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不得不看的2016中国股市生态十大巨变

2018-05-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0年4月1日,A股市场正式引入融资融券杠杆交易,并设定投资者准入门槛50万元.这是中国股民第一次体验向券商“借钱炒股”.在今天,融资融

2010年4月1日,A股市场正式引入融资融券杠杆交易,并设定投资者准入门槛50万元。这是中国股民第一次体验向券商“借钱炒股”。在今天,融资融券则明确无误地告诉或提示投资者: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可以借钱炒股。融资融券不仅放大成交与佣金,更会放大市场风险与震荡,押赌炒股味道更加浓烈,这就是今天A股市场的重大变化之一。

融资融券的本意是活跃交易,然而,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因为我们的融资融券只鼓励“融资”,不鼓励“融券”,是一种非对称性的扭曲设计,也是人为管制的结果。由此可见,A股融资融券只鼓励“做多”,因此,在牛市,它会让疯牛更疯狂!不过,疯牛的结束就是灾难的开始,在报复性的熊市狂跌中,容易形成连续数日“千股跌停”的惨状与恐慌。

借钱炒股的融资融券,经历了自诞生以来的第一个大牛市,它使得这轮牛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疯狂。第一个杠杆牛市来袭,从券商混战到投资者豪赌,再次验证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之赌市铁律。有企业老板卖掉企业再加杠杆炒股,两月净赚2亿后悄悄离开股市遁形,更有牛散从200万加杠杆炒出亿元收益,不过,这只是传销个案与万万分之一。

杠杆牛市的融资融券,带来两大变化:第一,融资融券不仅带来借贷收益,而且券商从中获得佣金收入。第二,A股成交量不断扩张。2014年11月11日,A股成交量首次突破5000亿元;2014年12月5日,A股成交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5年5月26日,A股成交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2015年5月28日,A股成交额达到2.36万亿元,之后再也无法放大,这预示着一场灾难的即将来临。

在金融危机前的最后一轮大牛市顶峰,也就是2007年第三季度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净值勉强突破3万亿元。2013年马云的余额宝横空出世,改写了中国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历史。一方面,把货币市场从过去不足5000亿元扩容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的3.67万亿元;另一方面,2015年第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净值达6.69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私募基金认缴规模突破3万亿元。

正是因为私募基金的崛起,助推了公募基金的创新与扩容,进而扩大了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群体规模,改变了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此外,在现实中的许多“牛散”,他们也可能是未备案的私募大户。总之,A股市场投资者身份及投资者结构正在悄悄地发生质变,这一过程或许正是“去散户”或“去散户市”的重要征兆之一。

过去,中国老百姓理财选择很简单、也很极端。家庭理财总是很纠结,因为存款收益太低,炒股风险太大。然而,金融危机后,这一局面有了根本性转变。2013年,马云的余额宝引爆并激活了屌丝理财的兴趣和口味,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各类线上、线下理财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甚至还有马路推销杀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产品,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不过,近十多年来,买房、囤房、炒房也成为了家庭财富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选择。事实上,财富管理大时代已向我们走来。百姓理财必须要具备准入门槛知识,不必太专业,只要不贪,但必须严格控制你的收益率预期,进而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截至2016年2月4日,证监会受理IPO申请企业766家。其中,已过会109家,未过会657家。这就是A股核准制,IPO需要企业排长队,需要行政审批,还需要监管者担保与背书。这是A股“政策市”的真正源头。IPO堰塞湖是悬在A股市场头上的险情,除了注册制,我们没有其他办法能够化解。

2013年底,新三板成为了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OTC),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跨越和创新。从2014年开始,新三板步入大扩容时代,从一开始它就明确了市场定位:严格设定500万元的投资者准入门槛;挂牌无门槛,坚决排除“政策市”,实行底线监管。这是一个自由市场,新三板成为了A股IPO的导流渠或泄洪闸,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棘手问题。

在A股市场,普通投资者无权申购新股。只有二级市场的市值持有者,才有资格参与新股的计划配售,这十分类似短缺经济年代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凭票供应”。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产品生产与供给严重短缺,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于是,家庭买米必须凭粮票按计划供给,买布、买烟也要凭布票和烟票,否则,即便你有钱,你也买不到计划配售商品。

在今天的A股市场,一旦企业拿到IPO批文,它便会想方设法实施“圈钱最大化”策略,IPO市盈率统一定价为22.99倍!然而,此时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可能高达50倍或80倍。很显然,这就使得打新成为了股民巨大的“福利”。既然是一种福利,这表明打新是零风险的,从理论上讲,市场对打新有着无穷的需求。为此,政府不得不对新股申购实行“凭票供应”的指令性计划。

不知从何时开始,A股市场所有新股上市首日,都必须在开盘一瞬统一上涨44%,并一直封死在这一法定的涨停板上,直至当天收盘,这叫中国特色的新股“秒杀”。这是一条无论是谁都无法打破的法规,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这并不算完,从新股挂牌的次日开始,该股必须连续拉出N个涨停板,直到一口气拉升至200元或300元,庄家(据说大多为散户)才肯罢手。这是一种荒唐的“博傻”游戏,也是世界的唯一、中国特色。这正是新股认购“凭票供应”的必然结果,有人戏称为“新股不败”。

在A股市场走过的25年历程中,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公积金“大比例”转增股本,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前)流行每10股转增5股;第二个阶段(2007年疯牛结束后)流行每10股转增10股;第三个阶段(2015年疯牛结束后)则流行每10股转增20股或30股。大比例转增股本,主要两种情形:一是高价小盘股;二是中低价垃圾股。

最初,大比例转增股本的做法,主要适用于高成长小股本公司扩张需要;后来慢慢变成机构游说或胁迫上市公司大比例转增,;现在的大比例转增则已变成解救高位被套机构及定向增发买方的重要工具,而且这类大比例转增没有底线,每10股转增30股已出现了,或许将来还会出现每10股转增50股,这叫一锤子买卖!事实证明:高送转往往套住了散户,解放了庄家!

2010年4月16日,中金所正式开张,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开始挂牌交易。这是A股市场首次引入“做空机制”,这标志着A股“单边市”格局终于被打破。2013年8月30日,中金所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2015年3月6日,中金所又推出了10年期国债期货;2015 年 3 月 27 日,中金所同时推出了中证500股指期货及上证50股指期货。

期货与期权既可做多,也可做空,其主要功能是价格发现、风险对冲、投机套利等。“做空机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A股市场,股民不愿听到“做空”这两个字,监管层也尽量回避这一字眼,它甚至还成为了去年股灾的“替罪羊”。期货、期权交易规则与监管的“中国特色”,是否科学可行,仍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