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地质板块构造知识

2018-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界六大板快分布全球岩石圈板快构造中国大陆地壳断裂带分布图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分布1. 我国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世界六大板快分布全球岩石圈板快构造中国大陆地壳断裂带分布图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分布
1. 我国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强震分布非常广泛 ,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区都有过 6 级以上地震发生。

地震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往往集中在一些被称为地震带的条带状的地区。划分地震带主要依据地震分布,也要考虑地质构造。由于对地质构造认识的不同,所划分的地震带也就略有出入。在地震带之外,还有地震零星散布。

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划分的 23 条地震带, 至今仍可作为地震带划分的主要参考。这 23 条地震带是:1)郯城一庐江带,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沈阳;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 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9)西藏中部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兰州带;14)武都马边带;15)康定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滕冲一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

此外,还常有南北地震带之说。南北地震带指在中国大陆东西部交界处的一条贯穿南北的地震带,它基本上由上述的滇东带、武都马边带、天水兰州带、六盘山带和银川带组成。至于汾渭地震带则是山西带和渭河平原带的合称。

2. 你知道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带吗?
华北地震带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带,东起渤海之滨的唐山地区,往西经华北北部燕山地区至五台山,然后转向西南往山西汾河流域、过黄河向西经渭河流域至宝鸡市附近,全长1500多公里,该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大地震。

3. 我国的深源地震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据统计,我国自1904年以来共发生深源地震2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只有5次。它们的地理分布非常局限,仅分布在吉林省的延吉、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省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大致呈北偏西方向展布,震源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震级 57.5级。

4. 为什么我国西部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强、最集中的地区?印度、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及欧亚板块内的深部动力作用,造就了中国大陆不同类型的活动构造,控制着中国大陆强震的空间展布格局,使中国大陆被巨大的活动断裂切割成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块。

我国境内的强震绝大多数是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浅源地震, 其空间分布很不均匀。若以东经107为界,将中国大陆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 6级以上强震的年活动速率是东部的 7 倍,明显显示 西部强、东部弱的特征。为什么我国西部的强震活动如此强烈和集中呢?这与它所处地理位置和构造环境有关。

西部地区有拉萨、羌塘、柴达木、祁连、川滇、塔里木、天山、准噶尔等地块。地块之间的边界带,是几何结构各异、宽度变化不同的变形带或构造活动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这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强烈碰撞俯冲,不但在其边缘形成了宏伟的喜马拉雅山系,引起青藏高原地区地壳缩短、增厚、强烈隆起并作顺时针方向的扭动,还出现了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向北、向东和向东南的扇形辐射状作用,使地块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和构造变形。

如由于受到来自印度板块以60毫米/年左右的速率向北运动的作用,塔里木地块以平均14毫米/年左右 的速率向北运动挤压天山;柴达木地块除本身发生褶皱外,还向北东以约18毫米/年的速率运动;川滇菱形地块以约10毫米/年的速率向南东方向运动。

这种持续而强烈的作用是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如此强烈和集中的根本原因。 80%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

5. 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有什么影响 ?太平洋板块从日本海沟和千岛海沟处向北美板块(东北日本、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半岛等地属北美板块)下深俯冲。从日本海沟到日本海,俯冲板块大约以 10的平均角度向下斜插,前端深度可达 600千米左右。沿海沟轴的垂直方向测得的俯冲板块长度超过1000千米。可以认为,我国东北吉林延边等地的中深源地震活动,是太平洋板块这种俯冲作用影响的结果。

菲律宾海板块对中国地震活动的影响,仅限于台湾地区及东南沿海地震带。台湾地处东面的琉球弧和南面的吕宋弧的结合带。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使台湾地区地震频繁。震源深度小于 25千米的地震广泛发生于台湾海峡到琉球弧和吕宋弧一带。

6. 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性 ?一个地区由于地震活动强烈、释放出大量能量之后,需要一段时间重新积累足够的能量,才能再使岩石产生一系列破裂,地震再次活动。因此,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甚至全球,地震活动都有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特点。这被称为地震的周期性。

由于各个地区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地震活动周期的长短是不同的。我国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台湾除外),东部一个周期大约300年,西部为100~200年,台湾为几十年。总的看来 ,板块边缘地震活动周期较短,板块内部地震活动周期较长。100年尺度的地震周期,可称为地震世。 在一个地震世中,还可进一步划分出20 年左右的周期,称地震幕。

在我国华北地区,出现6级地震频繁活动,就标志着华北地区地震活动进入了活跃幕。在我国台湾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则以 7 级地震频繁活动为活跃幕的标志,而在东北和华南则以 5 级地震频繁活动 为活跃幕的标志。

严格地说,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的周期性只是近似的,并且由于所选地区的不同、时段的不同,甚至地震目录的不同,得出的地震周期很可能会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地震周期的长度也不相等。这是地震活动复杂性的反映,也是依据地震活动周期来预测未来地震活动形势的困难所在。

7. 地震带与活断层有什么关系 ?所谓活断层是第四纪期间,尤其是距今10万年来有过活动,今后仍可能活动的断层。它的规模可大到板块边界,也可小到仅几十千米长。地震带与活断层有密切关系,其主要表现有:

(1)绝大多数强震震中分布于活断层带内。

(2)世界上著名的破坏性地震所产生的地表新断层与原来存在的断层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如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的8.3级地震沿圣安德烈斯断层产生了450千米的地表破裂;我国1920年的宁夏海原地震、1931年的新疆富蕴地震、1932年的甘肃昌马地震、1970 年的云南通海地震、1973年的四川炉霍地震、1988年的云南澜沧耿马地震等,都产生了与原断层大体重合的新断层。

(3)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古地震(指有仪器记录以前的地震)及其重复现象。每一发震断层上的重复时间从几百年至上万年不等。这表明,不仅是现在,而且过去的地震也是沿断层分布的。

(4)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与当地断层走向一致。大地震的前震和余震也沿断层线性分布。

(5)震源力学分析(震源机制)得出,震源错动面的产状大部分和地表断层一致。

总之,这些自然现象说明:地震带与活断层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因此,可通过地震带发现和研究活动断层带,而活动断层带的存在和断层作用又是产生地震和地震成带分布的根本原因。

8. 你知道地表面对地震灾害有放大作用的 原因吗 ?地表面对某些自然灾害会起到推波助澜的放大作用,例如对地震来讲,它发生时在离震中区不远的地方会形成一种表面波,这种表面波使地表处的地振动幅度最大,而且还比其他波传得更远。

产生这种现象完全是地球介质本身成层的特征所决定,而且全球普遍存在,决不是一地一区的特殊现象。正因为如此,利用表面波的大小来测定地震震级的方法也最常用;如果不加特别说明,地震震级也往往是面波震级。

要是地表不是基岩,上面还覆盖有土质松软的表土层,那么这层表土还会极大地放大地震波振幅。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大城市中是常见的,因为中国城市大多都是在农业最富庶的沃土平原处或是在河道交汇处的航运发达、富沉积地区首先发展起来的。

有资料专门测定地震时地下和地表面的地振动对比,在某些条件下,地表的振幅可放大到 69 倍。例如唐山大地震时某一矿井的测定:地表面烈度为Ⅺ度,半地下室降为Ⅹ度,在200米深处降为Ⅸ度,在 400 米处降为Ⅷ度,在600800米处,烈度降至Ⅶ度。

9. 什么叫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一次强烈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还会诱发出一连串其他灾害,如此接连发生的灾害称灾害链。灾害链中开头一环,即最早起主导作用的灾害称原生灾害;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链中其他环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例如地震发生为原生灾害,它所引起的火灾或滑坡、海啸则为次生灾害。而自然灾害发生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地震发生后一时可能社会秩序产生混乱,甚至出现烧、杀、抢等犯罪行为和经济振荡,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再度受到严重损害。

10. 何谓直接地震灾害和间接地震灾害 ?直接地震灾害可通俗地理解为因地震直击造成的灾害,是指由于地震时强烈的地面振动、形变、断裂,引起建筑物损坏和倒塌,造成了人身伤亡及大量社会财富损失。直接地震灾害的基本内容与地震原生灾害相当,之所以有不同的叫法,是因为在作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时的统计需要。

有时在短时间内,人们还来不及区别哪些是原生灾害,哪些是次生灾害时,也会将部分次生灾害当作直接地震灾害的损失来看待。

间接地震灾害则是由地震造成的大部分次生灾害和全部衍生灾害,指: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或发生海啸而造成水灾;震后瘟疫流行;地震致火和有毒气体蔓延造成灾害;因避震知识缺乏造成的意外伤亡和因地震谣言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动荡等。

11. 何谓 直下型 地震 ?最早引入直下型这个名词的是日本地震学家。日语中直下 的意思是正在下面。这样看来,表面上似乎引入这个专门名词有点多余。因为地震都发生在地下,震源的地面投影是震中,而震中的直下就是震源。

其实从上题可看出,直下型地震的真正含义是专指发生在大城市脚下的地震。因为从地震灾害损失来看,同样大小的地震发生在荒郊野林或乡村小镇受到的损失远远比不上在大城市受到的损失。如果有一次报道说某次地震发生在上海,一般可理解成震中在上海行政区内,要是再加上一个注释:这次地震是直下型 , 那一定是指其震中在上海中心城区,那么受到地震的影响定然轻不了。

12. 地震会直接造成哪些灾害 ?直接地震灾害主要有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桥梁、铁路、公路、码头、机场、生命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工程设施遭破坏;喷沙冒水、地裂缝等对建筑物、农田和农作物等的破坏。一般来说,直接地震灾害是地震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

大震,特别是发生在城市和其他人口、工程设施高度密集地区的地震,可能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市。例如,1976 年7 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共死亡 24.2 万人,损失达100亿元。

13. 地震次生灾害有哪些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而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或发生海啸而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由于没有熄灭的火源、燃气管道泄漏或电线短路引起的火灾;地震使生产、储存设备或输送管道破坏造成有毒气体蔓延;震后由于人们为了避震造成的摔、挤、踩等伤亡,以及由于人们对地震知识缺乏了解,或者由于某些社会政治因素产生的地震谣言,往往造成较大的社会心理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