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论语 《论语》学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 如之何?子曰:

2017-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季康子,鲁国大夫,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最有权势的人."敬"是恭敬."忠"是忠于事."劝"是教导,劝勉的意思."如之何"是

季康子,鲁国大夫,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最有权势的人。“敬”是恭敬。“忠”是忠于事。“劝”是教导,劝勉的意思。“如之何”是怎么办? 季康子问孔子:“要使百姓互相恭敬友爱,尽忠做事,互相劝勉行善要怎么做呢?” 孔子的回答还是回到人本身品德修养上。

“临”是面临,对待。“庄”是恭敬庄严,内心的诚敬是首位的。“孝慈”是孝敬父母,慈爱百姓。“善”品德高尚的人。“不能”是智力低下或修养还不到家的人。

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你对百姓的态度庄重,内心真诚,他们对你就会敬重。你孝敬父母,慈爱百姓,真正爱人,他们对你就会忠心。你任用奖赏品德高尚的人,教育带动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了,自然会被感化。

哀公与季康子所问的都是为政的道理。而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鲁哀公是君主,而季康子是臣子。当时鲁国的国君形同虚设,朝政由孟孙,叔孙,季孙三家把握。弄的君不象君,臣不象臣,家不象家,国也不象国。

因此孔子对机回答,对症下药。他希望哀公能发奋图强,重振朝纲。也希望季氏三家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个合格的臣子。这两段话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具体阐述。 在《颜渊》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正是“为政以德”的极佳注解。君主要象个作君主的,臣子要象个作臣子的,父亲要象个做父亲的,儿子要象个做儿子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才是“德”呢?那就是——“敦伦尽份”。“敦”是厚道,诚心诚意。

“伦”是人伦大道。“尽”是尽心尽力,或者是作的恰倒好处。“份”是本分。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形容周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意思是:“仪表堂堂端庄谦恭的周文王,他光明的美德,使人们无不尊敬”。

因此曾子称赞文王: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于国人交,止于信。“止”是恰如其分,恰倒好处的作到。孔子说过:过犹不及。止正是恰好之意。文王正是作到了“敦伦尽份”所以得到后人的景仰与怀念。也得到孔子的极力推崇。以至于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的事业而无有疲厌。 所以孔子对这两段话简短的回答,实在是隐含了太多的深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