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毛主席时代的十大名牌 60后心底永久的回忆

2018-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制成功.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厘米电子管黑白电视机.3月17日晚,我国电视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实验大厅里摆放着苏联和我国的电视样机.晚7时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银屏上清晰地出现了广播员的图像并伴洪亮的声音.传说中的黑白电视机是一种只能显示黑白两色的电视机,目前的市场上已经绝迹,只有收藏家手里才有.在电视发展的早期,包括电视节目的录制和电视机的接收显示,都只能体现黑白两种颜色.尽管还很粗糙,但老式的北京牌黑白电视剧也算是当时的奢侈品! 1

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制成功。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厘米电子管黑白电视机。3月17日晚,我国电视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实验大厅里摆放着苏联和我国的电视样机。晚7时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银屏上清晰地出现了广播员的图像并伴洪亮的声音。

传说中的黑白电视机是一种只能显示黑白两色的电视机,目前的市场上已经绝迹,只有收藏家手里才有。在电视发展的早期,包括电视节目的录制和电视机的接收显示,都只能体现黑白两种颜色。尽管还很粗糙,但老式的北京牌黑白电视剧也算是当时的奢侈品!

1958年,上海宏音无线电器材厂,天和电化厂等9个工厂及上海无线电子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此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一些无线电工厂先后生产出“春蕾”、“飞乐”、“红灯”等半导体收音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相“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

六七十年代,收音机就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财产。许多中学生、大学生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收音机,只能自己组装。他们就像今天的学生们组装电脑一样,买回一堆二级管、三极管、电容、电阻一类的东西,然后对着电路图装配。就连收音机的外壳也是用三合板自己做成的。

现代腕表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却始终不能回避这最基本的时分秒时间显示功能,要论这最简便的取时设计,非大三针莫属,大三针设计简洁明了,三个指针分别对应时、分、秒,一眼就可以看穿表盘之上的具体时间,简单而率性。

大三针是腕表最基本、最传统的表盘布局,看上去最为普通,不用色彩,甚至不用刻度就可以较高效清晰的传递时间信。40年代后期,微孔贯通技术上去了后,大三针手表应运而生,大三针又叫长三针,有的又称大秒,rolex大三针手表给当时的用户耳目一新的感受

现在缝纫机都是电动的,但是这种老式缝纫机更好用,车线更整齐。上海飞人牌缝纫机知名度很高的,跟凤凰牌自行车差不多家喻户晓。那时候的商品质量真是好,用料很足。在收藏家手中,几十年前的金属材料的机身到现在都没生锈,机身上的图案依然清晰得很。

如今越来越少的人是买不了再请裁缝师做衣服了,除非你是明星或者贵族。于是乎,这样的老式缝纫机的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了,但是它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的。过去的国货无论是做工还是质量是十分出色的,那时候全世界的人们都以能用上中国造的缝纫机而感到骄傲了。

凤凰自行车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上海自行车三厂经营的还是“生产”牌自行车。由于“生产”牌商标呈齿轮图形,不能体现自行车产品轻快的特点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寓意,因此创建一个新的品牌和商标便成为企业思索的焦点。

九十年代起,凤凰自行车被选为中国轻工产品的代表,成为中国政府赠送外国贵宾的官方礼物。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都曾将凤凰自行车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领导人。

1958年1月,海鸥58-I型完成中国照相机工业“零的突破”,仅仅六年时间,海鸥4A型飞出上海,成为新中国照相机行业的标杆。在代表当时中国最顶尖相机技术的同时,海鸥更是几代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载着时代的梦想。

关于海鸥相机的故事也被人们反复提起——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曾卖血为买海鸥牌照相机,并由此开始记录影像,赢得人生转机。海鸥相机更是记录下那个时代美的奇迹,在当时著名摄影师肖泉手中的那架海鸥相机中,留下八十年代艺术圈里非常抢眼的一个女子——易知难的照片,成就美丽的永恒。

回力球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轮胎品牌,有着40多年历史,以其简单方便,结实耐用,价格便宜,曾经在中国国内销路很好,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名牌球鞋的市场冲击下,逐渐淡出市场。

回力篮球鞋也许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篮球鞋,而且陪伴很多球友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中国的国家级球星,如胡卫东,大郅,和世界级球星如姚明,他们的少年时光也是穿回力走过的。因此回力球鞋可以称得上一代经典。

据北京地方志《一轻志》记载,1949年,北京生产肥皂的个体手工作坊有800户,当年生产肥皂1428吨。经过1956年公私合营,这些作坊合并成四个肥皂生产合作社,1958年四家合作社又合并成立北京日化一厂并迁往石榴庄,生产灯塔牌肥皂。

1964年,作为北京日用化学一厂旗下最知名的品牌,灯塔肥皂率先采用了脱色脱臭工艺,白色香皂的出现使得灯塔的销量非常紧俏,即便在那个年代,每个人每月凭肥皂票只能凭肥皂票买一块,灯塔肥皂创造的销售业绩依然令人瞠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贫困,普通市民的物质需求,基本上只能满足于吃饱穿暧,那时候的化妆品基本上已经绝迹,护肤品中最为流行,最为大众的似乎只有蛤蜊油。那时候,北方的冬季寒冻干燥,人们的保暧穿戴简陋,所以一到严冬,冻手冻脚皮肤吹皴的现象司空见惯,手脸吹皴了冻裂了,没别的办法,抹上点蛤蜊油,权当护肤美容。

当年,几乎街上所有的百货店杂货铺都出售蛤蜊油,它价格便宜,实用耐用,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蛤蜊油就是用天然蛤蜊壳盛的一种全油性护肤用品,它具有滋润皮肤,防止干裂的作用。据悉,老上海手牌蛤蜊油外面的贝壳是真的。