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选秀综艺34年,节目垂直化、选手风格化,周期性演变特征明显探索起步:民族到流行 名人到草根繁荣发展:多元到垂直 素人到网红回溯前瞻:回归传统 综合跨界明显

2019-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丨沐渔 国内的音乐选秀节目自1984年的第一届"青歌赛"至今,走过了34年的光景,其在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选手类型从单一到多元再到垂直,歌曲风格从本土到流行再到传统,呈现出了周期性螺旋式上升的演变规律. <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有嘻哈>等节目分别代表了中国音乐选秀节目在每个阶段的变迁轨迹,

文丨沐渔

国内的音乐选秀节目自1984年的第一届“青歌赛”至今,走过了34年的光景,其在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选手类型从单一到多元再到垂直,歌曲风格从本土到流行再到传统,呈现出了周期性螺旋式上升的演变规律。

《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有嘻哈》等节目分别代表了中国音乐选秀节目在每个阶段的变迁轨迹,从中可以窥得过去的一些发展规律,而在进入2018年后,未来受众审美变迁、媒介环境演变、政策引导限制又将在中国选秀节目变迁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业内关注。

探索起步:民族到流行 名人到草根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可以追溯到1984年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赛事,也是国内综艺选秀节目的开端。比赛设立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但受制于当时国内音乐发展的现状,“青歌赛”之初涌现出的民族音乐较多,如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彝族的“海菜腔”,选手也以专业的民族音乐歌唱家为代表。

直到数年后流行音乐在中国乐坛逐渐兴起,“青歌赛”上也开始涌现出许多流行唱法的选手,如毛阿敏、韦唯、谭晶、姚贝娜等等,且选手们都是音乐专业出身,参赛前也都已在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

而在进入到21世纪后,国内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2004年《超级女声》开播,一石激起千层浪,被誉为开启了中国音乐选秀1.0时代,其中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何洁等参赛选手在赛前并未正式出道,甚至有的并非专业出身,最终通过节目得以名声大噪,演唱曲风多集中于流行音乐。

随后相继出现的《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选秀节目的选手同样充满了“浪漫”的草根色彩,歌曲也多为翻唱的流行歌曲,即便出现的英文歌曲也是大同小异,均没能跳出流行音乐的框架。

繁荣发展:多元到垂直 素人到网红

随着国内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音乐选秀节目也进入到了更加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选秀节目中的音乐曲风逐渐从多元丰富到垂直细分,参与选手的风格化特征开始显露。

2012年《中国好声音》开播,以独特的节目形式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被称为中国音乐选秀2.0时代的开始。这一阶段选手们的草根性更加强烈,同时曲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加入了更多摇滚和爵士风格音乐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小众的民谣和民歌,开创了曲风多元化的后选秀时代。

随后的《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跨界歌王》等音乐节目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音乐选秀的入门门槛,选秀的专业性得到不断提升,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选手很难登上舞台,草根色彩减弱、专业要求提升。

与此同时,观众对选手的关注也从外形个性化到演唱风格的差异化转变。最直观的体现便是,2017年网综《中国有嘻哈》火爆全网,这是国内音乐选秀节目中首次将目光瞄准如此垂直细分的音乐领域,为国内审美疲劳、主流选手歌曲资源挖掘殆尽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撕开了一道口子,随后多档瞄准电音、打歌等细分领域的垂直音乐选秀节目呼之欲出。

今年《中国新说唱》《明日之子2》《潮音战纪》《这就是歌唱·对唱季》多档音乐网综暑期争霸,选手们无论是外形还是唱功,都展现出了极端的个性化、差异化色彩。如《明日之子》中盛世独秀、盛世美颜、盛世魔音三大赛道的划分,便是为了更好释放每位选手身上的个性特质,塑造极致的选手形象,从去年的佛系男孩毛不易,到今年涌现出的蔡维泽、斯外戈、文兆杰、邓典等各具特色的选手,不断以差异化选手满足观众日益多元的审美需求。

而就在选秀节目选手的草根色彩不断减弱的同时,由于受到互联网传播的媒介环境的影响,诸多选秀节目的选手中不乏网络红人的身影,如《明日之子2》中的人气选手斯外戈抖音粉丝已突破1000W;《中国新说唱》选手满舒克微博粉丝也有100W。

回溯前瞻:回归传统 综合跨界明显

中国选秀综艺34年以来,选手从业内名人到平民草根再到网络红人,曲风从民族民歌到流行音乐再到多元垂直,如此不断演变推进的过程中,却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本土化回流”现象。

如今国内音乐选秀节目在经历了一个全面流行化的出走历程后,开始呈现出向民族化、本土化靠拢的“回溯”趋势,如《中国新说唱》从“嘻哈”到“说唱”的同时,节目内容也不断强调中国元素的传达,主题曲《天地》、推广曲《中国魂》均充满了中国韵味,节目公演环节中,吴亦凡以一首融合京剧、大鼓、琵琶、古筝、长笛等民族元素的中国风作品《Young OG》拿下公演投票第一。

节目选手中也大比例的出现了中国民族特色元素的融入,如选手那吾克热、马俊代表的新疆民族文化,李佳隆、王以太的四川地域方言。其中,还有许多关于中国时代特色的演绎,如1v1淘汰赛中,MAX马俊&P.Q的《东成西就》,陈梓童&于嘉萌的《起范儿》,杨晓川&邓云峰的《功夫》直接将“一带一路”“丝绸”“功夫”等唱进了说唱歌词之中。

除此之外,《幻乐之城》《中国好声音2018》《这就是歌唱·对唱季》等音乐节目中,也增添了民族民歌的内容,展现对传统本土音乐的回归。

在音乐节目展现出对本土文化回归的同时,对选手的考核也经历了一个有趣的循环,过去“超女快男”要求对选手歌唱、台风、形态、表演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而《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中国有嘻哈》等节目则只注重对歌唱这一单一维度的考量;但在今年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节目中,选手则又回到了唱跳俱佳的评判规则里;且在《幻乐之城》中唱演人不仅需要唱跳俱佳,还需要不间断演绎剧情,综合考评的维度变得更加宽泛。

随着国内优质音乐人、音乐作品的开发殆尽,中国音乐节目进入了繁荣之后的瓶颈期,对于音乐选秀节目而言,无论其将来如何演变,为中国乐坛输送新鲜血液才是其应有之责,这也是其他音乐节目能否迎来新机遇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