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饮食食谱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文导读:今天霜降,是进补的好时机,尤其是老人,老人霜降吃什么进补呢?下面介绍适合老人的进补药膳.常言道:补冬不如补霜降,因此,大家在霜降前后就要认真的进行养生保健,合理进补了.而对于体质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应当如此.而在霜降后,最适合老年朋友们的养生方式就是饮食养生.老人补霜降要吃什么?1.清蒸甲鱼材料:甲鱼,鸡精,料酒,葱,姜片姜末,盐.做法:将甲鱼宰杀后,斩去头和爪尖,洗净.把葱姜放一些在甲鱼肚子里,将盐.葱.姜片放在甲鱼上面,再倒入料酒.水沸后约蒸40分钟至软烂取出.2.莲子百合红豆沙

本文导读:今天霜降,是进补的好时机,尤其是老人,老人霜降吃什么进补呢?下面介绍适合老人的进补药膳。

常言道:补冬不如补霜降,因此,大家在霜降前后就要认真的进行养生保健,合理进补了。而对于体质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应当如此。而在霜降后,最适合老年朋友们的养生方式就是饮食养生。老人补霜降要吃什么?

1.清蒸甲鱼

材料:甲鱼,鸡精,料酒,葱,姜片姜末,盐。

做法:将甲鱼宰杀后,斩去头和爪尖,洗净。把葱姜放一些在甲鱼肚子里,将盐、葱、姜片放在甲鱼上面,再倒入料酒。水沸后约蒸40分钟至软烂取出。

2.莲子百合红豆沙

材料:红豆500克、白莲子30克、百合10克、陈皮适量、冰糖约500克。

做法:先洗干净红豆、莲子、百合,清水泡浸两小时;煮开水,把红豆(和浸豆水)还有陈皮、莲子、百合放入锅中;煮开后用中慢火煲两小时,最后才用大火煲大概半小时;煲至红豆起沙,同时还有适量水分,就可以加糖调味,甜度根据各人所爱。

3.白果萝卜粥

材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4.百合薏米腰豆粥

材料:薏米50克、大米50克、百合15克、红腰豆50克、清水2000克、蜂蜜4茶匙。

做法:煲滚清水,放入红腰豆,煲滚后改慢火煲约半小时;红腰豆酥烂后,加入冲洗干净的百合、薏米、大米,煮至薏米热烂;煲好后开盖梢放一会,加入蜂蜜调匀,出锅即成。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平静书斋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

霜降与农作物

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此时节,风起叶落,易让人触发凄凉、孤独之感,产生悲秋的情绪,尤其是老年人。专家提示说,老年人通过保持平和心态、采取一些耐寒锻炼、起居有常、调整膳食结构等方式可预防秋愁、秋悲。

现代医学表明,秋愁、秋悲在一定程度上与老年人生物节律紊乱有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介绍说,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腺体叫松果体,它所分泌的松果体激素有影响人体的时间生物效应。这种分泌的激素主要受年龄的影响。人老了之后,松果体萎缩,激素分泌减少,致使老人睡眠时间短、熟睡程度差,进而导致精神委靡不振、疲惫不堪、抑郁寡欢等病症。

另外,传统中医认为,秋属金,其气燥;燥为阳邪,易耗津液;津液损耗则肺气虚;肺气虚则疲倦气短、头昏乏力、食欲不振。老年人更易受秋燥影响,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耐受性下降,心境不宁,易产生悲愁情绪。

此外,深秋时节,寒暖流交替往来,气温骤升骤降。在低温条件下,老年人体温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常人要严重得多,更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多事之秋”并不可怕,李艳玲提示说,老年人应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凡事要看开、想开;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外出活动,如假日郊游、登高观景等,既可使人心旷神怡,还可接受阳光的沐浴,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安抚作用;保持起居、饮食有常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可多吃些健脑活血的食物,如核桃仁、鸡蛋、豆制品等;适量采取一些耐寒锻炼措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如培养用冷水洗手、洗脸的习惯;多参与一些有利于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打牌、下棋、养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