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简历 【艾思奇】一位历经坎坷的坚强老人访艾思奇夫人王丹一

2018-0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们经常听于老讲她有一表姐,王丹一,是艾思奇的夫人,她们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到延安.早就闻其名,但未见其人.去年5月16日,于老策划了1个为90岁老人过生日活动.她们是李昭,王丹一.汪志馨.于今,李昭因身体不好没有来.参加祝寿的有胡启立夫妇等人.在这次聚会上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著名的艾思奇的夫人王丹一.92岁,思维依然敏捷,精神矍铄.于老在主持宴会上介绍了她:"她是我的表姐,一起到延安,她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艾思奇是她的老师,她很尊敬和佩服他,谁知道他们好上了."92岁的王丹一声音宏亮,底

我们经常听于老讲她有一表姐,王丹一,是艾思奇的夫人,她们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到延安。早就闻其名,但未见其人。去年5月16日,于老策划了1个为90岁老人过生日活动。她们是李昭,王丹一、汪志馨、于今,李昭因身体不好没有来。

参加祝寿的有胡启立夫妇等人。在这次聚会上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著名的艾思奇的夫人王丹一。92岁,思维依然敏捷,精神矍铄。于老在主持宴会上介绍了她:“她是我的表姐,一起到延安,她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艾思奇是她的老师,她很尊敬和佩服他,谁知道他们好上了。

”92岁的王丹一声音宏亮,底气十足,一说话就语出惊人,满口的哲学语言。她说,我们一到就问我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我们没有回答出来。她又说,艾思奇也是与青年工作有关的,1949年他是第一次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的代表,艾思奇同志在中华全国青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在456张有效选票中得票455张,与当选为青联主席的廖承志得票数同为第一。

他还是全国青联筹备委员会的成员。

王丹一,一位具有理论功底而又气度不凡的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天得知中央科教台要播出4集文献记录片《一代哲人艾思奇》,于是我决定去看望这位令人尊敬的大姐。

今天,我们来到了南沙沟小区6号楼3门6号。我们一进她的房间,王丹一正在接电话,接着是电话不断,也许是昨天播了艾思奇的专题,亲朋好友们纷纷电话问候。乘她在接电话之际,我们环顾了她的会客室,四周挂着艾思奇的照片,有从青年到中年,其中有一张放大的照片,是王丹一亲自照的,最为表现他的神态和气质。会客室阳光明媚,我们在这里开始了交谈。

我说,我们在去年五月见过您,我们一起为您过生日。她说“我年龄大了,忘事了”。我作了自我介绍,并说,我听于老介绍,您这么大的年纪了,一直在收集和整理艾思奇的资料,我们很敬佩您。她即刻谦虚地说,我与我妹妹相比,一事无成。于是,她给我们讲起她的坎坷经历。

背叛家庭参加革命,来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学习。

1919年,王丹一出生在江苏1个富裕家庭,出生不久,她随爸爸到山西。1935年初她在山西参加了革命,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到工厂组织群众抗日反蒋,用爸爸给的和所得的压岁钱,在家中秘密印刷革命宣传品,为狱中同志送情,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募捐……。

后来,组织被破坏,领导人被捕,供出于今(胡克实的夫人)与王丹一两人。1935年,王丹一逃亡到北平,考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正值北平的形势风起云涌,王丹一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这时期,王丹一读到了艾思奇的作品《大众哲学》。抗战爆发后,她拒绝爸爸让去大后方考大学,毅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她与于今到达“革命摇篮”延安,进入陕北公学二期十四队学习,不久即入党。

1939年6月底,陕北公学分校结束了,七八百人即将开往前方。他们唱着成仿吾校长写的校歌“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前线!……”,歌声嘹亮,准备奔赴抗日战争最前线的晋察冀边区。浩荡的队伍分作5个梯队行进。

到达延安那天,正是“七七”抗战两周年。人困马乏,离宿营地还有10几里路,也没能聆听朱总司令在南门外广场作的报告。继续前进,暮色降临,夜宿桥儿沟。总队部下达命令,休整数日再向前方进发。不料第三天,梯队又来一道新令,要调三四十人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

当时,男生有田家英、庞季云、廖盖隆、李言(李蕴章)等,女生不到十个,其中有王丹一。大家出乎意料,心情激动,却又有些想不通。本来么,热血沸腾的青年人,谁不愿奔赴疆场,杀敌报国呢?!

领导摸清思想情况,马上进行个别谈话。最后支部书记吕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根据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中央决定把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人组织起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是为了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

陕公根据中央决定,也抽调一部分人到马列学院去学习,尤其是高三队的同志,是公开的共产党员。高三队又是模范连队。你们这次去马列学院学习是党的需要,要服从组织决定,希望你们不要辜负党的信任和重托。”

1939年至1941年王丹一就读于马列学院四班。1941年7月2日进入改编后的马列研究院,在宣教研究室学了2个多月,直至学院结束。入学后王丹一读书的愿望愈加强烈,如饥似渴,她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除了学习《资本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拿破仑第三政变记》……,节假日她常在学校附近三面环水的半山坡一块大石头上度过。

这块大石头因三面环水,大家戏称为“巴尔干半岛”。在这儿,她温习功课,读了世界文库,认识了莎土比亚、雨果、巴尔扎克,熟悉了他们笔下描写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看到1个矛盾更为尖锐,斗争更为复杂的纷繁世界,开阔了眼界。

在马列学院王丹一还是文娱骨干。1940年5月5日是延安马列学院建院两周年,又是马克思诞辰122周年纪念日,学校决定演出高尔基的名著《妈妈》。俱乐部主任王玉清找到她让她参加《妈妈》的演出,并担任主角。王丹一急忙推辞。

王玉清耐心解释说:“演出高尔基的《妈妈》是为了纪念马克思的诞辰和马列学院两周年。参加演出高尔基的名著,本身也是很好的学习。”王丹一无法推辞参加了演出,当时是马海德的夫人苏菲给她化装的,用一条棉裤围着她瘦小的身材,用一床布被面做成裙子,想方设法把她装扮成1个俄罗斯受苦的老妇人。

当演到警察来抓儿子时,她一下子扑过去,抱住儿子,泪水自然地流下来,呼喊着:“放开他!放开他!”当演出结束,导演握着她的手满意地说:“小妈妈,蛮好,蛮好。

”第二次演出也在1940年,为了纪念苏联的十月革命节,当时德国法西斯正疯狂地侵略苏联,莫斯科危在旦夕,为了声援苏联人民神圣的卫国战争,学校决定演出“马门教授”,王丹一演马门教授的妻子。

当时因为学习紧张,王丹一不愿意参加演出,还找到了院长洛甫。洛甫同志说:“要学好马列,也要演好戏,1个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是绝不会退缩的。导演认为你合适,就要勇于承担呀!我看你定会胜任的。”在洛甫的鼓励下,王丹一很好地完成了演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