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硬汉的浪漫主义 抒情风景画大师门德尔松

2018-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门德尔松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的才华得到了玛利·比戈(在巴黎).路德维希·贝格尔.莫舍莱斯等钢琴老师和策尔特(1817年在柏林教他作曲)的鼓励.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他创作的<芬格尔山洞序曲><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的才华得到了玛利·比戈(在巴黎)、路德维希·贝格尔、莫舍莱斯等钢琴老师和策尔特(1817年在柏林教他作曲)的鼓励。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他创作的《芬格尔山洞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都是著名的作品。

门德尔松是德国人。亨德尔是英国人,但老家是德国,来英国发展以后便入了英国国籍。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主要是《仲夏夜之梦》、《无词歌》和《苏格兰交响曲》。亨德尔的代表作主要是《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和清唱剧《弥赛亚》。

门德尔松最早“成熟”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年)和《赫布里底群岛序曲》(1830—1832年)展现出他的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旋律风格,标志着标题性或描写性音乐会序曲创作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后来的作品中他的视野大为扩展(交响曲、协奏曲、清唱剧、合唱音乐、室内乐、钢琴曲、管风琴奏鸣曲、歌曲),但在“技巧”或表情方面却未见有多大的进展。他的很多音乐作品所共有的精练、美妙与和声上的规规矩矩在《以利亚》的伯明翰首演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为维多利亚中期的音乐趣味定下了规范。

无词歌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器乐体裁,由门德尔松首创。它像浪漫歌曲一样配有简单的伴奏,经常以钢琴独奏形式演奏,在一定的节奏音型陪衬下奏出歌唱一般的旋律线条。无词歌的结构形式除少见的奏鸣曲式外,音乐形象都比较单一,通常采用二段体或三段体的歌曲形式。

门德尔松从1830-1835年间,共创作有四十八首无词歌,都是钢琴小品。浪漫主义时期是写作钢琴小品的最颠峰时期,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等都写过很多钢琴小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也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的全部四十八首无词歌曾编为八集出版,每集都包括六首曲子。

9/8拍子,二部曲式。曲调满怀倾诉,是一曲深情的四重唱。全曲在微漾的分解和弦伴奏中,呈现出优美如歌的旋律。这是一首轻松的快速乐曲,有人认为,之所以将此曲称作“失去的幻想”,是因为如歌的旋律因断奏而终止,乐曲中又有许多休止符,使人出现焦躁感觉的缘故。但听者完全可以用丰富的想象来弥补休止符中那丰富的音乐内涵。

宁静的行板加之低音部的切分节奏紧跟着高音部的旋律,造成奇异的摇曳感。乐曲中声部主要以切分音为继续的持续音,乐曲显得极为温和。其伴奏中描绘出纺车的声音,曲趣明快,犹如鲜丽的五月晨光,使人仿佛看见一位纺织少女,坐在五月的晨风中活泼地摇晃着她的纺车。乐曲由踌躇不前的乐句开始,随后则呈现出似隐藏有哀怨的旋律。

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17岁那年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为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的序曲。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17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有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

1843年,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准备在波茨坦和柏林上演。演出负责人请门德尔松为这出戏写些配乐。他为这出戏写了12段配乐。他把原来那首序曲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剧作的序曲。戏剧音乐总共是13段。其它段子里有的还安排有合唱和独唱。在12段配乐里,第五幕的《婚礼进行曲》是相当精彩的。

这首《婚礼进行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4/4拍,第一主题从辉煌的号角开始,引出热烈而隆重的旋律;第二主题仍然保持着热烈的气氛;中段旋律柔美、情意甜蜜,给人以幸福感;最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再现,接尾声。像一些外国影片,例如《攻克柏林》、《叶塞尼亚》里的婚礼场面,也都选用了这支曲子。

门德尔松作品却具有浓厚的古典 气息,擅长用音乐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作品以精美、纯净、高雅见长。《随想回旋曲》是他早期的作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乐曲充分发挥了作者的 想象力,将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用钢琴表现了出来,也体现了其古典和浪漫的完美结合。作者用了回旋曲式的结构,将精灵的顽皮、可爱呈现出来。通过对这首作品 的仔细分析,更好的理解门德尔松的创作特点,在演奏时,能更好的将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

乐曲包括随想曲和回旋曲两部分,随想曲部分为E大调,回旋曲部分为e小调,具有浪漫派的音乐风格。 门德尔松属于浪漫派晚期作曲家。他的曲子情感起伏比较大,相对于古典或是巴洛克时期,节奏也较为自由。尤其是这首,演奏时要注意节奏的弹性就好。 关于感觉,随想曲部分需要演奏的比较高贵,优雅。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09 年2月3日生于汉堡 ,1847年11月4日卒于莱比锡。3 岁时随家迁居柏林,4岁从母亲学钢琴,后又从C.F.策尔特学和声。9岁即登台演出。10 岁入柏林歌唱学院 ,11岁已作有 50 余首作品 。 12 岁时到魏玛,在 J.W.von 歌德家住了16天,为他弹奏各派音乐,此后多次访问歌德。1821 年写了5部弦乐交响曲 、两部歌剧和其他作品。1825年写喜歌剧《卡马霍的婚事》,仍稚气十足,1826年创作《仲夏夜之梦》序曲,已是成熟的传世之作 。

门德尔松是早期浪漫派作曲家,作品和声简洁精练,曲式章法严谨明晰,旋律流利生动,音乐语言淳朴典雅、清晰自然,但缺乏感情的深度。他的交响音乐作品还有序曲《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露西娜》和《吕伊·布拉斯》等,都以朴素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情画意,开19世纪标题音乐的风致。在钢琴音乐方面,他首创无词歌,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成为19世纪特性曲的重要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