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不为人知的秘密 导演夜夜是新郎【图】

2018-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期<贵圈>,腾讯记者深入横店影视基地,遍访多位制片人.副导演.演员.经纪人,在了解他们工作性质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少在幕前很难见到的故事.剧组规模大小不一 场工都是同乡按地域抱团几百人凑在一起,动辄就要三四个月一起吃一起睡.在这期间,剧组犹如一条生产流水线,每个职位都是人尽其用,各司其能.如果一切都高度配合,自然拍摄效果上成;但倘若其中一环掉了链子,可能导致的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剧组中,大大小小的工种有几十个.每一部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剧组人员各司其职 光职务名称就有几十个剧组

本期《贵圈》,腾讯记者深入横店影视基地,遍访多位制片人、副导演、演员、经纪人,在了解他们工作性质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少在幕前很难见到的故事.

剧组规模大小不一 场工都是同乡按地域抱团

几百人凑在一起,动辄就要三四个月一起吃一起睡。在这期间,剧组犹如一条生产流水线,每个职位都是人尽其用,各司其能。如果一切都高度配合,自然拍摄效果上成;但倘若其中一环掉了链子,可能导致的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剧组中,大大小小的工种有几十个。每一部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

剧组人员各司其职 光职务名称就有几十个

剧组里都有什么人?如果你曾留心过影视作品的片尾字幕,那么对“制片”、“统筹”、“副导演”这些称呼肯定不陌生。但他们具体都负责什么,到底怎么分组你可能就搞不太清了。

通常,按照职能来分,一个中等规模的剧组包括以下几类:

制片组设有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财务人员、剧务及后勤保障人员等。

导演组设有导演、副导演、场记、动作导演、特技导演等。

摄影组设有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

美工组设有总美工师、美工设计及服装、道具、化装等小组。

录音组设录音师和录音员。

无论你是为剧组投钱的大人物(出品人),还是为剧组做搬运的小人马(场工),哪怕就是端茶送水的(茶水),只要为剧组进行了服务,都可以在片尾字幕上找到对应的职务名称。

剧组规模差距大,小组几十人 大组近千人

《赤壁》剧组全员近千人,马队就200多人

一般剧组有多少人?据一位长期奔波于各剧组之间的制片人小夏(化名)介绍,一般中等规模的电视剧剧组,能有工作人员140-150人,古装剧的人员会更多些。

“也有少的、或者不正规的,我听说过的最少的一个组,总共算下来就80人。”小夏说道,“当然,人少了活儿却少不了,他们很多人又得当助理又得干场务,全是一人兼数职。”

那大的组能有多少人呢?实际上,剧组人多的时候可以达到几百人,尤其是那种史诗级的巨制,更是能达到上千人。

据电影《赤壁》的监制胡晓峰介绍,当时他们整个剧组,最多的时候有近1000人。甭说人了,光剧组的马就有200匹。“有200匹马就意味着还得有200位骑手,这么大规模的马队至少得由10几个工作人员管理。”胡晓峰说道。

而据当年探过班的记者回忆,《赤壁》剧组的阵势甚是空前,“我亲眼见到,剧组用卡车拉人,都是十几卡车十几卡车的拉,而且每个路口都有剧组的人指挥交通,以免阻碍道路。”

场工按地域分帮派,一组人都是同乡

但不管是几十人的迷你组,还是近千人的超大组,对于那些长期蛰伏在横店以“混剧组”谋生的人来说,他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竞争上岗”。

据腾讯娱乐记者了解,目前这些横店务工人员大多以“抱团”的形式存在,由包工头统一负责。按照不同地域划分,所以你在剧组常常听到“河南帮”、“河北团”等称呼。

剧组中的这些场工基本都是同乡,十分抱团

某剧组场工向我们解释:“这些人基本都是老乡,包工头是哪里人,他底下的成员就是哪里人。打个比方,就是村里某个人出来打工入了这行,觉得能赚钱,就回去把村里人都接出来一起干。”当包工头和剧组谈下工作,便拉着所有兄弟一起进组。

这种“抱团”的机制自然有好有坏,一方面工人心齐,团队执行力极高,大大保障了剧组的拍摄进度;但另一方面,一旦双方发生矛盾,包工头带头走人,那整个剧组将会瞬间瘫痪。

此外,有些大剧组会同时聘用几个外包团队,因为抢活起纷争,或者因为帮与帮之间合作不愉快而发生口角的情况时常发生,“这种事儿多了,见怪不怪了。”经纪人小高说道。

制片人忍气吞声是常事 还要半夜起床抓小偷

综合介绍完剧组的整体情况,接下来,我们就挑几个比较重要的职位和大家聊一聊,首先便是剧组的“CEO”——制片人。

所谓制片人,其实就是负责整个影视剧项目的管理工作。如果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找钱、找剧本、找演员、找拍摄班子,拍摄完了还要找人买片子的那个人。所以说,制片人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当得了,上要理得顺领导,下得管得住小人,情商和智商都得高。按理说,他们掌握着整个剧组的生杀奖罚大权,地位应该高高在上才对,可在这次探访中,腾讯娱乐记者却屡次听到了有关制片人的委屈事。

遇到演员耍大牌,大boss也得忍气吞声

在剧组拍戏,动辄待在一起两三个月,明星大腕也多,难免会出些幺蛾子。某位演员就讲了这么一段故事:“一次,某个剧组因为拍摄进度慢了,眼看女主角的合约到期,可最后一场戏还没拍完,剧组希望她能够多待两小时。但演员却死活不同意,说超期就一定要加钱。最后,急得该剧制片人差点给她下跪。”

古装戏的服饰十分讲究,拍摄成本也更高

制片人老幺也向记者讲了自己遭遇过的奇葩事。一次古装戏拍摄,工作人员将做好的戏服拿给某过气的台湾美女演员,她却说这个颜色不适合她。“人家说这个颜色就没有女人能穿着好看。”好说歹说都不行,于是老幺只好按照这位女演员的要求,让人连夜找裁缝再去做一套她喜欢的颜色。

第二天,拿到戏服的女演员可谓欢天喜地,老幺原以为剧组能够顺利开工,没想到她又拒绝吊威亚。“没事,我们有替身。”老幺向女大牌解释,但该演员依旧不领情:“要是替身穿了我的这身衣服,我可就不能再穿了哦。”迫于无奈,老幺只好让裁缝再连夜做了一套一模一样的戏服给替身。

到了第三天,所有装备一切就绪,终于开始了顺利拍摄。眼看替身已经吊了上去,没想到,前来探班的记者来了。眼看如此场面,这位女大牌对剧组怒不可遏道,“怎么能让替身去演呢,我的戏从来都是我亲力亲为的。”结果这位女大牌在众记者面前上演了一出敬业搏命的好戏。

职权被导演架空,还要半夜抓小偷

除了受气,制片人也得严防贪污和偷盗。实际上,在剧组里面黑钱的事情常有发生。据剧组宣传小蔡说,比如负责找外景的外联制片,人家要一万一天,他就说回来找剧组要两万,“这种事不稀奇。”小蔡的话透着一股子稀松平常。“一般这种事制片人那个级别的肯定不会知道,也没法管。”

当然,这其中也有个例,记者在这次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个制片人抓小偷的故事。

影视公司老板老汪,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十几年了。原本科班导演系毕业的他,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人脉的积累,渐渐转型当起了制片人。身价过千万的他,依旧难忘那次亲自抓小偷的经历。

于正认为,制片人是全剧组最糟心的职务

当时,作为投资人之一的老汪,自己担当了那部电影的总制片人,“因为抹不开面子,再加上也确实管不过来,剧组里的事基本是导演一人说了算。”老汪说道,“我当时就等于被导演完全架空了,手上没实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导演把制片主任、财务等老汪带来的人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不光如此,剧组方面也经常预算超支,屡次找老汪要钱。老汪开始警觉,便偷偷查起了剧组的账本。“我发现组里每天的汽油钱能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倍。”一种有人偷油的想法开始在老汪脑子里打转。

于是,老汪准备亲自去捉偷油贼。深夜,他找来一辆破夏利,埋伏在了剧组用车周围。“一宿啊,我就窝在那个夏利里面。”终于,随着小偷的出现,他擒住了这个从剧组车里偷油的贼,而令老汪意外的是,这个人正是剧组的司机。

后来老汪回忆称,“其实不是在乎这俩油钱,主要是整个剧组的风气太差。全组人都拿我敲竹杠,我肯定受不了啊。”

制片主任自嘲爹妈同体 为助理讨公道反被开除

如果说制片人等同于CEO,负责给组里拉钱,那掌管财政大权的制片主任就相当于“CFO”,主要就负责花钱。剧组中的每项开支,都需要制片主任签字过目,花多少、怎么花,需要严格把控。除此以外,他还要协助制片人,保证拍摄进度、处理演员关系。采访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制片主任超哥。

制片主任主管协调,哪出事都得管

对于制片主任来说,每天都有打不完的电话

超哥是河南人,2000年左右跟着老乡一起来横店谋生,“做我们这一行基本都是熟人领进门。”从搬凳子搬设备的场务做起,超哥在横店摸爬滚打十几年,硬是从临时工熬到了现在的制片主任。虽然头衔变了,但是工作任务还是一如既往的琐碎跟繁重,用超哥的话说,“我们就是得既当爹,又当妈。”

倘若要用两个专业词汇来形容超哥工作的话,那就是“把控”跟“协调”。如果整个剧组是艘前行的船,制片主任就是舵手,如何正确掌握好方向、进度,不让这艘船中途撞上冰山,而安稳地行驶到杀青,是超哥每天睁开眼就要思考的第一要务。

“说白了,其实就是沟通,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在我们采访的短短20多分钟里,超哥的电话铃声响了不下4、5次。每次超哥都会不好意思地腼腆笑笑“我接个电话啊”。然后一路快走到旁边,干劲十足地在电话里指点工作。

我们问超哥有没有算过一天要接多少电话,超哥说自己也记不清,反正很多。“因为要负责协调嘛,所以各种事情都有。演员有没有到位啊,换场景地架机器啦,都得盯着。”一个月下来,电话费就得7、800百,“有时候跟家里人都说不了那么多的话,在剧组讲太多,回到家反而不想开口了。”

为小助理讨公道反遭开除

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常年以往,超哥见到的、听到的八卦轶事也不少,其中不乏一些演员跟幕后的冲突。超哥就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制片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各部门关系

在拍某部戏的时候,某女演员嘱咐助理去买皮蛋鸡肉粥,助理遍寻周围店家,就是找不到,只得买了皮蛋瘦肉粥回来交差。当助理把热粥端给女演员时,该女演员伸手就把粥扣到了助理头上。

“滚烫的热粥啊,助理一下就给烫哭了。”超哥说道,“当时剧组的制片主任看不下去,就上去帮着助理说了两句。”可是没想到这一帮忙可算是惹祸上身了,女演员嫌制片主任多管闲事,不仅不听劝,反而不依不饶一状就给告到了制片人那里,还撂下狠话,‘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鉴于当时拍戏已经拍了一大半,虽然知道是女演员蛮横无理,考虑到拍戏进度以及换角的成本,制片人还是将制片主人给炒了鱿鱼。

说起这些事,超哥一脸无奈,“做我们这一行,想要置身事外根本就不可能。和事佬一点都不好当。”

演员副导演夜夜能当新郎 人前低调人后风光

此次探访中,记者从几位受访人那里不约而同地听到一句话,要说一个剧组,最春光无限的,就应该是演员副导演了。演员副导演到底负责什么?他们到底怎么了?也成为记者的兴趣点。

谁能上戏?演员副导演说了算

女演员为了上戏,甘愿接受副导演的潜规则

顾名思义,演员副导演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作品挑选演员,相当于剧组的“HR”。从主角到配角,从特邀演员到群众演员都是演员副导演的工作。要挑出既符合剧本要求,又便宜划算的演员,其实并不容易。

“演员副导演身边可多人围着了。”一位长期跟组的演员宣传小齐跟记者说道,“尤其是那些五六线的小演员。她们如果半年接不上戏,可能真的就揭不开锅了。所以得维护着跟演员副导演的这层关系。”

而记者也从另一位演员经纪人处了解到,“孝敬”演员副导演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给回扣,“比如你一集一万,两千要返给演员副导演,要不人家之后就不找你了。”

除了拿回扣,剧组中流传的那些桃色绯闻也往往和他们有关。“只要他们想,演员副导演们的桃花缘就是整个剧组最多的。”现场制片人小光一边说一边对记者使了个眼色。

据他讲,前两年有一部备受瞩目的贺岁片,在开拍前的一个月里,该片演员副导演几乎夜夜当新郎,每天都换姑娘陪床,“之后随便给人家安排个角色就好了。”小光补充说,“实际上这个圈子里很多姑娘都不太在意这些,双方都得到了利益就好。”

开拍前是爷,开拍后变孙子

演员副导演在催促群演去片场等候

又能当新郎,又能赚外快,听起来演员副导演确实是个难得的肥差,可这风光的日子只局限在剧组开拍前。一旦开始拍戏,他们就立刻被打回原形,每天处理无数琐碎杂事,还要看导演和大牌的脸色。

曾经干过两年演员副导演的小强跟记者这么形容道,“演员副导演就是开机前的爷爷,开机后的孙子。”之所以这么说,小强是有自己亲身体会的。“比如开机前,你带演员去试妆,谁都不敢给你耽搁了,各个工种,包括化妆、服装、道具什么的都十分配合你。”毕竟导演、制片人在旁边等着呢。

“可到了开拍之后呢,只要有环节出了纰漏,耽误了进度,服、化、道都可能把责任推给你,他们会说‘谁让你不让演员早点来的,你干嘛吃的’。”小强说道。

生活制片订饭能捞几十万 租酒店要和粉丝抢房

生活制片就是剧组各色人等的生活保姆,买票?订盒饭?酒店住宿?有问题请找生活制片。说他们是制片,倒不如给他们取个外号,就是会走路的“携程助手”,还是能管饭的那一款。

在剧组订盒饭可是一件油水大的肥差

在拍摄现场,一般很少能看见生活制片的影子,他们不是在定机票酒店盒饭,就是在定机票酒店盒饭的路上。只要不是太大牌的演员,剧组所有人的生活、吃喝拉撒都要靠生活制片统筹,小堂就是这么一位整天都忙叨叨的生活制片。

因为把控着整个剧组的“生活费”,很多人都认为生活制片大有油水可捞,小堂自己也听说过同行的“眯钱”事件。“比如说一个盒饭定价20块,但其实也就只值5、6块,中间的差价都进了私人口袋。”一部中等投资的戏连续拍摄几个月,个中可能被生活制片“黑”掉的资金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如此一来,一个“能干”的生活制片,他的“片酬”可能比一线演员还要高。

安排住宿还要和粉丝抢房

要说住,其实在横店数得上的好酒店,也就两三家,一般男女主角以及导演都会在这些地方下榻。

“当然赶上剧组多的时候,这些地方也不太好订。”生活制片阿华向记者说道。“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儿好啊。甚至有些粉丝为了见心仪明星,也都住这里,我们就还要和他们抢房间。”

贵宾楼算是横店数一数二的酒店

一般情况下,演员的住宿条件都会在合同中体现,“有一次,一个一线演员点名要住某酒店,当时房源很紧,我们跟人家解释,问能不能换另一家。但人家就认准了,因为这事还差点拍屁股走人。”

机票只报销三趟往返

提到演员出行用车的情况,阿华坦言,“一般能享受专车待遇的都是导演、男一以及女一级别的。”但因为预算问题,某些剧组会把这项福利砍掉。“有的时候也挺尴尬,剧组就三辆车,来回接送各种演员,你很有可能会见到女一号跟一帮群演挤一辆车。”

除了剧组用车以外,演员的往返机票,也是由生活制片统一负责。有时候,还会因为订票这点小事大打出手。“我们跟演员明明签的是报销三趟往返路费,可是某小生因为私事增加了一趟往返机票,还非要我们报销。”阿华说,当时双方都争执不下,他又喝了酒,便和兄弟们小小“教训”了一下对方。由于对方理亏在先,这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茶水工一月工资能有六七千 统筹发话堪比圣旨

剧组水深,每个职位都不能小看,哪怕是那些干粗活的场工。“有一次,一个年轻场工带着一群车队进组,为首的是个中年男人,旁边还跟着保镖,一看就是有头脸的人物。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场工正是这中年人的儿子,人家是趁暑假来剧组体验生活的。”一位现场制片说道。剧组里,像这样看似不起眼,其实能耐大的人可不少。

现场制片黑白通吃,动用部队“抢”演员

没点威严,可干不了现场制片这份差事

现场制片可以说是保证剧组正常拍摄的督导员。如果说制片主任只是在出大事的时候出来协调一下,现场制片可就得分分钟盯紧现场状况,随时准备大变身,谨防拍摄现场出现差池。

阿旭在横店做现场制片已经有6、7年时间。在现场,他熟练地指挥场务搬运拍摄器械,打电话跟探班媒体联络,负责演员的上戏跟休息。“反正现场大事小事都要管,就是个督工头,保证现场拍摄顺利进行。”

阿旭表示,剧组最怕的就是进度滞后,而演员却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拖后腿。“经常碰见演员请假,说拍不了戏。问原因无非是脸上过敏、长痘,不适合出镜。还有些人属于晚上玩太HIGH,第二天早上起不来或者脸肿眼肿的。”

最让阿旭不能忍受的还属演员跨戏。“当时有个拍古装戏走红的女演员,有一天莫名其妙地没来。”阿旭说那个时候自己差点没急疯,如果因为她停工,一天就要损失好几万。“我当时电话都快打烂了,各种没人接。最后一朋友告诉我,原来人家是跑去无锡跨戏了!”

在跟无锡剧组联络后,对方却死活不肯放人。阿旭情急之下联络了当地有背景的朋友,动用了部队力量才把女演员给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