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回访刘姝威、黎家明等年度人物

2018-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新闻调查>来说,一年就意味着52周,一周一期节目,我们不断地出发,不断地采访,可是时间长了,采访得多了,难免有些人和事从记忆中消失了,但也有些人在采访过去了很久,仍然牢牢地占据着我们的记忆.传统的一年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还挂念着--他们过得还好吗?[回访内容]一.回访刘姝威[2002年3月23日播出的<与神话较量的人>片断]解说:刘姝威,中国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10月,刘姝威根据蓝田股份公布的财务报告分析认为,该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

对于《新闻调查》来说,一年就意味着52周,一周一期节目,我们不断地出发,不断地采访,可是时间长了,采访得多了,难免有些人和事从记忆中消失了,但也有些人在采访过去了很久,仍然牢牢地占据着我们的记忆。传统的一年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还挂念着--他们过得还好吗?

【回访内容】

一、回访刘姝威

[2002年3月23日播出的《与神话较量的人》片断]

解说:刘姝威,中国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10月,刘姝威根据蓝田股份公布的财务报告分析认为,该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戳穿了蓝田的神话。

刘姝威:为什么不应该发放的贷款发放出去了呢?应该停发的贷款停发不了呢?这就说明一定是有其它的因素在干扰。

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权力吗?

刘姝威:你说呢?

记者:我问你。

刘姝威:我问你。

记者:你是当事人。

刘姝威: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让公众来分析吧。

解说:刘姝威,以一个学者对社会的关爱和坚持真理的风骨为中国股市吹响了预警的号角。然而,就是这篇600字的短文使刘姝威卷入一场始料不及的风波。她遭受了平生的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接到法院传票。

刘姝威:12月13号我们所长给我打电话,说的洪湖市人民法院给你送传票来了。

解说:第一次遭到死亡威胁。

刘姝威(念匿名邮件):就是1月23号是你的死期。

解说:第一次向110报警。

刘姝威:(警察)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解说:在强大的势力集团面前,刘姝威说她别无选择。

刘姝威:以死相拼了。

(2002年12月25日北京)

解说:2002年12月,我们来到了刘姝威的家中。

记者:中央台的挂历,做个纪念。

刘姝威:谢谢。

记者:播出以后,你听到有什么反应?

刘姝威:当天晚上10点钟一结束,我们家电话一直响到半夜,就是不断地这个电话完了之后,马上就接那个。一些同事、朋友、同学、老师全都来了。

解说:2002年4月1日,湖北洪湖市人民法院驳回了蓝田公司对刘姝威的起诉。

记者:蓝田那面有没有反馈?你担心有人找你麻烦吗?

刘姝威:现在警方是很认真负责的。原来你采访我的时候,原来那110队长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社区的警长了。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好朋友了。

记者:那其它方面你自己还有什么改变吗?

刘姝威:现在我惟一的变化呢,就是说到哪去的时候要戴墨镜,或者是要戴帽子,要遮住自己的脸。

记者:为什么?

刘姝威:又开始新的课题了,(有了)新的研究课题之后我要全国各地跑的,结果我走到哪都能够认出来我。然后有一次呢,我过了机场,然后进了安检了,进了安检我以为没问题了吧。我马上把墨镜摘了,我一摘下来之后,马上被人家认出来了,然后马上让我签字。当然了我也挺高兴的嘛。

记者:这件事情现在算结束了吗?对于你来说。

刘姝威:我希望它结束了。我只能说是我希望它结束了。

解说:作为学者,刘姝威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而近千封观众来信已经成为她的珍藏。

刘姝威:你看,这四个盒子全是。

记者:都是啊。

刘姝威:全是。

记者:咱们一点点看吧。

刘姝威:这个是一个画家,叫周旭的画家,送给我一个画。我特喜欢。这是一个钟馗。

记者:有题字。

刘姝威:有。

记者:你给我们念念。

刘姝威:"敬赠与邪恶较量之正义化身刘姝威同志"。然后还有这个(同学签字的横幅)。

记者:你这个屋子可能拉不开。

刘姝威:拉不开--(念:)"姝威老师我们支持您!"然后还有一个农村的孩子,写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说:"刘阿姨,我告诉你几个有用的电话号码,你一定要记住,很有用的。"然后把公安部举报中心的电话,还有最高检察院举报中心的电话,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举报电话,全告诉我了。另外一个呢,这个节目播出之后,有这么大反响。我有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说,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是非常非常好的,有这么多正义的老百姓。

解说:有人把刘姝威誉为那个童话里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刘姝威,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本份--独立、良知与韧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2003年1月刘姝威登上了2002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领奖台。

二、回访石光银

[2002年8月10日播出的《石光银的选择》片断]

解说:石光银,陕西省定边县从小在沙漠边长大的农民。1984年,他承包了当地国营林场近20万亩的荒沙进行治理。记者:这个原来就是是沙丘还是推平的?

石光银:全是沙丘推平的。

解说:去年六月,我们采访他时,石光银已在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上种树十几万亩,林木经济价值高达4000多万元,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政府名义命名的"治沙英雄"。如果按照当初的承包合同,他就是这几千万元资产的主人。记者:那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呐?

石光银:你看,要算资产,树的资产,我是富人。算钱,我是最穷的人。这就是叫"绿色银行"取不出来钱。钱可多着呢,拿不出来了。

解说:1994年,石光银所造的人工林被国家划为一棵都不能砍的生态林。去年6月,他的治沙公司已欠银行贷款300多万元。他不仅投入更多的钱治沙,甚至还要为新建的牛棚却买不起牛而发愁。

(字幕:2003年1月12日陕西·定边县)

解说:半年过去了,石光银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变吗?今年1月12日,当我们在定边县再次见到他时,他不仅有了牛,而且是300多头奶牛。

记者:花了多少钱?

石光银:这个一共花了460万。

记者:这笔钱是从哪来的?

石光银: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农业银行陕西分行。贷款1000多万块钱,还了旧贷,买了牛。

解说:去年7月,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协调下,石光银再次贷款1000多万元,和以往不同的是,这笔贷款的利息将从国家治沙经费中支付,半年前还捉襟见肘的石光银手中又有了近千万元的资金。

记者:那我有一个问题呀,您多少年前贷的那笔钱就因为很多原因没有还上,那现在又贷了1000万,这五年你能保证就一定能还得上吗?

石光银:这个我准备要还上,而且保险要还上,因为一个问题,买了牛以后,养牛你总要赚钱的。解说:有了这笔一千多万元的贴息贷款之后,石光银不仅还了拖欠十几年的外债,承包了县里的奶牛场,甚至还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记者:好不容易有了1000万贷款,为什么要花出将近100万修这么一个希望小学呢?您有太多的事要干了。石光银:治沙路长,主要靠下一代人。我现在50大几、60岁的人了。下一代人如果多出几个专家,多出几个大学生,高科技都搞起来了。

解说:在我们结束回访,离开定边之前,石光银执意要带我们去看看他刚刚投资新建的高科技育苗基地。明年春天,这些大棚里的小树苗就将栽种在他所承包的沙地中。

三、回访余常凤

[2002年2月2日播出的《重婚证据》片断]

解说:2001,河南妇女余常凤带着孩子来到北京,控告丈夫王秉权重婚罪和遗弃罪。1987年,余常凤和王秉权结婚,婚后不久生下儿子王宫。王秉权在县城开了电器修理部,还开了一个美发厅,就在这个时候,余常凤发现丈夫有了外遇。余常凤:我说我丈夫呢?她说正在跟陈小姐在里边谈话的。我就冲了进去,他们就睡在那里边。

解说:余常凤的丈夫王秉权索性带着姓陈女朋友远走北京,在西城区一个偏僻胡同里以修电器为生,不久,陈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余常凤生活难以维持,只好把丈夫告上了法庭。

记者:为什么告你爸呢?

王宫:因为他不给钱。我告他,要他得到他应有的惩罚。

解说:作为行政自诉案件,余常凤必须自己搜集证据,但是知情者却拒绝作证。

余常凤:他说有这个事。他已经生了小孩了,他说你自己来取证,我不能给你出这个证明。

解说:就在母子俩陷入困境的时候,我国新的〈〈婚姻法〉〉出台,其中规定,对于重婚案件,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察。2001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受理了王秉权重婚一案。这是建国以来北京警方受理的第一起重婚案。同年12月,王秉权被依法逮捕。与此同时,余常凤向法院提出追究王秉权的遗弃罪、与王秉权离婚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赔偿等要求。2002年6月,王秉权应犯重婚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而余常凤并没有获得经济赔偿。

(字幕:2002年12月22日北京)

解说:春节前夕我们得知,余常凤母子在打赢官司后并没有返回河南,而是留在了北京,在石景山区黄庄学校,我们见到了余常凤母子俩。

余常凤:我觉得我只赢了三分之一吧。我三个官司才赢了一个,就是重婚的那个给判了,遗弃的法院没给立案,离婚也没有给我立案。

解说:法院认为,遗弃罪证据不足,不予立案。而离婚案应该由户籍所在的法院受理。这就是说,虽然重婚官司胜诉,而余常凤母子俩却不能得到经济赔偿。近乎双目失明的余常凤仅靠小王宫捡废品维持生计。就在此时,许多通过媒介得知他们遭遇的人们向母子伸出了援助之手。

余常凤:有一个申女士,她和她丈夫那天拿来了500块钱拎了几大兜衣服,还有好多好多不知姓名的人帮助我们,大概就帮助我有三四千块钱吧。

解说:石景山区的打工子弟学校――黄庄小学在听到此事后将他们接到学校负担了母子俩的食宿,并让王宫进入该校初中部学习。

记者:你当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为什么要接纳余常凤母子俩。

陈显恩(北京石景山黄庄学校校长):现在有两点吧:第一个就是出于同情,我感觉到作为王宫应该上学的年龄在外面游荡从内心里有点不忍心。考虑到咱们学校本身有吃住在校的学生,解决他两个吃住就暂时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记者:你觉得这个孩子刚到班里来的时候跟班上的其他的孩子性格上有没有什么不同?

陈小武(北京石景山黄庄学校班主任):很内向,很少说话,显得好象郁郁寡欢的样子。

记者:学习呢,学习跟得上吗?

陈小武:他学习得比较吃力。因为他有两年没读书,中断了两年,所以来跟这个班还是比较吃力的。不过因为他有不幸的遭遇,是吧,非常用心。

记者:他比较用心。

陈小武:对,挺肯学的。

记者:快一个学期过去了,你感觉到这个孩子他在性格上跟刚进来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改变?

陈小武:他现在爱说话了。

记者:同学们对你好吗?

王宫:挺好的。当知道了我的事情,同学们都捐本子啊,捐钱啊。当我拿到同学的钱时候,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解说:虽然生活暂时有了着落,但余常凤对未来的生活还存在着一些担忧。

余常凤:我就想,如果有机会我学学按摩,看能不能挣点钱把孩子养着。

记者:现在你是出于同情把她们母子安顿下来,但是就这么一直帮下去吗?

陈恩显:后来的事情,我相信社会上有爱心的人还是很多的,我可以帮助他,可能后来有更多人来帮助他。

解说:我们了解到,王秉权已经刑满释放,他回到了家乡马上就向法院提出了离婚诉讼。而余常凤对此一直没有回应。看来,在这对母子俩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回访马银录

[2002年11月16日播出的《向农民道歉》片断]

解说:2002年11月,在16大闭幕的第二天,我们播出了《向农民道歉》这期节目。2001年,陕西省白水县发生农民集体围攻乡政府事件,县委组织部长马银录受政府委派,带领工作组进驻干群矛盾最为突出的器休村,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驻村调查,马银录发现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干部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对农民的情感,以及工作态度简单粗暴。

马银录:那我们都是人。何况说干部都有兄弟姐妹,都有父母。如果我们受到这种伤害,是什么态度,我们干部怎么能无动于衷。

解说:驻村期间,工作组和乡镇干部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切实工作和主动登门道歉的诚恳态度化解了多年积累的干群矛盾,

干部:我对你不礼貌,你原谅了吧。

解说:而马银录对农村干群问题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银录:那么有些干部呢,对上负责就是琢磨上级领导的心思。这层层干部就是这样:村上琢磨乡上,乡上琢磨县上,县上再琢磨上面。那么为什么他眼睛要盯着上面?干部的任免权限现在是上级领导,他是管下一级领导,说为了乌纱帽也好说为了官帽也好,群众说了不算数,所以他把群众不在乎。

解说:当马银录的工作组结束96天的驻村工作撤离器休村时,全村父老挥泪相送。

(字幕:2003年1月3日陕西·西安)

解说:那么,如今的马银录在做些什么呢?2003年1月,新闻调查记者在西安近郊采访了他。

记者:你最近在忙些什么?

马银录:最近主要在家中看书。

解说:据马银录说,2002年12月,白水县领导班子换届,他不再担任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等职务,将调往陕西省纪检委调研室工作,但尚未正式上班。

记者:您走以后,县里面对与器休村也好,别的村也好,政策都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马银录:没有变化。你比如在今年的税收阶段总结大会上,有人今年还提出来,就是农税所长还要用"三铁政策"收税。记者:你所谓的"三铁"是……

马银录:农民对这个最反感,就是"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还是这样对待农民,那么其他人一听,还是一笑了之。向农民仅仅道歉是不够的,你道歉以后,这个浅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个就是由于道歉干群矛盾化解,那么这只是浅层次的现象问题,向农民道歉一个人是不行的,而且光只是道歉也是不行的,必须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

五、回访蒋永魁、张暖

[2002年4月13日播出的《社区选举新主任》片断]

解说:2002年春天,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一个叫石河的社区进行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

张暖:最后一句用英语:Believe me,no problem。相信我,没错的。

解说:大学生张暖要竞选主任的职位。

蒋永魁:上台呢,和我的徒弟进行竞争主任这个职务。首先呢,我感到非常欣慰。

张暖挑战的对手是老主任。

蒋永魁:张暖多少票?

记者:张暖443,您420多。

蒋永魁:420多,算落选了。好了,没事。

记者:出现万一了。

(字幕:2003年1月14日辽宁·鞍山)

解说:2003年1月份,我们重新来到鞍山,在与石河相邻的东石社区我们见到了在去年选举中失利的蒋主任。在石河选举失利的蒋主任来到东石社区,经过居民代表的推举,成为东石社区居委会的主任。

记者:现在您的人员配备都是什么样。

蒋永魁:我现有的人员,我这里是5名。

记者:都是女同志是吧?

蒋永魁:是,不都是,还有我是男的。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大学生,张丽同志。

记者:石河社区您带出了个张暖,张暖把您给顶了,然后您现在又带了一个张丽,怕不怕她把您也给顶了?

蒋永魁:这个不怕的,越给我顶了我越好。干工作,特别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毕竟都是由年轻人来干。

解说:这是上任9个月的新的石河社区领导班子。

记者:我还记得选举的当天老主任落选之后,你们老姐俩好像还掉泪了。那么这一年跟着新的主任,跟着这个大学生干得怎么样。

李丽娜(石河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当时对张暖上任确实心里头没底,但是现在是9个月,张暖非常行,非常非常行,很快进入角色了。通过这9个月的工作,我就想起她当时说一句话,"我没错的",是不是,这句话应验了。

石河社区居民甲:张暖这个年轻人非常好。她第一个好处就是说,能吃苦耐劳,带领居民来举办各种事。

石河社区居民乙:她这个年轻人确实有朝气,有新思路,就是敢想,还敢做。

张暖:然后现在我们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计划。第一年就是人心社区,就是说人要凝聚在一起。

解说:在九个月里,社区举办了多种多样由居民参加的活动,把居民凝聚在一起,为社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然后第二年,就是2003年,我们要做一个绿色社区;第三年就要实现文化型社区。

石河的居委会班子制定了三年任期规划,第一年任期即将结束,我们在短短的重访时间里已经充分感受到他们为第一年建成人心社区的目标正在扎实地落实中。社区居民以极大的热情支持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居委会的工作。

石河社区居民房志兴:能选出来是我们的权利。我把她选上来了,那我们不是选上她来就不管她了,我们还支持她。

记者:张暖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社区里面的这么多人都这么无条件地支持你们,这么信任你们?

张暖:我觉得这个跟选举真地有非常非常大的关系。就是通过了选举,他们的民主意识被启发了,而我们呢,我们就是肩负着所有社区居民对我们的希望和信任。他们是用票选出来的我们,那我们就应该而且是无条件地应该为这些居民做一些最好的、送去最好的服务。

六、回访黎家明

[2002年12月7日播出的《最后的警示》片断]

解说:黎家明,这位曾被网络和文字媒体广泛关注的《艾滋病手记》作者,这位曾经引起各种争议的神秘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多次回避了与媒体和公众的直接接触之后,在2002年接受了《新闻调查》的独家专访。

黎家明:当时的感觉,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我的人生到此结束,悔恨、懊恼、不甘心、愤怒,那种自卑是一种绝望性的自卑。

记者:是什么阻止了你自杀呢?

黎家明:我想到妈妈。我决不会跟他们中间任何一个、我的同事说我是一个HIV携带者。这种孤独的感觉来自于HIV病毒。

解说:虽然他一直坐在阴影中,虽然他的声音经过了技术处理,但黎家明用健康的心态、真挚的情感坚强讲述着他的痛悔、他的悲伤、他的抗争。

(字幕:2003年1月北京)

解说:节目播出之后,《新闻调查》栏目不断收到观众来信,大多数对黎家明表示同情和宽容,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并希望能为他提供帮助。我们不想再打扰黎家明平静而隐秘的生活,决定用网络聊天的方式对黎家明进行回访。

黎家明告诉我们,他曾经为节目的播出担忧、紧张,也曾经面对公司同事的询问,但是,善良的人们没有让黎家明为难,而是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不久前,黎家明获得了奖励艾滋病预防杰出人士的国际最高奖--马丁奖。

目前,虽然黎家明每天还像健康人一样地努力工作,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由于鸡尾酒疗法的高额费用,他还不敢轻易地开始治疗。令黎家明高兴的是,节目播出至今,他的父母还没有发现他患病的事实。他告诉我们,春节他要精神饱满地回家了。

七、回访张恩华

[2002年5月25日播出的《出征世界杯》片断]

解说:2002年5月,中国队出征世界杯前夕,《新闻调查》采访了国家队的部分教练和队员,了解他们的参加世界杯的心态和想法。作为当时国家队中生代球员的代表人物之一、联赛冠军大连实德队队长张恩华,表达了强烈的参赛渴望。记者:你觉得赢一场的话我们会赢谁呀?

张恩华:如果从技术来分析的话,从各方面的统计来分析的话,应该打哥斯达黎加咱们是属于有一搏。

记者:如果一切都能发挥正常的话,战胜哥斯达黎加。

张恩华:超常。

记者:超常发挥的话?

张恩华:超常发挥。

记者:可以战胜哥斯达黎加。在面对巴西队的这场比赛,你们心中是个怎么样的预想呢?

张恩华:跟巴西我想不会过多的考虑比分怎么样,最主要的是过程。咱们就集体作战,而且利用自己的优势、速度,也许能够偷袭成功。我希望是这样。

记者:这是第二场。对土耳其呢?

张恩华:出线了,一胜一平,出线了。当然是这么想了,其实是很残酷的。

解说:在随后的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场场皆负,一球未进,黯然而归。张恩华也没能实现出场比赛的愿望。

(字幕:2003年1月17日辽宁·大连)

解说: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如今的他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春节前夕,我们在大连空军疗养院里的一间病房里再次采访了张恩华。他因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正在这里接受治疗。

记者:世界杯结束,这个目标一个都没实现,你现在再回头看这几个目标,你会想什么呢?

张恩华:不是说一点机会没有,应该是机会还是有的,确实是我们在很多环节上没有做好,尤其最后阶段很多的应酬场面太多了,就感觉到好象这次来了跟上一次不一样就跟十强赛期间不一样,所以说到后边一个目标没实现。我感觉这算正常的。记者:世界杯三场比赛,你一分钟都没有在场上出现我们就在想,你在板凳上坐着会想什么呢?

张恩华:确实没想到一场也不踢,确实没想到,因为当时想自己准备也很充分。如果说从情理上讲,教练都知道,这种应该给安排踢,包括最后一场他们有的都是很放弃了,那种感觉。但是我还是始终想上场去表现一下,但是过去了,怎么说,就让它过去吧。

我还是一如既往去为国家准备着。我现在目前就是把自己伤养好,如果国家需要我,我还是义不容辞地去为国家队努力,去奉献。应该是这样。我想如果身体条件能允许的话,我还要打到下届世界杯,去德国再去看一看。

八、回访闪淳昌

(2002年6月29日播出的《与灾难打交道的人》片断)

记者:这个全都是?

闪淳昌:全都是,这些都是打捞上来的。

解说:8年来,他是中国灾难的见证人:1999年温州空难、1999年烟台特大海难,2000年武汉空难、2000年洛阳特大火灾、2000年江西萍乡烟花爆炸事故,2001年上海龙门吊倒塌事故,2002年"5·7"空难。面对灾难,他要查清原因。

记者:这个能不能确认是人为还是机械的原因?有一个范围。

闪淳昌:现在我还确实不好说。

解说:面对遇难者家属,他要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

闪淳昌:希望你们能够理解,能够支持,能够配合。

解说:面对一起又一起灾难,他有说不完的感慨和悲愤。

闪淳昌:为什么有些小煤窑老出事故?本来是应该关闭的,由于种种的私利而不关闭就成为一个事故源。

解说:他,是一个与灾难打交道的人。

(字幕:2003年1月19日北京)

解说:2003年1月19日,我们再次来到闪淳昌的办公室,他正准备出差。

记者:您还记得您最后一次出现场是什么时侯?

闪淳昌:恐怕主要的还是去年的"5·7"空难。记者:"5·7"空难。

解说:2002年12月,"5·7空难"原因公布,确认是购买了7份保险的张丕林人为造成的一起空难。作为这起事故调查组组长的闪淳昌向我们披露了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闪淳昌:这次空难的调查它是由国务院组织的全国各有关部门最有权威的专家进行调查分析的。它不是由北方航空公司自己调查更不是由保险公司来组织调查,而且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科技手段,也就是调查的科技含量是很高的。包括像张丕林登机前的一些反常活动,登机以后,我们通过仓音记录器,通过飞行记录器,以及通过飞机残骸,包括坐椅、地毯打捞上来以后的各种化验资料,么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调查才得出的这个结果。

解说:此外,2002年,闪淳昌和他的同事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频繁发生的矿难当中。

闪淳昌: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我们政府的有些官员成为那些私营业主的后台。你像南丹的"7·17"特大透水事故,包括这次你刚才讲的羊泉沟临汾的这些事故,这些实际上既有企业的这些私营业主和这些企业业主的责任、矿主的责任,也有地方一些官员们没有真正地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解说:过去的一年,也是新闻媒体介入特大事故较多的一年。正因为如此,被遮蔽的真相得以公开。

记者:昨天(1月18日)晚上我们节目又对山西临汾的羊泉沟煤矿的事故瞒报遇难矿工人数的事情作了跟踪报道。闪淳昌:对,事情我是知道了。

记者:因为我们的工作所以把这么多的黑幕揭露出来,是不是让你们感到你们的安全监督工作好象问题更多了。闪淳昌: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你们看南丹的特大透水事故,还有去年山西繁峙金矿的特大事故,包括这次临汾的这起事故,还有前些日子你们曝光的甘肃白银的一个煤矿事故,我们认为(曝光)这是好事,促进了、加强了我们安全生产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解说:闪淳昌还告诉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预防特大安全事故。近三年来,这类事故已呈下降趋势。

闪淳昌:借这个机会,我衷心祝愿我们全国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快乐、和谐的节日,祝我们全国老百姓平平安安过好春节。

【结束语】我们所选取的这些人物,无论是从年龄、经历还是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持。《新闻调查》每年这个时候做这样一期节目,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梳理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向这些有英雄精神的普通人所表达的一种深深的敬意。

【访问者】

制片人:梁建增 赛纳 张洁

编导:徐涛 王猛 何勇 李冰 胡劲草 耿志民 罗陈

出镜记者:王志 董倩 长江 杨春

摄像:陈威 栗严 陈强 王忠新 李卫华

录音:呼和 李宏卫

解说:姚宇军

统筹:杜晓静

制作:郑曼茜 张艳华

制片:姚志萍 魏安泰

监制:李挺 庄殿君

总监制:孙玉胜

【播出时间】

首播:中央电视台一套2003年1月25日(周六)21:15-21:55

重播: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2003年1月26日(星期日) 18:20-19:00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003年1月28日(星期二) 1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