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禹事件”垃圾堆里的巴索 从事公益并未奢求太多

2018-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巴索风云,大平头,大双眼皮.朋友们习惯称他为巴索,这并不是他的真名,但已经成为他的符号.因为一场后来被写入百度百科的“番禺事件”,这个原本被

巴索风云,大平头,大双眼皮。朋友们习惯称他为巴索,这并不是他的真名,但已经成为他的符号。

因为一场后来被写入百度百科的“番禺事件”,这个原本被淹没在众多网络ID中的名字,讲述了一个公民成长的故事。

联系约访时,巴索出差在外,约好的时间也一再变动,等他再回电过来,已是晚十点过了。

电话那头,信号时断时续,巴索把声音压得有些低,“怕吵到已经休息的同伴。”采访结束后,编辑希望他能拿张纸、写上字,再拍个照,他特地发来信息:“能不能不用纸?这样不环保。”

“番禺事件”始于2009年2月,彼时,广州市政府发布公告,决定在番禺大石街会村与钟村镇谢村交界处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这一决定于当年9月下旬在网络上扩散后引起了附近11个楼盘30余万居民的担忧,“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是毒性非常强的一种污染物!”

当时的巴索在建筑行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负责参与单位的招投标等”。原本平静的生活,却似他的网名,突然之间起了风云。面对迫在眉睫的“垃圾门”事件,巴索坐不住了。

很快,巴索和番禺居民们共同发起了联名抗议,策划了线上线下一系列活动。他所在的丽江花园“江外江”论坛是抵制声音最集中的论坛之一,“刚开始论坛上一天能有几千个帖子,大家不停发帖,寻找发声途径,都很着急,但都提不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这个小区,离预建垃圾焚烧厂的直线距离是3公里。

这期间,巴索也和“战友们”奔走于番禺各大小区间,一部分人负责起草《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处理厂倡议书》,一部分人则负责宣传、收集反对签名。据说,志愿者们常有遇到被请去“喝茶”的状况。“经常会有问题,发传单都会有人跟踪和干涉你。”巴索感慨,“害怕、担忧、压力,肯定都是有的。”

为了与政府部门取得更好的沟通,巴索和伙伴们,这些原本对垃圾处理全然不了解的外行人,组建了一个专业人士才会感兴趣的反烧数据库,并利用这个数据库,与政府“见招拆招”。那段时间,环卫局、城管委、人大、区政府,都是巴索最常去的地方。

不久后,他们便迎来了一次转机。12月里,巴索向番禺区党委领导发出了一封邀请函,希望他们能来参加业主们自己举办的讨论会。领导们会不会出席?一时间,这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好消息很快传来,“官民对话”得以促成。然而,让巴索没想到的是,居委会将三十余个名额全部留给了此前业委会换届时选出的居民代表,巴索虽是座谈会邀请人,却不在受邀之列。

当天,数百名无法入场的业主聚在座谈会门外,反对说:“我们不要被代表”。据说,结果还有些戏剧性,到场的领导出来说了一句:“外面太冷了,请大家都进来吧。”于是增补15名业主入场,巴索便是之一,并第一个发言。

时隔多年,当巴索又一次回忆起当时的“战略”,说得最多的还是:“就是想让大家知道。”

有意思的是,巴索总结,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他们是非常注意把握“度”的,甚至对媒体表态说自己是“无组织有纪律”,“因为有‘组织’属于非法集会,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巴索笑言。

此后,这件事以番禺押后建设焚烧厂计划,试行垃圾分类阶段性落幕。

也因为这事,巴索似乎开始走进了广州市政府的视野,2010年始,他多次以网民代表身份成为市委领导的座上宾。有人甚至评论称,“巴索风云是广州官民互动的代表人物。”

这一年,“番禺居民绿色家庭倡导社区垃圾分类”获得了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公益行动奖。颁奖词这么写道:这是一次权利突围的实践,但它指向更向长远的公益诉求。

面对恶性城市化导致的垃圾围城,广州番禺华南板块的居民们没有止步于反对垃圾焚烧本身。从建议、上书、交流、考察,再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动手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展示了居民通过公益成长为公民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