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丹三围 三位一体救助模式 张家界成功救助蔡丹丹的启发

2018-0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长沙2月15日(刘豫) 近年来,针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新闻频发,从曾经的强制收容遣送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救助管理,不仅体现了制度

新华网长沙2月15日(刘豫) 近年来,针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新闻频发,从曾经的强制收容遣送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救助管理,不仅体现了制度的创新,更是直观反映出了地方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管理水平。将蔡丹丹成功护送回家后,新华网湖南频道在广西北流市对全程参与救助工作的张家界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王东升进行了采访。

新华网:蔡丹丹在如此短时间内获得了救助,到目前为止,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能否简单谈谈你们的工作体会?

王东升:通过救助蔡丹丹这个个案,我谈下个人的看法。首先得益于我市救助管理工作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从2月4日发现蔡丹丹开始,我就第一时间获知了信息,并及时向单位领导进行了反馈。当体检得知她怀孕后,单位领导非常重视,要求我们妥善照顾好蔡丹丹,并尽快联系上她的家人。为确保其安全,我们要求托管院除了保证她的营养外,还专门安排了一名女性工作人员24小时随身陪护。

其次得益于媒体联动。一直以来,我们就坚持透明化的工作机制。在寻找蔡丹丹家人的过程中,我们几乎做到了动态直播,充分借助了各大媒介资源,比如新华网、新浪微博、微信自媒体等,一边寻找一边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汇总过来。在公安部门无法查询到蔡丹丹户口信息时,如果没有网络媒体的介入,也许就无法顺利送她回家过年了。

新华网:你刚才提到了工作机制,能介绍下张家界市在救助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吗?

王东升:谈不上经验,可以说是我们这么多年的一个探索吧。近年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早在2007年,市里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民政等十八家单位为成员单位,这为我们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

新华网:你们如何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呢?

王东升:张家界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了牵头作用,依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办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早在2003年,张家界市、慈利县、桑植县就设立了救助管理站。2012年和2013年,武陵源区、永定区救助管理站也相继设立,从而实现了张家界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的全覆盖。

新华网:救助过后,像蔡丹丹这样的情况,你们如何解决?

王东升: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关键。为了重点解决流浪乞讨无着落人员的救治救助工作,早在2011年8月,我们市政府通过市长办公会议形成了《关于解决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救治救助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通过积极实践,我市初步摸索出了"民政部门救助安置 医疗机构救治 政府购买服务安置"三位一体的救助模式。

2012年至2014年,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先后成立了安置(托养)机构。近三年来,我市年均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超过一万人次。

新华网:年均救助超过一万人次,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你感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王东升:首先是有一些职业乞讨者,我们业内称之为"跑站者",这类群体依托各地救助管理机构,长期游走在全国各地,无理索食索物索钱,且反复来站,占用了大量的救助资源,这让我们非常无奈。

其次是对特殊救助对象的施救问题,我们资源有限,无法准确及时地查到户籍信息。2014年11月份,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当时在我市各安置机构,有110余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安置对象。2013年我们辗转护送一名山东聊城的流浪男子返乡后,才得知他已离乡8年。

2014年救助了一个被遗弃的10岁左右小女孩,始终无法查到家人,至今还安置在儿童福利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想,假如我国早日建成覆盖全国的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系统,会给他们带来更多帮助。

最后我想请社会各界都能关注救助管理工作,多给我们提出一些积极建议和有价值的信息。毕竟,救助管理是一项公益性的、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