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绣文为舞台而生的人 为舞台而生 为秦腔而活

2017-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火焰驹>中的"李彦贵",到<三滴血>中的"周天佑"."李遇春",秦腔名家陈妙华塑造的舞台形象曾轰动剧坛,家喻户晓.经历了舞台的风云变幻,

从《火焰驹》中的“李彦贵”,到《三滴血》中的“周天佑”、“李遇春”,秦腔名家陈妙华塑造的舞台形象曾轰动剧坛,家喻户晓。经历了舞台的风云变幻,承受了生活的悲喜冷暖,多年以来,陈妙华的身影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直到她永远地走了,再提起“陈妙华”的名字,竟感到心情是那么沉重。

曾有幸采访过陈妙华老师,那还是在2004年的冬天,她的家在北郊二马路易俗社家属院。一间简朴的两居室里,陈老师独自一人在家,虽患有疾病,但精神尚好。她不擅长家务,屋里的摆设极随意,有些凌乱,物件也仅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看到有人来看望,陈老师很高兴,也很惊讶,因为身体的原因,她已好多年深居简出,极少跟人来往。面对记者,陈老师没有过多的寒暄,回答提问也很简短。但一说到秦腔,她的眼睛就忽地亮了,问了好多人的近况。当听到有的同龄人还能演戏,她流露出一丝羡慕,有些神往。

同年2月,西安晚报和陕台《秦之声》联合推出“咱们的陈妙华”特别节目,背景的电视大屏幕上,陈妙华当年风华正茂时的表演风采,珍贵的舞台镜头、唱段录音将再次展现在观众面前。坐在现场的陈妙华专注地看着,眼睛渐渐湿润。面对众人的祝贺,她思索了半天只说了句“感谢大家!”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了她平静外表下波涛翻涌的内心情感。

出于记者的职责,我从此开始留意陈妙华的新闻,也多次采访她本人以及熟悉她的人。令我感动的是,不论采访与她同龄的艺术家全巧民、李爱琴、肖玉玲,还是戏剧导演贺孝民、王霭民,当年的乐队队长郝振易,抑或她的朋友、戏迷,人们对她的艺术由衷地赞叹,对她的命运都寄予无限的同情。在戏曲界,能得到这么多同行的推崇,可见陈妙华艺术之精深,为人之厚道。

熟悉了,陈妙华老师有时也给我打电话,有次竟说一个小时,谈到现在的年轻演员少了吃苦精神,她有些担忧。她曾说“多年来我一直有自卑感,心里有很多话,但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在世时,陈妙华是一个生活简单的人,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缝钮扣,但同样是一个执著的人,晚年听着从老式收音机里飘出的秦腔,就是她人生最大的享受。

任哲中、杨凤兰、肖若兰、王玉琴、肖炳、杨满元、段林菊、阎振俗、陈妙华……这些著名的秦腔艺术家一个个离开了舞台,离开了戏迷。他们经历了学戏之苦,以超人的悟性,接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终于被锻造成真正的名家,使艺术走向辉煌。他们为普通大众的精神生活注入神奇的色彩,而关于他们的传说至今仍让戏迷津津乐道,比如说戏迷为看到名家演出半夜披着被子排队买票;名角们坐火车、上饭馆吃饭被认出来,人家就不让他买票、掏钱……表达了人们对真正的艺术家的尊重。记住这些“为舞台而生,为秦腔而活”的人们吧,缅怀他们,是为了后辈们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