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正的儿子 陆光正:木雕大师的“刀木春秋”

2018-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木器雕刻,以浙江东阳为佳.自唐至今千余载,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1000多年历史中,造就了无数木雕艺人,东阳

中国木器雕刻,以浙江东阳为佳。自唐至今千余载,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1000多年历史中,造就了无数木雕艺人,东阳也因木雕而名扬天下。1983年,东阳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木雕之乡";1995年,东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东阳木雕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东阳市"中国木雕之都";去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把东阳评为"世界木雕之都"。

身兼多职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陆光正,从事雕刻艺术超过半个世纪,被称为东阳木雕一部活的当代史。

木雕大师有远虑

"三年半个工,八年才出师",可见木雕传承的难度,而最难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木雕大师。

在东阳,随便叫辆出租车,报上陆光正的名字,出租车司机都会热情把你送到,师傅说:"因为陆大师名气大,人又好,东阳人都很尊敬他。"

一脸和善,未语先笑,与陆光正品茶聊天颇为惬意。听说来意,陆大师忙叫助手拿出他的"东阳木雕创意园"方案,希望我们能帮忙鼓与呼。"我都七十多岁了,这件事算是我最后的心愿吧!"

在陆光正看来,东阳木雕人才不缺,经教育部批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木雕专业,每年面向全国招生上百名学生;生产展销平台也很到位:木雕工业园区运作多年,各方面都成熟,现代化的中国木雕博物馆设施和展品都一流,中国木雕城已名声在外,成为东阳木雕的销售窗口……

那么,东阳木雕还缺什么?缺设计创意!这,正是陆光正近两年日日萦绕于心的大事。陆光正说,他谋的是东阳木雕的长久未来。他提议在东阳市画水镇创建一座万亩国家级的"东阳木雕创意园"。为此,他乐此不疲地奔跑于政府、高校、企业之间。

"三年半个工,八年才出师",可见木雕传承的难度,而最难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木雕大师。"创意,是木雕的灵魂,有创意的人才能成为‘大家’,没有创意的人顶多就是个高级‘工匠’。"陆光正的理想是:"创意园内有木雕技艺培训中心、木雕大师创意工作室、高校学生创意交流中心,这样,创意园就成了大师与学生的交流观摩平台。"

陆光正还设想,在创意园内种植万亩香樟、银杏等木雕树种。一是可以绿化创意园环境,二是保障木雕材料的供给。从历史上看,东阳木雕一向就地取材,千百年来,无论是雕梁画栋、牛腿门窗、还是十里红妆,都以香樟木和银杏木为主。

然而,当下本地香樟、银杏早已难觅踪影,东阳木雕所用都是外地木材,这对东阳木雕的传承保护极为不利。如不在技艺和树种上下功夫,若干年后,东阳木雕只能"徒有虚名"。种植万亩木雕树种,几十年后等树木长大成才后就可"伐一种一",使木雕之树生生不息,长宜子孙。

"做人,要学银杏树,不要急功近利。"陆光正慈祥的脸上,一如既往笑意盈盈,暖如冬阳。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旧时媒人提亲,女方先问小伙子有没有手艺,没手艺的男人被乡人讥为"田乌龟"。

东阳市画水镇陆秀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山上古木参天,主要树种有银杏树、樟树、枣树,自古它们便是东阳木雕的主要雕材。村子里民居大都是粉墙黛瓦、雕梁画栋,最醒目的是村子中间的大祠堂。祠堂的檐廊、梁架、牛腿、琴枋、斗拱都有精细的木雕,内容有"多子多孙"、"马上封侯"、"五子登科"、"福在眼前"等等。

1945年3月18日晚,陆光正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陆光正的父亲陆棰梓是个裁缝,长年奔波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常被大户人家请去做衣服。他做中山装和旗袍名气很大,西服也做得"挺括括"。母亲陈宝莲在家料理家务,拉扯孩子。母亲不识字,但一手花鸟画极为传神,村里办嫁妆都来请她画绣图。

陆家7个子女,家境一般,陆光正排行老四。许是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基因,幼时的他就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六七岁时就自己做纸制的大刀,带着村里的孩子们扮演水浒中的人物。十来岁时,村里组织宣传队,他站在板凳上为演员画脸谱,自制笛子吹奏,拉胡琴,弹三弦。12岁时,他为村里每年一度的灯会画龙头,甚至还到乡里的墙壁上按照政府要求画宣传画,诸如"大炼钢铁""大跃进"等。

13岁,陆光正村小毕业,家人让他报考东阳木雕技校。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能够上木雕技校,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因为考进木雕技校就可以把户口迁到"城里",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东阳木雕厂工作。而当时,东阳木雕厂是东阳县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而且,东阳人视手艺为吃饭本钱,所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旧时媒人提亲,女方先问小伙子有没有手艺,没手艺的男人被乡人讥为"田乌龟"。

那时,陆光正的理想是做个音乐家。再三权衡之下,他还是决定报考木雕学校。"对于将来搞音乐还是搞木雕,我曾经好好地思考了一阵,最终选择了木雕,主要还是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乐器实在是太贵了,家里负担不起。木雕我从小耳濡目染,学起来应该比较快,能早点开始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那一年,报考东阳木雕技校的学生有2000多人,只录取100人。陆光正以出色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了当年木雕技校年龄较小的学员。

"雕花状元"的关门弟子

陆光正的处女作《花鸟》,得到木雕老艺人们的肯定,并被指定为楼水明的培养对象,成为关门弟子。

南上湖的夏溪滩村,是东阳木雕技校所在地。刚到学校时,一切都不适应,面对数十把雕刀,陆光正有点茫然。雕刀不同于画笔,在他手上显得十分笨拙。有许多同学因为学木雕有难度而退学,他也有过动摇。但当时学校教课的老师和著名木雕名艺人黄紫金、楼水明等一致认为陆光正绘画功底好,是个好苗子,只要刻苦学习,前途无可限量。这给了陆光正极大的鼓励,此后,他调整心态,一头扎进绘画和木雕技艺的学习中。

白天在学校里看到什么画什么,人物、花草、杂树、远山、近水,都是他笔端的表现物。在课堂上,向老艺人请教雕刻技法;出去看戏,每次都把剧情写生制画。当时许多木雕艺人身怀绝技,且各有专长:赵金清的木工制作,厉守铭的打抷技术,卢连水的根雕技术,金君威的圆雕技术,吕加水的花鸟雕刻……陆光正抓住机会向他们请教,拿起雕刀反复钻研。

晚上在宿舍里临摹《吴友如画谱》、《三希堂画谱》、《芥子园画谱》。

凭着刻苦学习,进入木雕技校第二年,陆光正自画自雕的处女作东阳木雕《花鸟》,就得到木雕老艺人们的肯定。当年,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入木雕厂研究所设计组,并被指定为楼水明的培养对象,成为其关门弟子。

"当时,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民间百姓分别称他们是‘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陆光正告诉记者,当时三人被称为东阳木雕雕花"三杰",他们也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东阳木雕在工艺操作上有"图稿设计"、"打坯"、"修光"的分工,但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却可以不用起稿,凭着大脑记忆直接雕刻。

楼水明,横店人。16岁学艺,出师后到萧山、湖州雕花。他喜爱读书,善于观察,擅长制作木雕。曾先后赴蒙古、阿尔巴尼亚传授木雕技艺。参加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装饰设计大获成功,还当选过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他与同时代的艺人相比,见多识广。

早年在香港期间,针对香港不同文化区域消费者的需求,他开始研究西洋家具的特点,并总结东阳木雕传统的花床、花橱等家具的特色,吸取两者之长,设计出咖啡台等中西结合的家具,受到用户的欢迎,是名副其实的东阳木雕中西合璧家具奠基者。

在楼水明的教导下,陆光正系统学习了各种雕刻技法,以及木雕家具、厅堂摆设的造型设计和中西合璧的工艺。厂长厉炳重对设计组的人要求很严,尤其对陆光正期望特高,要求也格外严格。在此鞭策下,陆光正发奋用功,一年不到的时间,临摹、设计画稿数千张。因为他学艺刻苦,学有所成,《浙江日报》曾刊发题为《学徒标兵陆光正》的文章。同年,他创作的木雕挂屏《热爱和平》被选入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

1965年,浙江美术学院、省二轻厅在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举办省工艺雕塑行业创作设计进修班。东阳县木雕工艺厂派陆光正等到浙江美院进修学习,这成就了陆光正艺术上的一次飞跃。

在专业艺术学府,陆光正系统学习中外艺术史、画论,大量临摹了古代优秀画作,还认真研习书法、篆刻,为艺术生涯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

    佳作国礼送尼克松总统

他领衔设计的《梅菊荷牡丹》大条屏,被省里作为礼品送给了美国总统尼克松。

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四清"运动横扫全国,东阳木雕厂也未免于难。木雕厂的老干部被打成"走资派",老艺人被打成"牛鬼蛇神"。已收藏的历代木雕珍品及大量图稿被视为"四旧"焚毁,县内明、清、民国以来建造的祠堂、庙宇和民居中的装饰木雕,以及木雕装饰家具和陈设品,在红卫兵破"四旧"中遭劫,或铲、或焚、或砸、或封泥,许多木雕珍品被毁得面目全非。还能画些什么、雕些什么呢?陆光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中。

限于当时的大环境,陆光正只能选择时政题材作品,却没想到走出了一条新路。他创作的《扬鞭催马送粮忙》得到认可后,去河南林县体验生活,创作了《红旗渠》,更是引起轰动。1972年,东阳县木雕厂接到任务,要用木雕装饰杭州机场候机厅。

陆光正领衔设计了壁挂《韶山》《松鹤》《喜鹊》《双龙洞山水》,而《梅菊荷牡丹》大条屏更是被省里作为礼品送给了来访的尼克松总统。次年,他创作的《松鹤同春》《百鸟朝凤》被选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从此,陆光正在中国木雕界声名鹊起,业内人都知道,东阳有个木雕能手陆光正,技艺超群,非同一般。

粉碎"四人帮"后,木雕厂拨乱反正,落实政策。老艺人们梅开二度,重新上岗。东阳木雕又焕发了生机,经营逐步有了起色。1976年,陆光正被国家轻工部抽调去北京,历时三个月创作绘制了《兄弟民族形象服饰资料》一书。这段时间,陆光正遍访名师,得到了沙孟海、黄胄等大家的指点,同时他拿着写生本游历全国各地。

此后,陆光正的创作一发不可收。1978年,他设计的雕作《三打祝家庄》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获得大奖。1979年,木雕台屏《三英战吕布》,有意摒弃传统的构图和平面雕刻的技法,将兵马相交难解难分的四人四马四条枪,巧妙地安排在一个圆形四周,用高低两个层次传统图案作边衬,如此纷繁的战争场面皆要在小小圆形空间中予以表现。

圆形设计本身就给人以天旋地转的感觉,以虚托实,虚实结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画面繁而不乱,变而有序,给人强烈的立体感、层次感和美感,此作被评为国家珍品,陈列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1981年,国务院轻工业局主持的全国木雕技术大赛上,陆光正携壁挂《三战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一举夺魁,获得全国第一名,从此东阳木雕厂名扬天下。

"多层叠雕"创新境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见长,限于工具和视角,雕刻深度最多只能80毫米,而陆光正的发明,深度逾300毫米。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这也是陆光正一生中最为充实和忙碌的年代。

他还清晰地记得,在汉堡的中国领馆,工作人员为他下厨煮面。"80年代初,国家提倡走出国门赚外汇。我和中国工艺装饰公司的同事被派驻在欧洲承接工程。我们成为当时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公派’人员。"陆光正说,刚开始,别人并不了解中国木雕以及如何将木雕用在室内装饰上。

为了开展业务,陆光正找到中国大使馆,请他们帮忙向当地的中餐厅介绍装饰业务。几家餐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答应了。几个月后,中餐厅焕然一新,处处流露出浓浓的"中国元素",令大家兴奋不已。从此,当地的中餐厅、宾馆纷纷找上门,装饰业务的订单如雪花一般。

"当时,我们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名气相当大,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说我们是最正宗的中国师傅。我就每月往返于中国和欧洲。国外绘图设计、安装,国内加工出口。我也被同事们称为最早的‘空中飞人’。当时,我每月的工资只有30元人民币,而每月赚的设计费就有10万马克左右,当时1马克可以兑换约3元人民币,不过这些钱都必须上交国家。"

随后,陆光正为汉堡"中国城市大酒楼"做木雕设计,该设计被誉为"民族装饰走向世界的样板"。紧接着,东阳木雕总厂接下了新加坡董宫酒家的木雕装饰工程,陆光正组织十几位同行设计制作了12块长12米、宽1.2米的挂屏,被时任新加坡总统李光耀誉为"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筑木雕装饰"。其后,他又成功为美、德、日、埃及等国的客商完成木雕装饰,使东阳木雕再度轰动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民用装饰市场发展,幅面阔大的大件作品需求剧增。艺人们纷纷探索大件木雕的创作,却都碰上了开裂、断损这一"瓶颈"。当新加坡董宫酒家的木雕装饰完工后,出现了陆光正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南洋的热带气候使木雕条屏发生了开裂。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董宫酒家只能取下这些作品,永久珍藏。

"东阳木雕的千年美誉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可是要解决这一难题,谈何容易。"陆光正愁上心头。有一次,他看到工人们将一座屏风折叠起来准备装箱出口,心头为之一亮。能不能将整幅大型作品分成若干个单元进行雕刻、组装呢?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途径——将大幅作品根据画面的构图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采用独立的板材,板材之间留有一定空隙,防止热胀冷缩。

他的这一创举,突破了东阳木雕乃至中国木雕大幅作品创作的禁区。

由于分组雕刻组装,可容纳众多雕工同时开工,还大大缩短了工期。散件运到现场再组装,也解决了大型作品入门和运输的困难。而且,利用这一技术,可以使大幅作品拼装后"天衣无缝"。

2001年,杭州市重建雷峰塔。专家委员会在遴选塔身内壁装饰工艺手段时,对大型东阳木雕作品的开裂变形问题提出了担忧和质疑。陆光正立下"军令状":苦战两年,不仅成功解决开裂变形问题,还创新出多层叠雕工艺,在平面浮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技法,采用分组雕刻逐层对接组装工艺,将《白蛇传》诠释得大气淋漓,神韵独具。

原本,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见长,限于工具和视角,雕刻深度最多只能达80毫米,而陆光正发明的多层叠雕,少则二层,多则七层,深度超过300毫米。若再根据创作意图,对分组画面采用不同色泽的木材,就可制成彩木多层叠雕作品。

"激活"东阳木雕厂

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木雕厂销售收入就达500万元,第二年销售额800万元,第三年销售额1000万元……

1985年,东阳市二轻局任命陆光正为东阳木雕厂厂长。当时,东阳木雕厂几乎名存实亡,几经运动和体制变化,年产值仅200万元。陆光正接手后对厂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分别成立宫殿、厅堂、庙宇、佛像、园林等建筑专业队,开始在国内外大规模承接各种工艺装饰业务,木雕厂也渐渐起死回生。

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木雕厂销售收入就达500万元,第二年销售额800万元,第三年销售额1000万元……

"人才,是传承,是根本。"陆光正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1988年开始,他重新创办东阳第一所厂办技工学校——东阳木雕学校,亲任校长,一干就是12年。开设的课程有雕工、木工、油漆工等,老师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专院校和工艺美术研究单位。技校为国内培养木雕人才的同时,也奠定了东阳木雕在国内不可代替的位置。

1988年,陆光正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师的最高级别,那时,他年仅42岁。

"1997年初的一天,我接到通知,要我参加设计一件大型工艺品,作为浙江省政府祝贺香港回归的礼物,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根据自己的理解,我很快就想到了以帆船归航为题材来表现。至于雕刻手法,我想用深浮雕的木雕工艺。

设计图纸几易其稿,最后确定了作品的内容是漂泊在外的航船,历经风雨即将返回码头的场景,寓含中华民族统一之意。我设计的画面呈现有三艘不同状态的帆船,其中最主要的那只帆船靠码头最近,它象征着即将回归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另外两艘船分别代表澳门和台湾。"历经3个月的奋战,《航归》问世,设计新颖、雕工精良、寓意深刻,如今还陈列在香港特区政府接待厅里。

同年,陆光正离开东阳市木雕厂。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到木雕艺术的创作当中,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期。

随后几年,他创作的《锦绣西湖》《武则天出巡》《岳麓圣韵》《锦绣中华》等,都是画面超过20平方米的鸿篇巨制。他以非凡的艺术功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雄浑开阔的壮丽画卷,意境高远,大气磅礴。

2007年11月,陆光正领衔10位国家级和省级木雕大师组成设计班子,先后设计11000余张图纸,组织东阳市40余家雕刻企业的1600多位木雕技师,历经14个月,终于完成了无锡市灵山胜境第三期工程——灵山梵宫木雕装饰工程。工程共用珍贵金丝楠木2400余立方米,才完成木雕构件之雕刻,为东阳木雕史上迄今最大的单体装饰工程。

所谓大师,不仅要善于传承和创作,更要有创新和创造的能力。陆光正通过数十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东阳木雕。到目前为止,所创作品达500余幅,在工艺美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