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冬天里最温暖的“早餐奶奶” 23年不涨价的早餐

2018-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你问冬天里最暖的是什么?不是电热毯,不是暖宝宝,小编会高速你是“早餐奶奶”带给我们那种的内心上的温暖.在深冬的清晨5点,浙江衢州市黄坛口

如果你问冬天里最暖的是什么?不是电热毯,不是暖宝宝,小编会高速你是“早餐奶奶”带给我们那种的内心上的温暖。

在深冬的清晨5点,浙江衢州市黄坛口村弥漫着刺骨寒意,一个弓着背,歪着脖子的老奶奶会准时出现在村桥头。除了周日,她每天都在这摆摊,一摆整整23年。“粽子五毛一个,鸡蛋饼五毛一只,糯米粿五毛一只,豆浆五毛一袋……”这些都是老人早起亲手做的,豆浆也是一大早磨好的,有人说这可能是全浙江最便宜的早餐了。摊点靠近乡中心小学,来来往往的孩子们亲切地把老人称作“早饭奶奶”。小村有大爱,83岁老奶奶让记者大感清晨的暖意。

“早饭奶奶,我要一个粽子,一个茶叶蛋,带走!”“早饭奶奶,我要一个鸡蛋饼,一袋豆浆”。6点过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到学校上学,毛师花开始忙起来。33岁的姜寅磊很习惯地自己打了一碗豆浆,搭配鸡蛋饼开吃。姜寅磊的家住在大滩背,在他上小学起,就常到奶奶这买早餐,“其他早餐摊的鸡蛋饼几年前就卖2元了,而奶奶的鸡蛋饼还是卖5毛” 。图为老人早餐摊前的小顾客特别多。

一年级的刘思佳看见姜寅磊在喝豆浆,他告诉奶奶自己有些口渴,可身上钱已经花完。“没关系,奶奶给你打到袋子里。”毛师花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边走边喝,上学别迟到了。图为小姑娘要吃的鸡蛋饼卖完了,老人就装了2个茶叶蛋送给她。

“一个上午忙下来,会有些头痛腰酸。”年纪越来越大,动作明显开始迟缓,有时力不从心,在寒风中蹒跚挪动。不过听见这些孩子们叫她奶奶,毛师花就特别开心,“孩子们就像我的孙子孙女,个个都那么讨人喜欢,孩子们上了初中,周末回家,还会过来看我”。图为老顾客看老人在忙,就自己动手打起了豆浆。

8点钟,孩子们都进了学校,毛师花也开始准备收摊回家。把桌凳搬到车上,收拾完这些做生意的家当,毛师花每次都不忘清扫地面,有时还会用热水冲洗。

清扫完毕,毛师花用力爬上三轮车,慢慢骑到弄堂底。这间狭长的单层高老房子,就是她住的地方,潮湿的苔藓已爬满外墙。毛师花指着斜对面一栋三层半高的黄颜色小洋房,这是她家老伴在世的时候建的新房子,可惜五年前去世了。“大儿子和小女儿在外地工作,大女儿和小儿子都住城里,他们很忙,难得回来住”。当问及会不会因为卖得太便宜,被同行抱怨,毛师花说:“我从来不去计算卖了多少钱,我每天做的早点都不多,粽子一天就卖30个左右的,而且一卖完我就回去,尽量不要影响他们。”

老人差不多每晚八点都会准时睡觉,睡到凌晨1点钟自然醒,然后起床准备早餐的食材,开始磨豆浆、磨糯米粉、切菜炒成馅,四点半,把桌椅碗盘锅一样样搬上三轮车。“每天搬搬东西,和客人说说话,这样也可以锻炼锻炼身体”。斜对面是她家的小洋房,但老人习惯了住老房子。

“前段时间,每天陪我出来摆摊的狗,被人偷去吃了,我很伤心,哭了好几天,这条狗陪了我好几年,我什么时候出来,它就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回去,就陪着我回去,一直在我身边”。说起这条狗,老奶奶的眼里流露出一些孤独感。

“儿女们经常提出来让我不要做了,但20多年都习惯了,舍不得黄坛口的孩子们”。和很多老年人一样,她其实需要陪伴,但又走不出去这个老房子。

现在,这些小猫小狗成了她身边最忠实的陪伴。她希望有一条狗可以每天再和她一起出来摆摊。其实老人卖给顾客的是“温暖”,她自己何尝不是在买一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