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城步道和十八梯 重庆十八梯 在承载城市记忆中蝶变

2019-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十八梯整体效果图. (杭州新天地集团供图)核心提示在各方酝酿约10年之后,备受市民期待的十八梯保护修缮及开发建设项目,终于掀开"神秘面纱"之一角--不久前,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样板示范区完工.十八梯--从南宋起逐步成型的老重庆商业中心,重庆母城上下半城的连接纽带,承载着这座城市留存最深的记忆.重庆山城步道和十八梯 重庆十八梯 在承载城市记忆中蝶变我们从连日的采访中得知:十八梯项目的"终极目标",是要再现"老重庆""真山城",展示重

十八梯整体效果图。 (杭州新天地集团供图)

核心提示

在各方酝酿约10年之后,备受市民期待的十八梯保护修缮及开发建设项目,终于掀开“神秘面纱”之一角——不久前,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样板示范区完工。

十八梯——从南宋起逐步成型的老重庆商业中心,重庆母城上下半城的连接纽带,承载着这座城市留存最深的记忆。

重庆山城步道和十八梯 重庆十八梯 在承载城市记忆中蝶变

我们从连日的采访中得知:十八梯项目的“终极目标”,是要再现“老重庆”“真山城”,展示重庆山地建筑群的独特风貌,传承巴渝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整个十八梯项目占地约88亩,预计202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到时候,其总体效果能达成上述目标吗?我们拭目以待。

重庆山城步道和十八梯 重庆十八梯 在承载城市记忆中蝶变

木构穿斗吊脚楼、青瓦顶,明清与欧式风格糅杂的特色构筑,竹编墙、白灰墙、条石墙与“干打垒”的混搭风格……历史、当代、未来的十八梯就此交织在一起。

步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样板示范区,一种既熟悉、亲切,又陌生、新奇的感觉油然而生。

重庆山城步道和十八梯 重庆十八梯 在承载城市记忆中蝶变

6月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老石梯坎被木板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损坏;盐帮大厦等老建筑,都以原位置、原高度、原尺度、原材料等进行还原;一些有价值的老树、植被和历史片段,都保留下来;大轰炸纪念馆、巴渝文化馆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完善……

目前,样板示范区已接待了一些专业人士及团队参观考察,其中不乏长期关注十八梯项目的“老重庆”。

“大家的总体评价是:样板示范区大体还原了十八梯在人们记忆中留存最深的那些景观元素,也贴近了本地市民对十八梯的那份情感。”参与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的杭州新天地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占地88亩分三大组团“样板示范区是对十八梯后续建设效果的一次"预演",从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未来的建设思路。”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谢果说。

那么,整个十八梯项目建成后,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杭州新天地集团十八梯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超过20亿元,占地约88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从A到E分为五个地块,其中靠近较场口城市阳台的A、B、C三个地块,将组成传统文化观光组团。

该组团的整体建筑风格以吊脚楼、川东民居院落、近现代中西混合建筑为主,包括民俗文化展示、影视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演艺、主题博物馆、文创定制零售、特色餐饮体验和高端民宿等,以巴渝传统文化为基调,打造开放式文化体验街区。

临近解放西路的D地块,将形成全域旅游配套组团。该组团以城市文旅交易中心、旅游商品展示、旅游集散服务和高端零售等为主。同时将整合周边地区旅游目的地及酒店、餐饮、娱乐、交通等产业,共享信息渠道,实现多产业联盟,树立全新旅游集散创新模式,将该组团打造成为城市旅游第一站。

临近花街子的E地块,则以企业总部基地、国际领事机构、金融证券机构和创意公共空间等为主,以厚慈街和守备街为核心景观载体,扩建休闲步道,并引入企业总部、跨境贸易机构、涉外服务单位以及金融服务企业等,打造人流聚集带和商业繁华区。

据项目建设方预测,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建成后,每年接待游客有望达到2800万—3000万人次。

项目为何酝酿了10年之久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酝酿已在10年以上。时至近年,该项目才进入实质性修缮及建设开发阶段。

为何会如此之久?

“十八梯的传统风貌作为城市遗产,对其保护和继承的关键是构建整体体系,即从地势环境到街巷空间、从民居建筑到景观元素,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保护修缮工程。”谢果说。

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在恢复十八梯传统风貌的大原则基础上,十八梯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经历了数次详细调研。同时,渝中区有关部门还就十八梯传统风貌恢复方案,向文物专家、历史学家、居民等反复征求意见。随着对十八梯历史沿革的深入研究,文脉进一步厘清,当地风貌特色得到进一步提炼,这为确定更恰当的保护措施及利用方式创造了条件。

“与国内其他传统风貌区或传统文化商业区相比,十八梯的规划时长并非个案。”市场观察人士曲云超说,如成都大慈寺太古里于2004年启动规划工作,2014年才对外开放;同样,成都宽窄巷子也经历了近10年的规划才完成风貌恢复。

我市一位曾参与十八梯项目前期工作的文物专家认为,传统风貌区的恢复,与普通的房地产开发或工业园区建设完全不同,一旦前期规划出了差错,历史文脉便会被永久抹去,不可能通过再次重建而恢复,“十八梯是重庆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处理好速度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不能犯错。”

老重庆 真山城 新体验

展示巴渝传统风貌、体现重庆母城文化,是十八梯项目的“终极目标”之一。

“既然是传统风貌区,那么,恢复传统风貌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原则。”十八梯项目专家顾问、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认为,在传统风貌街区的建设中,应尽可能提取原有的建筑符号,如原有建筑的屋顶、外墙、门窗的造型,以及材料、质感、空间序列等,并注入文化和创意,展现重庆山地建筑群的风貌特色。

渝中区及项目建设单位也都提出:要以“老重庆”文化为脉络,以“真山城”建筑为基础,以“新体验”业态为引擎。

所谓“老重庆”,就是将重庆的传统民俗、市井生活、节会庆典等与实景演艺和现代会展技术融为一体,利用重庆人耳熟能详的善果巷、轿辅街、月台坝、守备街、花街子等人文背景,打造若干核心景观和游憩节点,体现传统、经典的“重庆生活方式”。

“真山城”则是要延续十八梯原有的街巷格局和肌理,提取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元素,按照传统建筑工法进行适当的复建和创新,尽最大可能保持和复原街巷尺度和两侧建筑的高度,将十八梯所蕴含的深意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让景观、建筑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而“新体验”是指城市观光、非遗传承、文化创意及体验等业态,融合“互联网 ”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定位,实现“文化 旅游”“文化 创意”“文化 产业”,向全景式体验发展,让散落在街巷的老建筑、老步道、老工艺、老字号等重焕光彩,把“老重庆”魅力转化成重庆发展的软实力。

“像十八梯这样的传统风貌街区,国内是比较多的。具体到十八梯项目,能不能得到市民和游客的认可,能不能火起来,还需要时间来培育与打磨。”何智亚说,更关键的,是要看各方如何管理、经营和运作。(记者 白麟)

地上地下两层设计 让十八梯交通更通畅

本报记者 夏元

按照建设规划,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是传统巴渝文化特色文脉所在,将建成为旅游休闲、商业购物、民宿及精品酒店为一体的综合型历史街区。

不过,当建筑内涵有了、旅游人气旺了,建成后的十八梯该如何承载巨大的人流量、车流量?同时,作为渝中半岛文化的端点,联系较场口、中兴路和长滨路三条城市带的节点,十八梯又该如何串联起周边区域,实现区域内部交通畅行和外部互联互通?

为此,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十八梯道路基础设施设计方中冶赛迪。

保留“七街六巷”传统格局“整个十八梯片区的道路设施建设规划,采用地上、地下复合的交通体系,遵循"原基底位置、原风貌、原高度、原规模"保护原则。”中冶赛迪城市交通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庆滨说。

据介绍,该项目将延续十八梯原有的响水桥街、守备街等7条街道,以及善果巷、瞿家沟巷等6条巷子所组成的“七街六巷”传统格局,确保十八梯视线通廊的规划宽度。

届时,十八梯片区地上道路以人车混行的慢行交通为主、地下道路以车行为主的复合交通方式,满足区域内人流车流和物流快速运转,并与区域外实现互联互通,确保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开发、功能互补。

11条道路畅通十八梯出行

站在十八梯片区道路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沙盘模型前,项目道路专业负责人江啸介绍,规划建设中的十八梯道路项目,将建设11条道路,含地上7条、地下4条,地上道路总长约1.6公里,地下道路总长约1.5公里。

其中,地上道路呈“一横三纵”路网布局,一横为“厚慈街-守备街”,三纵为“凤凰台路及北延伸段、响水桥路及北延伸段、花街子路及北延伸段”。地上道路部分将连接解放西路、中兴路,以慢行交通为主,并通过十八梯传统主梯道与较场口相连。

地下道路为“一环三连接”通道系统,包括十八梯地下车库连接环道以及解放碑环道出口连接道、解放碑环道入口连接道、长滨路连接道,通过地下道路将实现十八梯与现有的解放碑地下环道和长滨路连通。

"一环三连接"地下交通布局,将串联十八梯片区地下约5000个停车位,与解放碑地下环道周边的2万多个车位形成互联互通、互为补充。”江啸表示,今后市民进出十八梯不仅停车方便,而且驱车从解放碑环道出发,经十八梯地下联络道,只需行驶不到1公里车程,就能抵达长滨路,实现渝中区上、下半城快速连通。

对外串联下半城四个风貌区

规划建设中的11条地上地下道路,不仅将让十八梯内外交通更加通达,而且这些道路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既能分流地面交通,缓解十八梯周边交通压力,还将串联起整个渝中区下半城的四个风貌区。

渝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拓宽改造的解放东路、解放西路道路工程,计划将中兴路和解放西路交叉路口至朝天门打铜街整个沿线道路,改造成为四车道,其中,十八梯片区内将有三条地上道路直接与解放西路衔接,建成后让下半城和十八梯的对外联系更加通畅。

待整个下半城道路设施改造完成后,将有效解决目前中兴路、解放西路、新华路、凯旋路等路段拥堵,同时实现长滨路、解放西路-解放东路-陕西路、中兴路-新华路这3条重要横向道路互联互通,串联起朝天门片区、湖广会馆历史文化街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和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四个风貌区,形成下半城重要的文化旅游路线。

小贴士》》

历史上的十八梯

白麟

最早的十八梯,大致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蜀国都护李严大修江州城(重庆古城),百姓聚居地开始从朝天门逐渐延伸到十八梯一带。

据历史文献记载,“重庆”自南宋得名后,于城内修筑石梯官道连通上下,活络交通。后来发展到百商云集,自较场口至响水桥下成了有名的商业区。

“十八梯”如何得名?时间最久远的说法出现在南宋。相传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欢吃这口井里的水,水井距离居民住处正好有十八级石梯,所以称为“十八梯”。

到明朝洪武年间,守城大将戴鼎再次扩城筑墙,在渝中半岛设置了“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其中就有“储奇”“金紫”“凤凰”“南纪”四座城门环绕十八梯而建。

这时,十八梯一带已矗立起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总镇官署和守备军营,北抵较场口至凯旋路山脊,南延伸到下半城主干道,西抵大巷子、花街子,东出玉带街(今凯旋路)。如今的复旦中学大门,就是守备军营的后营门。

到了清末开埠时期,长江航运开始兴盛发达,十八梯的地理优势,让它成为城市承上启下的中心。随着响水桥、下回水沟等市政基础配套的建成完善,善果巷、月台坝、花街子等城市街道相继形成规模,酒肆茶楼、织布纱坊、医馆药房、私塾学堂、百货商店、五金农具等各种商号林立,城市生活用品更是一应俱全。

这就是十八梯,重庆曾经的军事中心和繁华的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