面临的四大难题: 一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7.

4%; 二是资金总量不足,存量盘活不够,使用不够集中,不少重点项目和企业生产的资金到位率不高; 三是社会保障、职工再就业工作等方面工作仍跟不上; 四是“脏乱差”状况改善不大,“违法用地、违章建设问题未根本解决,交通堵塞严重、伤亡事故有所增加,流动人口管理亟待加强,局部地区社会治安问题突出,恶性案件有所增加,形势依然严峻。

”1997年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老百姓对广州当时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基本满意率只有27%。“金融风波留下的债务一大堆,光一个国投就欠了200多亿,资产为28亿的广州标致负债29亿;因为环境差、交通堵塞,我们到外地去争取项目,人家说你们广州交通太堵;烂尾楼、烂尾地……城市建设中遗留的问题也一大堆。

”副市长李卓彬回忆起5年前广州的情况时不禁感慨。

“这5年,我们一直在卧薪尝胆。”林树森这样对记者说。 信念: 广州不能认命 情况如此棘手,现代化如此遥远,广州这艘船何时才能驶到彼岸,又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呢?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没有答案。但林树森除外。

这位曾在省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计划委员会主任位置上有过长期停留的汕头人对广州的过去几乎了如指掌,尽管广州当时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但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广州完全可以再现辉煌。“1875年,广州名列全世界十大城市的第7位,而在此之前的25年即1850年,广州排名世界十大城市的第4位。

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主要经济实力也都集中在广州。”林树森不止一次操着他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对广州市民说:“广州不能认命。

” 他还说:“广州将发展成什么样子,关键是看我们的城市想要建成什么样的城市——是建成世界一流的、二流的还是三流的城市?” 人们后来发现,这个广州市的第13任市长虽然不善于掩饰心中的情绪,但每说一句话都有其用意。

打造世界名城 再回头看1997年 尽管那时困境重重,但林树森心里展开的却是这座城市的另一番远景。 在他的设想中,广州要做到的绝不止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或者是把经济总量做到某一个高度——2002年,广州GDP突破3000亿元,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

当媒体为此高声欢呼时,林树森却反应平平。他说:“可见我们都是一批传统计划经济体系思维根深蒂固的人,考虑一个城市的工作老是比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其实,你们谁能说出你们去过的国外名城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呢?可见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实现现代化是看环境、看文化、看综合实力,而不只是看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速度等指标。

” 他更希望做的事情是,能在有限的任期里,将广州放在一个更高的起点、更远的目标上,向着世界名城的方向走去。“广州今后要按山水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来建设。”他说,“一个城市要有特点,才有生命力。

” 实干: 内环提前通车 地铁四面开花 遵循这样的理念,从1996年起,林树森开始集中精力搞交通,因为交通直接涉及到环境,涉及到经济发展等问题。按原来的城市规划,耗资巨大的内环路工程是要等到2004年才动工的。

但在2000年1月,这条全长近27公里的道路就开始通车。“广州等不了,如果没有内环路,整个广州就是一个大停车场。”事实胜于雄辩,路修好了,6年内广州财政总收入翻了两番,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

“经济发展了我们才有能力去搞别的。” 据统计,至2002年底,广州市政道路总长度达4446公里,基本形成由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

地铁一号线建成通车后,地铁二号线已部分投入运营,地铁三号线、四号线的建设也全面铺开。这个曾被戏称为“全国最大停车场”的城市已摇身一变,成了全国超大城市中交通最畅通的一个。 打造城市名片 汽车工业独秀 与此同时,为解决广州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林树森又和他的同事们开始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这当中让广州人自豪的一张城市名片是广州的汽车工业。 起步于1985年的广州汽车工业与法国标致合资组建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后,从1994年开始亏损。

1997年,资产为28亿元的广州标致已欠债29亿元。市政府果断地对该企业进行了重组,解决了有关债务和原股东的退出问题。1998年5月,广州与日本本田签订了合资合同,引进雅阁系列车型,当年投产即有盈利。

其后多年,广州本田由于技术先进、车型美观、质量上乘,年年供不应求。目前,广州本田和广州风神轿车的产销量占了全国同类轿车的1/3,有望在三五年后成为中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基地。

生态城市渐显 塑造文化名城 广州在城市文化中也下了不少功夫。1996年以来,广州有规划、有格局地组织了大规模绿地建设运动。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2500余公顷,其中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由1995年的23.

87%、21.97%增至31.60%、29.57%;建成和在建森林公园34个,是全国省会城市中拥有森林公园最多的城市。广州还着力构筑起以岭南自然景观为特点、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及现代化气息的山水生态城市的雏形。

1999年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老百姓对广州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满意率由1997年的27%上升到84.9%,而到2001年,这项测评满意程度上升到95.

9%。 但林树森认为,广州3000年前就很繁荣,建城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遗址。近年广州更出土了一批举世闻名的历史文物,如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宋明六脉渠址等。

若在此基础上重塑名城形象,其价值不让燕赵秦淮古都与罗马庞贝古城。 爱群大厦以前是东南亚最好的酒店,很多国民党党政要员均入住过。林树森说,“爱群大厦有60年的历史,在国外肯定是五星级酒店,但现在才评了三星级,主要是因为硬件差,如无停车场、游泳池等。

真的需要停车场和游泳池也还是有办法的,附近的房子可征用作房地产开发,为什么不能征用成酒店的配套设施呢?关键是我们的操作问题,对文化品位重视不够。

”“如果说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所在,文化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不能只看经济指标,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林树森提出,“广州一定要凸显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塑造文化中心城市新形象,提高文化品位——广州的文化建设还可以做得比现在好得多。

” 番禺花都改区 拓展城市空间 在城市的建设格局上,广州曾一度陷入效仿香港高容积率的误区,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和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人们一直把香港当作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模型。

林树森对此极力反对:“城市的规划千万不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否则永远都是落后的。”他还说:“广州在城市土地资源方面要宽松许多,具有香港无法比拟的条件,为什么还要跟着它建高密度的城市呢?”他提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衡量,目前香港有金融、港口和机场三个方面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未来的优势。

” 说这些话的时候,番禺和花都已撤市改区,广州市区面积由原来的1443.

6平方公里扩大为3718.5平方公里。“过去常说广州是临海城市,事实上在番禺花都设区后,广州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岸线。”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广州而言无异于一种革命。这种调整不仅解决了城市发展的政策门槛,大大开拓了城市发展的空间,整个城市的规划思想也由此得到了解放,走出了多年来在老城区打转转的圈子。

与此同时,现代化空港、海港和信息港三大枢纽建设获得了令人惊喜的进展,新白云机场目前一期工程建设正在推进;广州港新沙港区一期和出海航道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南沙港区建设仍在推进,信息港则已具雏形。

南沙开发的鼓点越来越密,广州新城的概念也不断见诸报端…… 心声: 我是很热爱广州的 关于林树森对这座城市的治理,需要提及的实在太多。

有人认为,以林树森为“船长”的广州市政府是在用企业家的思维苦心经营城市,然而回顾他的所有富有个人性格特色的言语,人们分明感到,他更像是以对待家的情感在规划着广州。

对林树森而言,这是日夜兼程的5年。5年过去了,群众对城市建设的满意率从27%上升到95.9%,“现代化”轮廓已经清晰可辨,这样的速度也许是连最初填写选票的人大代表们也不曾料到的。 林树森仍疾步如飞。

“成绩已经过去,今天广州就是这个样子了,不会因为人家说好、评价好一点,不好的地方就变好,好的更好;也不会因为人家说坏的就变坏,不是坏的也变坏。接下来怎样做才是关键——拿到世界地图上去比,人家不管你是‘小变’、‘中变’还是‘大变’,只看你对世界经济发挥了什么作用。

” 要达到他理想中的城市模样,他仍需日夜兼程。而去年底,林树森在接受央视《生活》栏目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很热爱广州的,热爱的原因也很简单,一句话,广州是我家。

”这是林树森这几年来治理广州的心声。 “最满意”和“最不满意” 在回答上海媒体有关“任期内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的问题时,林树森说,5年来,他最满意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得比较好—到2002年,全市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4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明显增强。

另外,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服务业三者之间得到了协调发展。而最不满意的就是城市文化没有很大起色。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