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野菜的由来渊源及食疗功效禁忌事项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其实,野菜在我国的食用由来已久,从<诗经>中的记载,到<影梅庵记>中所忆董小宛善于腌制野菜,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周作人也著有一篇<故乡的野菜>:“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汪曾祺对野菜曾有一番评点:“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字字之间,对野菜的喜爱之情表露无疑. 餐饮界的“食风”也是风水轮流转,吃野菜渐渐地成为一种潮流,差不多的餐厅里都能吃到一两种野菜,益母

其实,野菜在我国的食用由来已久,从《诗经》中的记载,到《影梅庵记》中所忆董小宛善于腌制野菜,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周作人也著有一篇《故乡的野菜》:“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汪曾祺对野菜曾有一番评点:“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字字之间,对野菜的喜爱之情表露无疑。 

餐饮界的“食风”也是风水轮流转,吃野菜渐渐地成为一种潮流,差不多的餐厅里都能吃到一两种野菜,益母草、马齿苋、枸杞头、蕨菜……凉拌、清炒、上汤……并不复杂的做法,目的全为保留野菜最原始的鲜美。而野菜那股淡淡的清香与苦涩,除了让我们在吃腻大鱼大肉之后清理肠胃,也仿佛带我们回到以前那个田园世界。

野菜可分为完全野生和家养的两种,其实家养野菜和野生野菜营养相差无多,只是处于野生状态下味道更浓一些。野菜的种类很多,通常被人们采摘并食用的,少说也有十几种。益母草、马齿苋、荠菜、蕨菜、枸杞芽、蒲公英和珍珠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野生的。人们每天都是在吃吃喝喝,基本的人应该都是吃过野菜的,如今似乎也渐渐的形成了一种趋势,吃野菜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供需也是逐渐上升中,想必跟野菜本身含有的营养价值是分不开的。

野菜不仅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而且植物纤维普遍更为丰富,有的野菜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比栽种的蔬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野菜不仅能够丰富餐桌,也有防病治病的功用。比如,民间有荠菜清肝明目,蒲公英清热解毒,苦菜清热凉血,野苋菜清热利湿之说。日本甚至有报道说,少量吃野菜可以长寿。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下我们常吃的几种野菜以及它们的食用功效,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收藏哦。

荠菜补虚健脾。荠菜的花期在4至6月,田边地里,人们经常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白色荠菜花。它的主要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春天摘些荠菜的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凉拌、蘸酱、做汤、做馅、炒食都可以,还可以熬成鲜美的荠菜粥。喜欢吃荠菜的伙伴们不妨在天气好的时间走进田里,采摘一些新鲜的嫩荠菜,做上一份可口的荠菜菜肴。

吃婆婆丁对肝有好处。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见过。它的花粉里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它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它焯过后即食、炒食或做汤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婆婆丁绿茶。

苦菜可抑制白血病。苦菜的学名叫取麻菜或苣荬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舌状。晒干了的苦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锰、锌、铜等元素。苦菜能够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菜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比较常见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酱拌苦菜、苦菜烧猪肝等。

桔梗能抗溃疡。桔梗又叫明叶菜、和尚帽,朝鲜族人所说的道拉基就是它。它的枝端能够开出蓝色的小花。我们平常吃的都是桔梗根,它有祛痰镇咳、解热镇静、降血糖、消炎、抗溃疡、抗肿瘤和抑菌的作用。

茼蒿又叫蓬蒿、蒿子杆(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由于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茼蒿原产我国,是草本植物。它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此菜自古以来,其药用性能就被重视了。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

革命菜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嫩茎叶,又名安南草。因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老前辈曾用它来充饥,故起名“革命菜。” 具有健脾消肿、清热解毒、行气、利尿的功效。可治感冒发热、痢疾、肠炎、尿路感染、营养不良性水肿、乳腺炎等。据了解100克鲜菜中,含水分93.9克、蛋白质1.1克、脂肪0.3克、粗纤维1.3克、钙150毫克、磷120毫克、胡萝卜素5.1毫克、维生素C10毫克、维生素B20.33毫克、尼克酸1.2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