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疑点 【关注】媒体披露疑似邱少云照片 陇南徽县老人锁德成:“看着有点像”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一张疑似邱少云生前的签名照片,出现在贵州桐梓县,93岁的老人陈大权是邱少云的战友,也是这张照片的保存者.照片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引起全国众多人的关注,为此,记者带着照片赴陇南徽县锁德成家请其辨认.  邱少云牺牲时的班长锁德成已经87岁,身体及记忆力大不如从前,经仔细辨认,他说"看着有点像".有点像的老照片,却让老人陷入长久的回忆--  1.一张老照片,真是邱少云吗?  2月24日,照片提供者是93岁的老人陈大权,在前往陇南的途中,兰州晨报记者联系到老人的儿子陈永忠.陈永忠介绍,知道父

  一张疑似邱少云生前的签名照片,出现在贵州桐梓县,93岁的老人陈大权是邱少云的战友,也是这张照片的保存者。照片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引起全国众多人的关注,为此,记者带着照片赴陇南徽县锁德成家请其辨认。

  邱少云牺牲时的班长锁德成已经87岁,身体及记忆力大不如从前,经仔细辨认,他说“看着有点像”。有点像的老照片,却让老人陷入长久的回忆——

  1.一张老照片,真是邱少云吗?

  2月24日,照片提供者是93岁的老人陈大权,在前往陇南的途中,兰州晨报记者联系到老人的儿子陈永忠。陈永忠介绍,知道父亲是邱少云的战友也是一次很偶然的事。

  “2015年9月份,我儿子在重庆打工双脚受伤,当时他的朋友龙西蜀将其送回家中。”陈永忠说,当父亲陈大权得知龙西蜀是重庆铜梁人时,就问龙西蜀:“你知道邱少云么?”“他家里还有没有人?”

  龙西蜀告诉老人家,他家就在邱少云家附近时,陈大权很兴奋地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

  对此,陈永忠称其当时并不知此事,然而,当父亲颤颤巍巍地从屋内拿出一沓泛黄的黑白照片时,陈永忠对父亲的说法确信无疑了。

  “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为留念,战友邱少云,1952xx”。这是邱少云半身照背面的题字,正面是一个帅气小伙的半身照。

  邱少云的照片,引起了位于重庆铜梁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注意,2016年春节前,馆长王成金专程赶到贵州桐梓,拜访陈大权老人。

  “我父亲和邱少云最早是一个班的,后来被调往不同的部队。”陈永忠转述当时父亲所说,后来部队重编时两人分开,父亲和邱少云做了和当时大多战士一样的事,双方交换了各自的照片留念。

  “我父亲不识字,所以他的照片后面没写字,邱少云识字,就在照片后面写了字。”陈永忠说,后来王成金馆长拿走照片请人鉴定,但一直没有回话。

  “我们最初在一个班,大约20天后被调往不同部队。”陈大权说,在一起时,训练、警戒很紧张,大家几乎没有太多交流。有一天,他与邱少云打招呼时,由于口音接近,邱少云主动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双方才有了进一步的交往。

  贵州媒体据此报道称,陈大权老人和邱少云双方分开后不久,上甘岭战役打响。

  “我们的目标,是拿下391高地,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在前面执行潜伏,我们在后面相距约百米。”陈大权说,美国人的飞机不断侦察、投燃烧弹,而燃烧弹溅出的残体,即使落在河面上也照样燃烧。

  据他说,邱少云所在部队,潜伏在河边一片草丛中。“我在半山腰,看得清楚前面的情况。”他说,敌人投下的燃烧弹,把草丛点燃,火光冲天。他说,当部队发起冲锋时,很多战友高喊“为邱少云报仇……”这时,他才知道邱少云牺牲了。

  老人回忆,上甘岭一仗打下来,部队伤亡惨重,他所在的班就剩下他一个人。“20多天,打到最后,没有水喝了,我和副班长就相互用缸子接对方的尿喝。”他说,最终,为自己充当弹药手的副班长,牺牲在帮他补充机枪子弹的途中。

  2.老班长锁德成:看起来有点像

  据了解,即使是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也无邱少云的照片,馆内的雕像及画像,是按其哥哥、弟弟模样创作而来。所以,疑似邱少云照片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全国各地的关注在情理之中,但照片是否就是真的邱少云,众多读者很是期待。

  2月24日,经多方努力未能获得陈大权老人保存的原始照片,兰州晨报记者将网上的照片经调整后打印出来,从兰州专程奔赴陇南徽县斩龙村找寻邱少云的老班长锁德成辨认照片真伪。

  24日16时许,记者赶到锁德成家,他家对面的山上还覆盖着前几日刚下过的春雪,老班长正站在门前晒着太阳。

  87岁的老班长,身板还算硬朗,但记忆力却大不如从前,因为耳聋,与人交流只能通过比划和“大声吼”。

  走进锁德成家院子里,在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堆前,等老班长落座后,记者拿出准备好的邱少云放大照片,老班长拿着照片显得很茫然,他似乎没有明白记者的用意,喃喃道:“老了,什么都不记得了。”

  然而,当记者大声问他“照片是不是邱少云”,他的神情有了明显的变化,又仔细地看了看手中的照片,认真说:“看起来有点像。”老人的回忆似乎在断断续续恢复,他看着照片指指点点:“看着有点像,我记得邱少云当时是平头,没有这么长的头发。”

  老班长再三端详着照片,当记者指着照片上邱少云胸前的两只钢笔时,老班长笑着说:“邱少云文化水平不高。他识字不多,和我一样,没文化,那时节照相,都会找个钢笔别上。”老人笑得很开心。

  老班长回忆道:部队在四川的时候,他还到过邱少云的家,并吃了邱少云妈妈做的饭。

  早在多年前,兰州晨报记者采访老班长时,老班长称他有一张和邱少云的合影,但被相关部门拿走后再未归还。“当时没那个条件翻洗或者复印照片,不然怎么也会留个底。”老班长说。

  3.两个残障儿子,他放心不下

  生于1930年农历正月初五的锁德成,出生时家里穷困潦倒,不久后他就被过继给了锁家,名字中包含着祖姓“成”字。

  1949年农历十一月,锁德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第十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三营九连二排六班。在简阳县的阳马河剿匪时,锁德成冲锋在前,勇敢战斗,荣立三等功,战斗结束后被任命为副班长。

  1949年12月底,邱少云被编入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三营九连二排六班,成了锁班长的战友。次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年12月,锁班长、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整编,第十军撤销,所属的二十九师编入十五军,与原十五军的四十四师、四十五师一同入朝作战。

  “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熄灭。眼看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被火包围却不能相救,你说心里是个啥滋味?”回忆及此,老班长泪流满面。锁班长最终和战友们仅用半个多小时就拿下了391高地。但在这次战斗中,锁班长被炸断了右腿,很快被转送到后方进行治疗。

  1952年10月12日,锁班长由于在上甘岭作战中的出色表现,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一等功臣”荣誉称号。从朝鲜回来后,上级部门安排锁班长在陕西省华阴县的“西北学校”学文化,后来把他安排到了徽县商业局工作,“我没有文化,算不来那个账,想了想就回家种地了,这个怨不得别人,是我自动离职。”

  24日,记者采访时,老班长的女儿因为前几日崴了脚,前往徽县县城看病去了,家里只有老两口和两个残障儿子,老人前年翻修的房子上,春联很是起眼。

  记者从徽县麻沿乡政府获悉,2016年,老班长各种抚恤有2.2万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逐年增加。“房子翻修了,逢年过节还有好多人来看我,还是党的政策好。”提及当下的待遇,老人竖着大拇指说。

  老班长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打出生就是残障,生活不能自理,为此,女儿招婿入门,老班长老两口及两个儿子都由女儿一个人照顾。

  “按农村的老算法,我都90了。”谈及此,老班长表情凝重,“该死了,但放心不下两个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