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儿麻痹症常见知识及治疗方法

2018-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小儿群中小儿麻痹症并不少见,那么都有哪些症状呢!症状出现时严不严重,一般几天会出现症状,是否会反复出现症状,具体的介绍如下...1.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另外,身体其它处也会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2.小儿麻痹症起先是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是消化不良.但会经过1-4天以后退烧,退烧几天以后,会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而突出的表现是知觉过敏样疼痛,不让别人触摸,同时

在小儿群中小儿麻痹症并不少见,那么都有哪些症状呢!症状出现时严不严重,一般几天会出现症状,是否会反复出现症状,具体的介绍如下...

1、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另外,身体其它处也会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2、小儿麻痹症起先是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是消化不良。但会经过1-4天以后退烧,退烧几天以后,会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而突出的表现是知觉过敏样疼痛,不让别人触摸,同时伴有脸红、头痛、喉咙痛、呕吐、多汗,接着出现嗜睡等症状。经过3-7天以后出现麻痹,常见的部位是下肢。而麻痹出现后1周,如果不继续发展,可以逐渐恢复。

小儿麻痹症不是遗传的,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专家指出:小儿麻痹症会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因而如果亲密接触的家庭成员则有可能患病。一般来说,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因此加重小儿麻痹症患者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虽然人群具有普遍容易感性,但是一旦感染就会获持久免疫力。医学上也有口服脊灰活疫苗可以帮助大家抵抗疾病。专家建议,家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朋友,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此外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

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会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虽然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如果治疗得及时的话,还是可以治愈的,但同时要注意患者的病情以上适当的休息,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那么具体要如何治疗呢!

小儿麻痹症对患病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所以如果在得知患病时应该及时治疗。一般治疗得当,患者是可以完全康复。在患病急性期的时候,患者应要隔离卧床休息,患病起至少40天不能劳累,同时要补充体内营养和平衡,中毒症严重的早期患者,可以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制剂来治疗。

在瘫痪恢复的时候,患者应要睡在有床垫的硬板床上,注意护理瘫痪肢体。为了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患者可以用药,例如地巴唑,兰他敏等。但是药物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时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或者针灸、拔火罐等方法。

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严重吗?一般都会出现哪些后遗症呢!如果有后遗症是否能够治好,后遗症的康复训练有用吗?

患者会因肌肉受累萎缩,神经功能恢复不了,而受累的肢体会出现畸形。而麻痹症的后遗症主要表现是肌肉麻痹、肢体畸形瘫痪等。有的是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也有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脚也会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但也可以通过训练方式来降低麻痹症的后遗症,而且训练是麻痹症恢复的关键,但训练时如果遇到疼痛,就要立刻停止训练,同时也不要训练得很疲劳,要掌握好训练的尺度数量以及方式。

疫苗是为了预防疾病再次侵袭小儿为目的,一般在麻痹疫苗的保护下,能够维持多久呢!接受麻痹疫苗后,免疫力各方面会怎样,我们一起来听听详细介绍吧!

小儿麻痹症疫苗只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服苗,即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性。3次服苗后,保护率可达到90%以上,血清中的3型抗体阳性率可达到95%以上。而且小儿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之后,第一年抗体稍有下降,大约下降1/3,三年内抗体水平趋于稳定。根根据一项5年的随访观察,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10,5年后滴度>1:2者,Ⅰ型、Ⅱ型为98%,Ⅲ型为84%。

还有一次随访4年研究,94%以上的儿童,Ⅰ、Ⅱ型中和抗体滴度在1:4以上,Ⅲ型为75%。在服苗后8年,仍有中和抗体可以检测到。一般认为小儿麻痹症疫苗的有效保护期为3年。

小儿麻痹症的传染率有多高呢!是怎么引起传染的,这是否跟日常的卫生及环境有关,时不时父母传给小儿,看看以下的介绍。

小儿麻痹症即使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因为病毒侵入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当中引起的,而部分病毒会侵入到神经系统。主要的症状会有发热、全身不舒服,严重的时候四肢会觉得很痛,甚至会发生瘫痪。

因为小儿麻痹症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病,而这种病毒是患者后天感染了才会患病,并不会受到遗传。而且和大家想得恰恰相反,父母如果患有小儿麻痹症,对孩子来说可能还是一件好事。因为父母患有小儿麻痹症,孩子身上可能会出现小儿麻痹症的抗体,反而不会那么容易患病。而且患病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环境影响,病毒是通过口、喉、肠道等侵入人体,免疫力低的人就会容易感染。

最常见的饮食就是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容易让患蛀齿而影响食欲。同时也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更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也是麻痹症后遗症的饮食之一。也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另外可以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

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遗传因素: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好发于某些家庭,成员在相隔多年后相继发生本病。原因不能用家庭内传播来解释,而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

年龄、性别与妊娠:男女儿童本病的发病率相等,但男孩瘫痪发生率高于女孩。成年人发病率以女性为高,但瘫痪发生率相等。而妊娠期本病发病率比较高,病情也比较严重,可能与妊娠期免疫受抑制有关。

注射与创伤:曾经接受过注射或骨折、手术及其他原因所引起创伤的肢体容易发生瘫痪。或曾在近期或远期切除扁桃体的人,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危险性比具有扁桃体的人高8倍。或剧烈运动,在瘫痪前期,剧烈运动与疲劳均可增加瘫痪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