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腰痛是怎么回事 原来辣妈都这么形成的!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产后腰痛是已生育女性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一般一个月后会逐渐消失,倘若产后新妈妈腰痛未见减轻,反而有所加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一个月),就可能是以下因素所导致的.原因1:妊娠期间胎儿发育使得子宫和腹部变大.重量增加,向前凸起的腹部使得身体重心发生变化,腰背部位的负重增加导致孕妇腰背部和腿部出现酸痛感.原因2:产妇分娩时多采用仰卧截石位,在床上的时间较少且限制了活动范围,分娩时消耗大量体力和热量使得腰部和腿部的酸痛感加剧.原因3:产褥期和坐月子期间由于产妇采用了不科学的休养方法.活动锻炼不当.过

产后腰痛是已生育女性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一般一个月后会逐渐消失,倘若产后新妈妈腰痛未见减轻,反而有所加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一个月),就可能是以下因素所导致的。

原因1:

妊娠期间胎儿发育使得子宫和腹部变大、重量增加,向前凸起的腹部使得身体重心发生变化,腰背部位的负重增加导致孕妇腰背部和腿部出现酸痛感。

原因2:

产妇分娩时多采用仰卧截石位,在床上的时间较少且限制了活动范围,分娩时消耗大量体力和热量使得腰部和腿部的酸痛感加剧。

原因3:

产褥期和坐月子期间由于产妇采用了不科学的休养方法、活动锻炼不当、过早参与劳动、产后睡弹簧床等因素影响了腰腿部的恢复,导致产后腰腿部疼痛感较重。

通常情况下,产后出现腰腿痛是生理性变化,通过适当的调养是可以恢复的。如果属于怀孕和分娩引起的疼痛会在产后一周后减轻。新妈妈要注意坐月子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有助于身体恢复,如果出现疼痛持续时间长,痛感增加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

尿失禁是孕妇的常见问题,引起尿失禁的内因是由于女士尿道较短,外因是由于生产时胎儿经过产道使膀胱、子宫等组织的肌膜受伤,弹性受损,尿道松弛而失去应有的功能。当患者腹部用力、腹压增加的时候,尿液会不自主流出,尤其当咳嗽、打喷嚏时最容易发生。

所以产妇在产后应避免过早劳动,注意预防便秘,在家有意识的做缩宫活动,慢慢使盆底肌肉恢复收缩力。一段时间后尿失禁的现象会有所缓解并逐渐消失,如果情况没有出现好转则需要及时去泌尿科或产科就诊。

产妇如果发生排尿困难,首先放松心态告诉自己这是产后常见的症状,然后可以借用一些外力的帮助,让自己能顺利排尿:

1.轻轻按压膀胱

2.用温开水熏洗外阴

3.在小腹上焐热毛巾或者打开水龙头用流水的声音加以刺激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膀胱肌肉的收缩,促使其尽快排尿。假如效果还是不明显,就得使用开塞露,再不然得打针。如果这些方法仍然无效,可以用导管。但导管是最不理想的,因为会刺激尿道,下次仍然有排不出的可能性。可严密消毒后放置导尿管,同时口服抗菌素预防感染,之后配合良好的休息,1~2天后拔除尿管,尿潴留现象就能得到缓解。通常经过上述方法产妇多能自行恢复排尿功能。

怀胎10月,已经很不容易。但见到自己与爱人的爱情结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但产后,最易得三种“妈妈病”抑郁症,产后腰痛及产后尿失禁。若得到这些病,我们首先一定要心情放松,咨询医生,并配合以下的恢复方案,一定可以恢复你产前的红润气色的。

饮食:产褥期间的饮食调养和妊娠期间的饮食调养同样重要。因为,产妇需要额外营养以补充分娩和哺乳的消耗。不过,产后头一两天内,产妇应当吃些清淡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后的饮食以富于营养、能提供足够热量为原则。

卧室:产妇睡的房间要安静、清洁和冬暖夏凉。不论冬夏,窗户都要常开,使室内空气新鲜。大热天更要注意空气流通,否则容易中暑。

休息与活动:刚分娩后,产妇十分疲乏,所以,头两天内应当好好卧床休息。虽然卧床休息。但仍须多翻身、多活动。可起床洗漱和大小便,起床之前要先坐起片刻,不觉头昏才可下床。如果素来身体强健,疲劳已经消除,产后24小时就可起床。至于起床以后的活动量应当慢慢增加。起床的第一天,早晚各在床边坐半小时,第二天可以在房里走走,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