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正徒弟 跨越海峡的师徒情——陆光正大师喜添台胞弟子

2017-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5日晚,随着一系列仪式完成,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收下了第25位徒弟--来自台湾地区的曾琰珽.父亲是木雕大师  

    5日晚,随着一系列仪式完成,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收下了第25位徒弟——来自台湾地区的曾琰珽。

父亲是木雕大师

    1982年出生的曾琰珽来自台湾的木雕之乡——苗栗县三义乡,他的父亲曾铭俊是首届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当日,曾铭俊也参加了收徒仪式。

    作为中国木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宝玉石协会会员,曾铭俊在上海创办了千吉品工艺品有限公司,还在台湾创办了千佛贸易有限公司。

    从这些公司的名称里,可以看出曾铭俊是位虔诚的佛教人士。事实上,他也确实以佛像雕刻闻名业界。他创作的大型木雕《灵山会》被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所建的佛陀纪念馆收藏;木雕作品《水月观音》和《孔雀明王》被无锡灵山梵宫收藏;彩绘作品《剑龙》被新加坡佛牙寺收藏;大陆的佛教圣地普陀山及九华山,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从资料图片中可以看出,曾铭俊的作品既保持了台湾木雕造型生动的特点,又融入了潮州木雕金碧辉煌、雕镂大胆的特色,近年来还吸收了东阳木雕构图精巧、雕法丰富的优势。他创作的《西方接引图》,在一块树桩上依形而雕,弯曲而上的树干被处理成连绵飘逸的祥云,西方三圣在诸佛环绕下,自云端迤逦而下,接引往生。整件作品运用了圆雕、深浅浮雕等技法,金碧辉煌,庄严明丽。

    2007年,曾铭俊把儿子曾琰珽带到东阳,进入陆光正大师创作室学习。“东阳木雕历史悠久,技法丰富,适用面广,值得台湾木雕学习借鉴。”曾铭俊说,他希望儿子能在掌握台湾木雕技法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拓宽雕刻题材,增益木雕技艺。

儿子是木雕才俊

    34岁的曾琰珽已是台湾木雕才俊——2011年,29岁的曾琰珽考取了台湾木雕工艺师。

    “受父亲的影响,我对木雕从小就很感兴趣。”曾琰珽说,为此他很想进专业院校学习木雕,但台湾各学校并没有开设木雕专业,因此只能进入台湾仁德技术学校就读国际贸易专业,想着毕业后可以接手父亲的贸易事业。

    2005年毕业后,放不下木雕艺术的曾琰珽跟随父亲来到上海,系统学习木雕。“公司里有一批来自东阳的木雕工匠,我问他们,东阳木雕的领军人物是谁?他们说是陆光正大师。自此,我就希望能到陆大师门下学习。”2007年,曾铭俊结识了陆光正大师,于是把儿子介绍给这位东阳木雕泰斗,曾琰珽如愿进入陆光正大师创作室,系统学习木雕。

    “在东阳学艺期间,我才发现自己各方面的基础太弱了。”为了补上短板,2009年起,曾琰珽前往中国美院雕塑系进修一年半,2010年回到陆光正大师创作室,继续学习。“这八九年时间,我跟着师傅学习木雕设计与制作,对木雕艺术有了初步认知与理解。

”曾琰珽说,除了师傅悉心指点,诸多师兄都对他不吝赐教,每次他们来陆光正大师创作室,看到他的“作业”,都会指导一番。“师兄们大部分是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各有千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曾琰珽说这种“百川归海”式的学习环境,是陆光正大师创作室特有的优势。

    拜师仪式上,曾琰珽赠送给师傅师母的礼物是他亲手雕刻的玉雕挂件。“我接触玉雕较木雕要多。玉雕受材质与结构限制,对构图要求较高,我由此认识到了自己构图上的不足,所以把学习重点放在设计之上。”由木雕入玉雕易,经过数年学习,曾琰珽“雏凤清于老凤声”,其玉雕技艺已与父亲并驾齐驱。

    目前,曾琰珽大部分时间在台湾从事创作,管理父亲的博物馆,“现在正式拜入师门,我将会抽出更多时间在东阳学习,推动东阳与台湾木雕技艺的融合。”

曾琰珽,1982年出生于台湾木雕之乡-苗栗縣三義鄉,对木雕艺术自小耳濡目染。2005台湾仁德技术学院毕业后,随父親曾铭俊先生到上海學習木雕,在父親的引导下,2007年來到木雕之都浙江东阳,进入陆光正大师工作室,系统学习東陽木雕。

期间,2009年初到中國美院進修學習,2010年回到陆光正大师创作室参与木雕工艺设计。2011年回台灣考取了台灣木雕工藝師。目前在台湾从事木雕创作及筹建曾铭俊大师木雕博物馆。

跟随陆大师八九年间,对木雕艺术有了初步的认知和理解。为了将中华木雕艺术传播至世界各地,更为促进大陆与台湾的木雕艺术交流,陆光正大师于2016年6月5日正式招录曾琰珽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