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其骧历史地图集无痕 邹逸麟:从地图集里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

2018-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环境变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致,很多环境问题都可以追溯历史渊源."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邹逸麟看来,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探求人类活动与环境变

“环境变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致,很多环境问题都可以追溯历史渊源。”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邹逸麟看来,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探求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不仅是跨学科学术性研究,更是对当代环境治理和保护有着借鉴意义的应用性研究。

与《中国历史地图集》结缘

1956年大学毕业后,邹逸麟被分配至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恰逢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先生在北京主持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

由于谭其骧是从复旦大学借调到中科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56年底,学校再三催促其返校执教,无奈之下谭其骧向历史所领导提出,派两名年轻人协助他从事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家在上海的邹逸麟便与同事王文楚一同被派随谭其骧到上海参加编图工作。

20世纪50年代,历史地理学并不为人所知,“我更是对历史地理学一窍不通,跟着谭先生工作才开始逐步学习研究起来。”邹逸麟回想起当年编绘历史地图集的往事,谭其骧先生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他记忆犹新,“正是谭先生引导我走上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道路”。

从1957年1月邹逸麟参与编绘工作开始,直至1987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编绘历史地图的工作一做就是30年。《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出版不仅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贡献巨大,也为历史学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保障。

在大型集体科研项目中成长

邹逸麟参与了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几项重大科研项目,一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三是《辞海》历史地理分册的编纂和修订,四是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分册》。

在他看来,大型集体科研项目往往是一个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能让参与者受到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对学科全貌有清晰的了解,能带动起一支完整的研究队伍的成长。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为例,其将零星个人研究组成的历史地理学承托成为一门独立而系统的学科,也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地理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