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艾芜诞辰110周年 故居揭牌展示生前器物

2018-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是成都籍文坛巨匠艾芜的生日,也是艾芜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重要日子来临之际,位于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的艾芜故居于昨日正式揭牌,向艾

今天是成都籍文坛巨匠艾芜的生日,也是艾芜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重要日子来临之际,位于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的艾芜故居于昨日正式揭牌,向艾老致敬。据悉,艾芜故居是艾老的出生地和童年、少年共17年的生活之地,曾留下丰富的美好记忆,并在《童年的故事》《我的幼年时代》等诸多作品中有着细致的描绘,根据书中记录和后人回忆,艾芜故居还原了艾老当年的生活场景,并搜集到众多艾老当年曾使用过的器物,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由艾老好友、文学名家、家人等联合创作的《艾芜纪念文集》也于昨日首发。

汇集真实物件

再现艾老童年生活环境

艾芜故居紧邻农田,占地面积约45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8平方米,建筑呈“三合院”样式:正房两边延伸出两通厢房,整体呈凹字形,中间的院坝里还高耸着三棵“水冬瓜”树。故居的屋前是一片草坪,草坪上花团锦簇,竖立着一块灰白色大石,石上“艾芜故居”四字由文学名家流沙河题写。故居大门左侧建有凉亭一座,专门供前来缅怀艾老的乡亲和游人歇息。

走进故居大门,可以看到东西厢房各为四间,而居中的正房分为三间,每个房间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东厢房是艾老的生平介绍:第一单元名叫“童年的故事”,陈列有珍贵的艾芜年谱和汤氏族谱,并描绘出艾老的童年经历;第二单元“南行记”将三次南行一一介绍,并陈列有艾老南行中使用过的斗笠、蓑衣、箱子、草鞋等物件,此外还有艾老用过的茶具、时钟、手表、收音机等器物,故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有物件皆是从艾老亲友等处搜集而来;第三单元“锻炼”着重讲述了艾老与沙汀这对“文坛双子星”的友情;第四单元“百炼成钢”展现了艾老的工人生活经历;尾声处,丰富的艾老照片更加鲜活地勾勒出艾老的形象。

此外,西厢房展示了艾老的代表作和流沙河、李致、高缨等文坛名家和艾老好友的寄语,而正房则重现了艾老当年在故居中的生活陈设。

一生眷恋故乡

文学作品频频流露思乡情

尽管艾老17岁就离开清流镇老家来到成都求学,21岁又从成都踏上漫长的南行之旅,但艾老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从未消减,并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真情流露,几乎所有和家乡有关的作品中都会提及清流镇故居和故居中的快乐时光,从《童年的故事》《我的幼年时代》《春天》《故乡》等作品中,读者都能从细腻的文字描写中感受到艾老的思乡情怀。

艾老之子汤继湘说,故乡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故乡人民勤劳淳朴的品格塑造出艾老的性格,故乡也是艾老一生的眷恋。“‘故乡’是父亲作品里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和大半个中国,一生未改的是他那浓重的乡音。

以故乡伙伴为原型塑造的邵安娃、刘宽宽等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也成为国外艾芜研究者笔下的话题。一些不是直接描写故乡的小说中,故乡的风景也无时无处不在,父亲一直在文字中与故乡进行着或温暖或深刻的情感交流。”汤继湘透露,艾老最后一次回到故居是1985年:“那年8月我和父亲陪同国外艾芜研究者回到故居,当时破败的房屋让父亲有些伤感,之后父亲在日记中对这次回乡做了细致的记录。

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再也未能回乡,父亲非常遗憾。”

在故居后院有三眼泉水,艾老儿媳王沙告诉记者,这清澈泉水曾经常被艾老在作品中提及:“艾老经常在文章里写到自己小时候在泉水边玩耍、喝泉水,但是很多年前泉水就消失了,不过这次修复故居我们特意在原址重新找到了泉水。”王沙介绍说,不仅是泉水,故居的各个方面都是从艾老的作品中还原而来:“修复前我们专门建议设计师去认真阅读艾老的《童年的故事》等作品,尽量真实还原故居。”

名家纷纷撰文

《艾芜纪念文集》向艾老致敬

昨日,《艾芜纪念文集》首发式与艾芜故居揭牌仪式共同举行,书中汇集了王蒙、高缨、李致、尤今、杉本雅子等62位国内外文化名人和艾芜研究者撰写的关于艾老的文章,其中许多文章是专门为艾老诞辰110周年而作。首发式上,该书作者代表将稿酬集体捐赠给清流镇贫困中小学生,替艾老表达对乡亲的深情厚谊。

王沙告诉记者,在获悉艾老将迎来诞辰110周年重要纪念日之后,众多海内外文化名家都主动要求为艾老撰文,新加坡女作家尤今、书画家刘云泉、作家阎真、作家陈建功、日本艾芜研究专家杉本雅子等都纷纷寄来文章,或谈与艾老的文学情缘,或谈对艾老精神的理解,都用各自的方式书写出对艾老的深深敬意,让她很受感动。

此外,艾老的部分亲属也用文字书写对艾老的感情,其中艾老孙女汤宽容所写的《两种漂泊,一样乡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的怀念,并表达出自己对爷爷南行的理解。

除该文集之外,共19卷的《艾芜全集》也于昨日现身。“《艾芜全集》刚刚编好,为了赶上这个纪念日,出版社专门提前印制3套样书向大家展示,但是正式推出还需要等到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