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平江油 记麻江县教育局局长胡晓平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地处黔东南州西部的麻江县,是全国挂名的贫困县.但就在这片古老贫瘠的土地上,却结出了一串串教育硕果,全县各乡镇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教育,最引人自豪的是一批又一批贫困孩子从这里走出去,而这一切,无不凝聚着麻江县教育局局长胡晓平的心血与汗水.胡小平说"学校面貌一天不变,麻江的教育谈何发展,人民群众如何满意"胡晓平,今年43岁,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县政府办副主任.杏山镇镇长.政府办主任.2007年1月,胡晓平调任县教育局局长,朋友调侃他当选管人最多的局长,他自

地处黔东南州西部的麻江县,是全国挂名的贫困县。但就在这片古老贫瘠的土地上,却结出了一串串教育硕果,全县各乡镇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教育,最引人自豪的是一批又一批贫困孩子从这里走出去,而这一切,无不凝聚着麻江县教育局局长胡晓平的心血与汗水。

胡小平说“学校面貌一天不变,麻江的教育谈何发展,人民群众如何满意”

胡晓平,今年43岁,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县政府办副主任、杏山镇镇长、政府办主任。2007年1月,胡晓平调任县教育局局长,朋友调侃他当选管人最多的局长,他自己也为能服务全县的教育事业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可是,一个月的实地调研下来,他的心沉甸甸的,脸上惯有的笑容不见了。这是学校吗?残墙断瓦破桌椅,杂草丛生纸满地,低矮的平房和破旧的危房,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一切都让他感到意外、茫然,更感到触目惊心。

临危授命的他在局班子会上动情地说:“看到学校成这个样子,我为学生而心痛,全县的学校面貌如果不在我们手上得到改变,我们拿什么去向领导汇报?拿什么去向群众交待?”

他和局领导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带队组成专班,分别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逐村逐校逐点的对130多所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重点了解排查了学校的危房校舍,掌握了全县学校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采取整治措施及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做好了周密的准备工作。

同事说:“他有超乎寻常的胆识与魄力,他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汗水”。

为了践行自己上任之初的誓言,他跋山涉水,历尽酷暑寒冬,全县每一个乡镇每一所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与足迹。常跟随他一起下乡的同志都记得,他不管到哪儿,总是随身背着一个包,他从不要别人碰,因为包里有他的几件“宝贝”,其实也就是全县教育情况简介、计算器和笔记本之类的。

他最看重的是笔记本,那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在每一所学校了解的情况,以及对全县中小学校调研后所写的意见、建议。同志们总感觉他好像每时每刻都有着充沛的精力,为了争取省专项资金,有多少次他当天往返200多公里赶到贵阳,又凌晨一二点回到麻江。当同志们第二天在办公室见到他时,都觉得不可思议,好像他是“铁人”一样。

自贵州省“两基”被确定2009年迎“国检”后,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上。经过他多方努力,麻江县近几年投入教育的资金连年攀升,学校办学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7年以来,他积极争取大量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抓住国家重点投入各项教育工程的发展机遇,启动和完成了2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寄宿生达3000多人,为黔东南州小学布局调整创造了典型的“麻江模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和省、州领导的肯定,使麻江县的基础教育得到突破性发展。

教师说:“麻江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关键在教育局长的创新意识”。

胡晓平清楚地知道,工作思路与创新是麻江教育转折的关键,是麻江教育前进的标杆,是麻江教育腾飞的翅膀。

2007年上任伊始,他就响亮地提出了“夯实内部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和“不甘落后,自强不息,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麻江教育精神,2008年确立“强化常规管理与改革创新”的教育主题,2009年又确立“规范化建设和质量提升年”教育主题。

在学校内部管理上,胡晓平说,要办好农村基础教育,首先是要提高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素质。他千方百计地争取资金,先后组织选派了全县中小学正副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15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州、县级的素质提升培训;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著名的教育专家前来麻江进行讲座、培训。仅在全系统信息员培训上,就已先后邀请省、州新闻媒体专业人士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的业务素质培训会。

在小学寄宿制试点工作中,胡晓平说:“与其把教师派到下面支教,不如把下面的学生请进来”。2007年5月,麻江县小学寄宿制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后,胡晓平同志除了必要的会议外,几乎天天都是在深入基层山区小学调研。

征求学校意见,征求教师意见,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确保得到最纯实的数据和想法。2008年,在胡晓平的组织下,县教育局拟订了《麻江县农村寄宿制小学规划方案》,远期规划力争至2015年能撤并实施寄宿制工程的学校全部建立为寄宿制学校。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胡晓平同志的思路是,不仅要让校园环境优美,更要让校园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地让校园里的每一寸地方都会“说话”。如今,走进麻江县的每一所校园,昔日的旧貌荡然无存,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在字画、民族画等各种学生作品的精心点缀下,教室里、寝室里、走廊过道能展现师生才华的地方,均像一本本学生文化百科全书。

2009年5月,麻江县荣获“贵州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县”称号,下司民族中学和谷硐小学分别获得“贵州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称号,麻江县因此获得了“贵州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县”殊荣。

2008年,虽然受凝冻灾害的肆虐,麻江县中小学仍新增州级环境育人先进学校10所,现全县创建州级环境育人学校已达到19所,居于全州领先水平。2008年麻江县被推选到全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2007年7月,麻江县率先在全省开通了贵州省基础教育管理网和麻江县教育局电子政务网。基础教育数据资料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网上管理,教育局与全县乡镇以上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网上办公;2008年1月,开通了麻江教育网,教育信息平均每天更新至少5条,点击率平均每条达200次以上。

教育局办公室吴本恒深有感触地说,在胡晓平的身边工作,不管在教育系统的哪一方面,哪一岗位,他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都有比较新颖的方法,因为,比起很多同志而言,他更善于观察,更善于思考,更善于努力。

群众说:“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没的环境是校园,现在的学生太享福了”。

如今,麻江县各乡镇一幢幢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所所漂亮的学校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麻江大地上竞放光芒,百余所历经沧桑的老旧学校在他的手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短短几年间,麻江县形成了适龄儿童少年由“上得起学到上得好学”的历史性巨变。

循着胡晓平曾经走过的路,再也看不到了发黄照片上的残墙破瓦,再也没有了那种为学生而心酸、心痛的感觉。因为,全县的校园环境日渐靓丽:大部分学校拥有了规范、标准的教学实验综合楼,全县9个乡镇中学的住宿学生都住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公寓,学生都能在干净、优雅的食堂餐桌上就餐。

学校教学装备也随之改善:中小学校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逐渐被幻灯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取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短短几年间,麻江的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考成绩2008年来连续两年跃居全州首位;高考质量稳步提升,2009年,全县二本以上上线数达到了300人,创麻江县历史新高。六堡女校孙明驱老师获全国“十佳”小学外语教师殊荣,景阳中学高华方老师被媒体誉为“最牛家访老师”;全县“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7—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

5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8.59%,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1.

89%,农村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8.61%,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达到了国家2000年标准,并严格按要求进行管理和开出实验。实现了民族教育由以普及小学教育为主到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的新跨越。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民族报等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竞相聚焦麻江教育……

在近些年的工作历程中,胡晓平先后被授予黔东南州先进教育工作者,麻江县首届“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麻江县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优秀科级干部等荣誉称号,省、州电视台和其他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他自嘲太多的荣誉就象是大山一般压得喘不过气来,他说自己所做的一切与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以后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

对于麻江教育事业的未来,胡晓平踌躇满志,在他的心里有着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等待着他和他的同事们用汗水和智慧继续描绘……(转至《贵州民族报》2009年9月14日第二版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