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是不是八宝粥 传统腊八节还有哪些习俗

2018-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到“腊八节”的民俗,“喝腊八粥”大概最广为人知.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所谓“八宝”,寓意“吉利”.但粥并非一定要由八种材料煮成,只不过其中有三样必不可少,即枣.薏仁米及菱角米.其中,红枣剥皮捣碎成泥放入粥中同煮,一般用砂锅煮.最讲究同时要把薏米炒好染成红色,起锅的时候洒在腊八粥上,二者都取“红红火火”的寓意.值得注

提到“腊八节”的民俗,“喝腊八粥”大概最广为人知。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所谓“八宝”,寓意“吉利”。但粥并非一定要由八种材料煮成,只不过其中有三样必不可少,即枣、薏仁米及菱角米。其中,红枣剥皮捣碎成泥放入粥中同煮,一般用砂锅煮。最讲究同时要把薏米炒好染成红色,起锅的时候洒在腊八粥上,二者都取“红红火火”的寓意。值得注意的是,腊八粥需要提前一天熬制,并且要在初八上午食用。民俗学者王娟指出,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另外,也有“祛瘟”的意义。

围绕着“腊八节”,还形成了各种有趣的饮食习俗,比如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要制作腊八豆腐,陕西则有美味的腊八面。古时,人们还有在“腊八”当天吃冰的习俗。具体做法是,在节日前一天,用钢盆舀水,放到外面等水结冰。到了“腊八节”当天,就把冰取出敲碎吃一点。传说吃过这种冰,之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腊八’一般正在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吃点儿冰就好像提前接受锻炼,习惯去抵御寒冷。”高巍认为,吃冰其实并不是这个节日的“本色”民俗,但由于“腊八”是个比较明显的时间点,慢慢地,这一行为就固定在了农历腊月初八。此外,据京味儿作家肖复兴介绍,古时“腊八节”有供果传统,也需要冰来保鲜,将供品放在神佛面前以表敬意。而像祭祀这类仪式虽然有,但不是腊八节的主要民俗。

“‘腊八’主要是各象征意义,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这个节日民俗的魅力在于‘参与’,比如置办煮粥所用的食材等等,要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民俗乐趣,传承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高巍称,“这个节日最主要的内涵还是感恩:人们把腊八粥抹在院子的桃树等果树上,树并不会喝粥,实质是对桃树等树木结出果实的一种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