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温柔才不是他的本来面目

2018-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虽然<吃吃的爱>没有入围,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奖项,也不是主持人,但依然还是很有风度的来了,和小S斗着嘴,仿佛<康熙>再现--而时移境迁的是,

虽然《吃吃的爱》没有入围,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奖项,也不是主持人,但依然还是很有风度的来了,和小S斗着嘴,仿佛《康熙》再现——而时移境迁的是,小S已经从最火的女主持人退役下来了,而蔡康永,红过来大陆,与马东、何炅各执一方牛耳的网综主持人。

无论何时何地,潮流更替,康永永远是台上的人。

永远让你如沐春风,永远让你觉得温柔可靠,永远让你觉得渊博谦冲,隔着屏幕,你立刻可以闻到一个好人,一个聪明人,一个愿意以十足的善意对待世界的忠厚之人的气息,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人不喜欢。

喜欢康永哥的人太多,观众们喜欢他是谦谦君子和知性暖男,而朋友喜欢的是他的睿智淡定。马东说蔡康永是那种罕见的能“让自己开心,也让世界开心”的人,这样的人,通俗一点说,就是“情商高”吧。

就连我这种不远不近的人(见过几面长谈过两次),一想起康永哥,心里也是要大大地写一个“服”字,在为人处世上,他确实达到了某种至高的境界,几乎没有人讨厌他,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他最高妙的地方在于有一种气场能让周围人都舒服,也让人觉得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某次活动上我跟他同台,他听到某个娱乐号的创始人叫客户“爸爸”,他先是马上赞同了娱乐号的服务精神,但随之就拿他管客户叫爸爸开涮。

这个时代的孩子百无禁忌,管粉丝叫小老婆管客户叫爸爸叫妈妈是种幽默,但在老派人的世界里还是会略有不惯,但此时请注意康永哥的态度,他并不是反对,只是觉得有趣,而且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调侃一番——所以,他不招人反感,所以他获得了所有人的喜欢。

在我看来,让人喜欢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极少数情商高的人才能拥有,而蔡康永是其中一个。他行走在这人世间,既痛快地做了自己,又与人为善,热闹热络热切他不抗拒,能安住其中,笑着和应娱乐场上的风景,但你又分明感受到他的疏离与旁观,颇有点风露立中宵的意思——

是的,康永哥不光只有温柔这一个面相,绕到他身后,他还有冷静冷淡冷清的那一面,但凡与他打过交道的人,最开始无一不惊诧于他的冷。连他多年的搭档小S在采访里都对我说,

“我最欣赏他的冷漠,但是又很温柔的个性……他是温暖的,可是他实在又是一个很冷的人,然后他又很胆小,又很睿智,他是有很多复杂的个性聚在一起的人。”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广州淘金路的一个影棚,当时他要宣传他的新书,我写下了印象笔记:

如果不在《康熙来了》看到蔡康永,其实那情形还蛮怪的。

他个子不高,穿一件短短的军绿帆布袄,深蓝牛仔裤脚高高卷起,露出里面桃红柳绿的电子公仔,头发里夹着白色发片。

拍片无论拍到多晚,他在镜头前都是一幅电力充足的样子,笑起来依然是个顽皮少年,说话时完全变成一个冷峻的智者,任何一个二分的问题抛过去,他必然慢条斯理地抛出一个答案,不用整理,直接放到印刷品上就是一篇上乘的文章。

“你建议男人对女人说实话吗?”我问。

他淡淡答道: “我从来都不认为所有人都能承受实话,所以我不建议我们跟所有人都说实话。”

和真正的喜剧大师在台下都是沉默寡言的人一样,励志温柔的康永哥在台下是个冷静淡漠的人,偶尔还带着一些难以察觉的嘲讽与不以为然。

去年冬天我在台北又采访他和小S,聊起此生还想问上帝要一点什么恩赐,他的回答是:突然而毫无预警的死亡,猝死……

嗯,也还是真是蛮冷的……

他最新的搭挡和知已是马东,马东对他的评价跟小S也像:

“各位朋友,都是从镜头前熟悉康永哥,都折服于他的教养、阅历、学识、心胸,以及体面温和的处世态度,都会说他是一个温柔的人。

但在我的私下交往之后,却发现,温柔其实只是康永哥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在温柔底下,是康永哥讲原则、通世故的冷峻坚持。”

请注意,马东同样用了一个词,叫“冷峻”,什么叫冷峻,冷峻就是不苟言笑拒人于千里之外,是的,他是那个就算与小S做了十年节目,也不会坐一辆车回家的人,他十分努力地保持着和这个热闹的世界的距离,来确保他的独立性以及他的空间。

但我也十分肯定地认为,也恰恰是他的冷,才成就了他的暖。

冷是真的冷,暖也是真的暖,也正是因为与世界保持了足够的距离,他才有能量营造他独有的康永式的温柔,不是一时一地的和善,而是海阔天空的包容与理解,像爱玲说的,因为懂得,才有慈悲。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而蔡康永比鲁迅先生幸运一点,困顿倒不至于,但从小目睹了时代的漫天火光,也自是惊心动魄。

一个早慧而聪敏的孩子眼看叔叔伯伯从大上海那鲜花烹油的十里洋场流落到荒凉小岛之上,“蔡公馆”依然有络绎不绝的访客,但聊的都是从前的金粉银沙:

他们在饭局上牌局上消磨最后的虚荣与韶光,“我一方面觉得人生很残忍,一方面也看到人生很容易糊弄。”(摘自2004年3月CHEERS杂志《蔡康永——反着看他,就对了》)

出身世家的好处就在这里,见识过各色轰轰烈烈的风流人物,看来看去,也不过是人而已;过早地盘恒应对,熟捻一切人情世故,也明白不过是些规则而已。

在活过的前五十多年,也曾意气风发,学生时代当班长,选学生会主席,演京剧,出尽风头,也曾略受打击,尝试过被学校开除;年轻时颇为尖锐刻薄,留完学回来对着传媒大佬说,”“我才不要跟你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人来往”,大佬看中他的少年意气,拉他当了属下;也曾咄咄逼人,毒辣到底,人家请他评论杂志,他用了四个字“人欲横流”,结果还是做了这家杂志的中文版总编辑……

1990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导制作专业回来,做过无数份工作,当过电影老师,写过影评,白先勇曾托他撰写《最后的贵族》剧本,进过邵氏,辅佐过许鞍华拍《客途秋恨》,当过电台总监,后经主持界女王张小燕提携,开始主持各种电视节目。

2004年,他碰上了当时已经过气的女星徐熙娣(小S),两人共同主持搞笑综艺访谈节目《康熙来了》,一红就是十年;2014年正式北上大陆,假《奇葩说》成话题人物,成为少数几位能红到大陆的台湾综艺主持人,一年倒有小半年生活在北京……

“主持过一些节目,写过一些东西,讲些话,安慰或者伤害一些别人。”

最终得到的结论是:

“很确定自己是不重要的,很确定自己是不重要的,很确定自己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是一个有才华的男人与自恋小我之间的殊死战斗,世界当然不曾薄待于他,但他也终于没有成为他想象中的自己,于是乎在看破红尘中终得谦逊,于幻想破灭之际早悟兰因,在热气腾腾的嘈杂世事里慢慢把自己琢磨成了这么一个独特而丰富的蔡康永——

既温柔而冷峻,既晦暗又光明,懂得这世间所有沟沟坎坎微茫飘渺之处,更知道找寻这无意义中的意义,于无限冷峻拿捏出了温柔真正的含义——爱这个冷酷的世界,也许才是活着的全部意义。

所以,温柔当然不是蔡康永的本来面目,冷峻才是,或者说冷峻不是蔡康永的本来面目,温柔才是。

正是这一正一反,一亮一暗才构成这个丰富的有趣的蔡康永,活成了这世间最通透最包容的人——不知道原谅什么,诚觉得世事皆可原谅,像他喜欢的诗经里一句话:若得其情,哀矜而勿喜。

我们喜欢他,是因为他确实对这个世界抱着极大的理解和善意,而这善意就来自于温柔和冷峻,“温柔”是因为慈悲的体恤,而“冷峻”是因为我们需要跟这个世界保持一点距离,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知道更多的真相。

什么叫做高情商?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和世界相处的模式——若喜若悲,哀矜其情,十分冷淡才能存下知已,独沽一曲才能安度余生。

马东感叹自己不如康永:

“我只能教人好好说话,只有康永哥才能教人情商。”

他说了九分钟,把他眼里的康永哥说得清清透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