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炎车祸 评论:曾培炎出车祸 为何伤愈之后才见报?

2017-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月26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作了报道.有一个人出现在电视画面中,没有引起一般人特别的注意.可是<北京青年报>第二天为此专门发了一篇消息:<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1月遇车祸现已伤愈>.消息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今年1月中旬在东北考察煤矿资源枯竭地区沉陷问题并慰问煤矿困难职工途中遇车祸受伤.昨天,在中央电视台十六届二中全会的电视新闻上出现了曾培炎的画面.据悉,曾培炎目前已基本痊愈,在即

2月26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作了报道。有一个人出现在电视画面中,没有引起一般人特别的注意。可是《北京青年报》第二天为此专门发了一篇消息:《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1月遇车祸现已伤愈》。

消息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今年1月中旬在东北考察煤矿资源枯竭地区沉陷问题并慰问煤矿困难职工途中遇车祸受伤。昨天,在中央电视台十六届二中全会的电视新闻上出现了曾培炎的画面。据悉,曾培炎目前已基本痊愈,在即将召开的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仍将按惯例作计划报告。”

这明显是一条迟到了的消息,尽管巧妙地找到了一条很近的新闻由头。我特别留意到这一点,不是挑剔或是称赞这家报纸的操作,而恰恰是因为:国家高级官员身上发生的类似事件,长期以来绝少报道。这种不符合新闻规律的现象,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考虑或纪律,但都是信息封闭、信息控制的结果之一。

车祸就是新闻,昨天有一位当街卖菜的大爷被车撞了都是新闻,国家计委主任出了车祸岂能不是新闻?而偏偏是卖菜的大爷被车撞了当天就能见报(晚报),国家计委主任出了车祸一个月伤愈之后才见报,这反映了什么呢?总是反映了某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人群的报道盲区或禁区吧。这与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要求的新闻报道原则是有距离的。

的确,现在一些地方的党委和领导自觉提出,要媒体多报道群众,少报道领导干部的活动。这是给新闻媒体松绑,或者说是新闻改革的一个举措。但是,这不意味着作为读者的人民群众不关心、关注领导干部,也不意味着新闻媒体不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关心、关注。这种关心、关注和对这种关心、关注的满足,本身是民主的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民的当然权利。

对于人民来说,领导干部千篇一律的视察、参观、剪彩,乃至开会,都可能不是新闻,有的可以说是“假事件”(外国传播学者的一个学术定义,不含褒贬)。但是,落在谁身上都是真的“事件”和真的新闻的事儿————车祸,落在他们身上也当然无疑义地是新闻。一个高级领导干部车祸受伤的漏报或者封锁,可能是很小的事,但是领导干部身上的普通新闻不能像其他新闻那样及时报出来。

实际上,与充斥于报端和电视屏幕的领导干部的身影同时存在的,恰恰是报端和屏幕之外领导干部报道的盲区(或是禁区?)。在减少充斥于报端和电视屏幕的领导干部的身影的同时,也应该同时消灭那些报道的盲区(或禁区?)。

人民对领导干部的关心、关注,永远是正常的。除了因为新闻的显著性这一规律之外,领导干部比别人更多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新闻改革的一个内容,我看,就是把新闻当成新闻,把不是新闻的别当成新闻;把读者关心的当作新闻,把读者不关心的别当成新闻。(马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